学术投稿

胃溃疡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探讨

于光

关键词:胃溃疡, 外科手术, 疗效, 复发, 并发症
摘要:目的:比较内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伴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192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94例,保守组98例.保守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止血、胃黏膜保护、制酸等治疗.手术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组胃溃疡治愈率为92.1%,优于对照组的78.4%(P《0.05),手术组6个月和12个月溃疡复发率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与保守组相比,手术组出血、穿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感染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可明显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复发率,但容易引起感染和狭窄,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重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官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43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评价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优势及价值.结果:术前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发生率为20.9%.宫腔镜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共26例,占60.5%.取子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异常41例,占95.35%.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官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但官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冯光荣;邹玉兰;赵萍;赵文翠;赵世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探讨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原发性肝癌的特征,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5例经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声像图特征,并对造影前后血流分级及正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均可见,显示的病灶数目多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后动脉相病灶血流级别较造影前有明显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也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大大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少鹏;吴玲英;赵宇菁;程新景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非营利医院物价管理问题探讨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促进医疗机构的公平、有序竞争,国家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执行不同的价格政策.本文从非营利医院的概念、非营利医院执行的物价政策、现有非营利医院物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好物价管理的几点建议等方面对非营利医院物价管理问题进行探讨,这对非营利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作者:张承红;林生趣;张舒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哌拉西林联合他唑巴坦、舒巴坦(4:1)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4:1)对临床分离的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比较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标准平皿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4:1)对多数产ESBLs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效果优于哌拉西林/舒巴坦.

    作者:刘广军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中药洗剂治疗肛肠疾病280例

    目的:探讨中药洗剂治疗肛肠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5年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28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中药洗剂治疗.结果:280例经中药熏洗2~7 d后血栓吸收,疼痛缓解,治愈260例,占92.86%,且治疗时间短暂.结论:中药洗剂治疗肛肠疾病的效果确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长期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素平;杨雪枝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HPLC法测定复方黄松洗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黄松洗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B-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322 nm.结果:蛇床子素在0.053~1.0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3.6%.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复方黄松洗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檀时新;王小兵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体位干预对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的作用,以降低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方法:将行剖宫产术的11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孕妇于麻醉后采用常规仰卧位,干预组在手术不同的时段设置不同的体位.结果:对照组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21例,占38.18%;干预组发生2例,占3.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体位干预可有效降低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田俊玲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儿科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2月儿科门诊处方,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使用抗生素处方占总处方的71.20%,单用抗生素为75.00%,联合用药为24.99%,抗生素针剂使用为88.51%.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的认识,重视规范化管理.

    作者:谢新方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体会

    脑卒中是引起假性球麻痹常见的原因.由于假性球麻痹可导致患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因此,对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正规的早期康复训练,可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减少病残率,促使吞咽功能大限度地得到恢复或代偿[1].本文总结了我科对收治的48例脑卒中导致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体会.

    作者:姜稳妮;张彩云;赵新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中医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中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进行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28例经治疗后痊愈,有效率为87.5%,4例复发后转手术治疗;对照组治愈18例,无效14例,有效率56.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保守治疗是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刘卫东;房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钩突尾端切除术治疗单纯性上颌窦炎86例(160侧)报告

    目的:应用钩突尾端切除术替代钩突切除术治疗病变仅限于上颌窦的单纯性上颌窦炎,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在钩突前方约中点偏下始切口,沿钩突弧形向后下方切开钩突前缘黏膜,以弯剥离器伸入钩突下段外侧,将之分离,在切口起始点处水平剪断钩突骨质及黏膜,完整取出钩突尾端,扩大上颌窦口,将窦口病变予清除.结果:对我科2002年4月~2005年7月收治的单纯性上颌窦炎104例患者,采取钩突切除术治疗者18例(33侧),钩突尾端切除术治疗者86例(160侧)进行观察,对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两者具有明显差异,钩突尾端切除术疗效明显好于钩突切除术,且手术并发症风险前者明显小于后者.结论:钩突尾端切除术对于单纯性上颌窦炎患者,具有损伤小、保留正常组织多、并发症少、疗效好的特点,符合微创手术理念及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理念,应是治疗单纯性上颌窦炎的首选术式.

    作者:陈维斌;黄永平;凌群恩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疗效的思考

    近年高血压病的治疗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保护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是临床判断疗效的新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增厚(IMT≥0.9 mm)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较早期表现.测量颈动脉IMT增厚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可靠的替代指标.现代医学对IMT增厚的疗效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而中医药对IMT增厚的干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笔者在临床上观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面缺乏量化指标,本文旨在期待传统中医药将会在减少颈动脉IMT增厚和改善全身AS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通过检测IMT这一客观指标来评估中医理法方药在疗效方面的可行性,另外通过检测IMT这一客观指标使中医证候量化,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丽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肘管综合征6例治疗体会

    我院收治肘管综合征6例,现报道如下:1 典型病例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右侧5例,左侧1例,年龄24~56岁.其中4例有肘部外伤史,2例患者长期习惯将肘平放桌面.就诊表现为手无力,环小指麻木,功能受限.

    作者:梁明;徐彩梅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2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具有临床症状或体征而就诊,14例查体发现后就诊.肿瘤位于胰腺头部的10例,颈部2例,体尾部1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16例有免疫染色结果.10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或剥除术,9例行肿瘤切除的同时切除脾脏.4例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1例行胰体尾部肿瘤切除、胰体尾部空肠吻合术,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一般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王涛;刘荣;魏东;高春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剖宫产术后哺乳期再孕行人工流产术56例治疗与护理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一项重要的补救措施,剖宫产术后哺乳期的妇女,由于月经周期不规律,加之哺乳期脱环率较高,或采取的避孕措施不当,故往往不觉中已受孕.剖宫产术后再孕施行人工流产者逐渐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孕产妇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影响终身健康.我站于2007年1~8月为56例术后哺乳期再孕者施行人工流产术,积累了点滴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扈爱清;梁晶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胭动脉损伤漏诊、误诊病案分析

    目的:充分认识腘动脉损伤的危险性,尽早发现腘动脉损伤并早期处理.方法:对5例腘动脉损伤患者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腘动脉损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临床高度怀疑有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应早期手术探查.结论:腘动脉损伤患者截肢率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谢宏哲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异位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异位阑尾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46例异位阑尾炎的诊治疗效.结果:46例异位阑尾炎,术前正确诊断42例,正确诊断率91.3%,一期切除阑尾41例,3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治愈,2例经保守治疗病情缓解,3月后切除阑尾.结论:了解异位阑尾的解剖特点及阑尾炎的腹痛转移规律,结合X线、B超、CT、CRP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异位阑尾炎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周广伟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谈中药脱色方法

    目前应用于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很多,但大致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类[1].1 利用溶解度差异根据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脱色,这属于常用、简单的方法,但是效果比较差.

    作者:毕丽华;谭志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静功修炼对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静功练习原理的分析,说明生命当自强不息;用调神、调身、调息的方法维护正气,可起到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

    作者:陈宁红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在治疗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把192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B组)98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2次/d,6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A组)94例,除同样服用上述药物外,加服替普瑞酮50 mg,3次/d,6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胃溃疡治愈率为76.6%,优于对照组(59.1%,P《0.05).结论: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溃疡可有效减轻胃黏膜损伤,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复发率.

    作者:李洪伟 刊期: 2007年第36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