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尔雌醇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绝经后IUD取出术63例临床分析

杨粉凤;宗海芳;丁菊香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 尼尔雌醇, 米索前列醇, 绝经后
摘要:目的:探寻绝经后IUD取出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的方法.方法:给63例带环绝经者、1周内口服尼尔雌醇4 mg,取环术前2 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g,按常规操作取出IUD.结果:用药后63例取IUD者,均一次性取器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尼尔雌醇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绝经后取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的相关因素,寻找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整体护理的服务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对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从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方面论述.结果:发现护理人员对整体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等因素制约了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结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加强在职人员培训,转变护理观念,加强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可确保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作者:王军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肺门肿块CT影像及鉴别

    肺门肿块以肺癌居首位,其治疗结果不满意,根本原因就是不能作到早诊断、早治疗.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提高肺门肿块良、恶性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能力,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对减少误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对肺门肿块影像的认识,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61例经支气管纤维镜检、淋巴活检、手术等证实的有肺门肿块的CT影像.现报道如下:

    作者:闾长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抢救,治疗组在常规抢救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监测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28/32),治愈率达87.5%;对照组治愈19例(21/30),治愈率为7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抑制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纳洛酮(naloxone,NX)作用迅速,在意识转清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疗法.在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时,及时应用纳洛酮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汤正维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眼爆炸伤病人的护理

    为了加强对眼爆炸伤病人的护理,提高眼损伤病人的治愈率.我科2005~2006年收治眼爆炸伤病人39例(43眼)病人,通过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的视力恢复到佳状态.

    作者:王涛;赵艳辉;陈萍;曲妆贞;高玉霞;郑敏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ILD)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包括200多个病种,结缔组织病(CTD))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对该病组织病理进行分型,不仅可以判断预后,而且可根据其类型指导治疗.

    作者:李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老年病人手术前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手术前护理的特殊性.方法:通过护理观察,针对老年病人的生命器官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积极主动地实施手术前护理.结果:经过细心护理,老年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有计划的术前护理,可使老年病人积极配合,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作者:张静;滕秀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小儿肺炎血清衣原体抗体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及分析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r)、肺炎衣原体(Cpn)在不同年龄阶段肺炎小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运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测392例各年龄组肺炎住院儿童的血清Ctr、Cpn抗体.结果:共发现Ctr阳性44例,Cpn阳性89例.《28 d组、1~11个月、1岁~2岁11个月、3~5岁11个月、6~14岁组患儿Cpn肺部现症感染率逐次增高,分别为0,1.19%,3.02%,13.74%,14.44%,中间3组每后一组均比前一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Ctr肺部现症感染率则随年龄递增而逐次减低,分别为9.48%,4.15%,0.25%,0,0,前三组每相邻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tr、Cpn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小儿肺炎中Cpn感染致病的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应引起儿科临床足够重视.

    作者:谭庆瑜;周小平;向开富;万胜明;张寿斌;廖华;吴丽萌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既往无糖尿病史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和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山西省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龄(59.2±12.5)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冠脉造影无明显意义性狭窄组8例;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0例;三支病变组52例.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抽血化验HbA1c指标.应用SAS6.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变量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组研究对象分别为无明显意义性狭窄组(group 0,n=8),单支病变组(group 1,n=30),双支病变组(group 2,n=30),三支病变组(group 3,n=52),各组HbA1c测定值分别为(4.78±0.53)%、(5.43±0.57)%、(6.22±0.54)%和(6.77±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显示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与HbA1c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64,P《0.05).结论: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很大.

    作者:杜寿龙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目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纠纷.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可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亚娟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同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胺碘酮后复律成功的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胺碘酮维持窦律,B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随访1年,并观察心房有效不应期、左室重构和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厄贝沙坦组在减少房颤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组,高血压合并房颤与单纯高血压相比,其AERP显著缩短(P《0.05),厄贝沙坦治疗后,其AERP明显延长(P《0.05),而单用胺碘酮治疗AERP改变不明显.结论:厄贝沙坦有利于胺碘酮复律后的维持,可能与AERP延长有关.

    作者:李琼;李志根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一起介水传播感染性腹泻病的调查分析

    四平市某实验中学于2006年3月12~17日,由于自备水源管理不善,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发生了介水传播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患者42例,罹患率为2.1%.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腹泻、水样便、无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患者病程短,多于1~2 d恢复.经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以及实验室检查,确定本次污染事故由污水污染了储水池所致.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作者:王志明;谭丽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腹部不加压静脉肾盂造影临床应用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不断的转变,以及紧张的生活、工作压力等多方面的诱因,泌尿系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多,虽然CT、核磁等现代化设备已运用到检查当中,但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是临床常用于诊断泌尿系疾病、了解功能的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1].

    作者:白忠云;杨艳春;冯兰英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HGT-200亚低温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HGT-200亚低温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的疗效影响.方法:对116例经CT检查确诊为壳核、脑叶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亚低温治疗组除按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采用HGT-200亚低温治疗仪进行头部降温并配合相应护理干预.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1).结论:HGT-200亚低温治疗仪配合相应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和护理.

    作者:赵文霞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三种麻醉方法对比

    目的:观察三种麻醉方法在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病人共64例,ASA Ⅰ~Ⅱ级,年龄42~60岁,体重50~80kg,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单管硬膜外联合麻醉组18例,选L2~3;Ⅱ组为双管硬膜外麻醉组21例,选两点L11~12、L4~5;Ⅲ组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25选L2~3直入法进针行硬膜外穿刺,继以腰穿针行针内针法腰穿.所有病人穿刺置管都一次性成功,排除穿刺置管过程不顺者.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头痛、恶心等并发症.结果:Ⅲ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Ⅰ组、Ⅱ组(P《0.01),局麻药用量Ⅲ组明显减少(P《0.01),Ⅱ、Ⅲ组优良率明显好于I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丽;臧凤松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老年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106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并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讨论,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科老年医院内肺部感染且痰培养阳性者10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内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以G-杆菌感染居多,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类新老抗生素耐药或高度耐药,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以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王琪;吴晓琴;陈新军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血凝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9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血凝酶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22例,分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7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凝酶,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如止血时间、输血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和输血量明显短于和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凝酶能有效地缩短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时间,减少输血量.

    作者:吴益怀;刘伟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MCI-186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影响

    目的:研究MCI-186对淀粉样β蛋白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共分3组:正常对照组、MCI-186处理组(20μmol/L MCI-186,30μmol/L Aβ25-35)和Aβ25-35干预组(30μmol/L Aβ25-35).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ELISA法测定AGEs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CI-186预处理组细胞生存率和AGEs含量没有差异(P》0.05).与AB25-35干预组相比,MCI-186预处理组细胞生存率和AGEs含量减低(P《0.001,P《0.01).结论:MCI-186能够减少Aβ25-35对:PC12细胞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慧子;于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连黛消疽散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坏疽28例疗效观察

    目的:寻求糖尿病足坏疽的中西药有效外用治疗方法,以降低截肢率.方法:糖尿病坏疽者28例,坏疽总数36只,全部病例均为临床常规降糖疗法,加外用庆大霉素、AGSD等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停用庆大霉素、AGSD后改用自制连黛消疽散外治法.结果:15例痊愈,11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2.86%.结论:自拟方制成的连黛消疽散,经临床治疗28例糖尿病足坏疽,结果证实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减少了致残率,降低了死亡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魏学兰;赵连杰;关玲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分析不合理用药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构建我国合理用药的社会促进体系必须从政策的完善入手,对用药实施全过程控制,对于相关学科要加大研究力度,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降.

    作者:宋铎;陈玉文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医院药师职能与药学服务的开展

    医院药师的职责从传统的调剂、制剂、药品采购,到现代的临床药学、药学监护,其责任性大,社会性强.药学服务对药学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尽管提出药学服务的理念至今已过10年,但是如何有效地实施药学服务仍处于探索过程.

    作者:孙佐明;毕丽华;刘学敏;楚德琴 刊期: 2007年第36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