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卢世庆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加味, 高血压病,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高血压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满意.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32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CSⅡ),36例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治疗,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及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Ⅱ组能显著快速控制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显著短于MSⅡ组,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作者:徐静;姜秋艳;赵赜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胭动脉损伤漏诊、误诊病案分析

    目的:充分认识腘动脉损伤的危险性,尽早发现腘动脉损伤并早期处理.方法:对5例腘动脉损伤患者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腘动脉损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临床高度怀疑有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应早期手术探查.结论:腘动脉损伤患者截肢率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谢宏哲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疗效的思考

    近年高血压病的治疗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保护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是临床判断疗效的新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增厚(IMT≥0.9 mm)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较早期表现.测量颈动脉IMT增厚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可靠的替代指标.现代医学对IMT增厚的疗效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而中医药对IMT增厚的干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笔者在临床上观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面缺乏量化指标,本文旨在期待传统中医药将会在减少颈动脉IMT增厚和改善全身AS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通过检测IMT这一客观指标来评估中医理法方药在疗效方面的可行性,另外通过检测IMT这一客观指标使中医证候量化,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丽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哌拉西林联合他唑巴坦、舒巴坦(4:1)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4:1)对临床分离的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比较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标准平皿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4:1)对多数产ESBLs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效果优于哌拉西林/舒巴坦.

    作者:刘广军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及防治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应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从而达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终目标.

    作者:谭丽;樊立坤;景玉芝;王志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运用绩效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运用绩效考核管理法,将原本复杂的护理质量标准简单分项考核,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容易检查和发现问题,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提高.

    作者:张瑞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经桡动脉穿刺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男96例,女20例,年龄(57±14)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2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球囊扩张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作者:李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比较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比较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在10~7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RSD=0.75%(n=6).结论:HPLC法较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清开灵注射液含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慧;姚惠芬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复方氨基酸加入腹透液改善腹透超滤的探讨

    腔停留时间或增加透析液中葡萄糖含量来增加超滤.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使用高糖的腹透液受限或上述治疗措施的超滤效果不佳,失超滤改善成为了临床工作的疑难点.为此,我们尝试了使用复方氨基酸加人常规腹膜透析液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失超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辉平;陈红;钟爱民;王友莲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1例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诊治体会进行分析.结果:痊愈16例,好转2例,死亡3例,病死率14.5%.结论:ACST是胆道良性疾患死亡的重要、直接的原因,ACST的病因和外科治疗均有其特殊性.

    作者:游向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剖宫产术后哺乳期再孕行人工流产术56例治疗与护理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一项重要的补救措施,剖宫产术后哺乳期的妇女,由于月经周期不规律,加之哺乳期脱环率较高,或采取的避孕措施不当,故往往不觉中已受孕.剖宫产术后再孕施行人工流产者逐渐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孕产妇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影响终身健康.我站于2007年1~8月为56例术后哺乳期再孕者施行人工流产术,积累了点滴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扈爱清;梁晶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同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胺碘酮后复律成功的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胺碘酮维持窦律,B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随访1年,并观察心房有效不应期、左室重构和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厄贝沙坦组在减少房颤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组,高血压合并房颤与单纯高血压相比,其AERP显著缩短(P《0.05),厄贝沙坦治疗后,其AERP明显延长(P《0.05),而单用胺碘酮治疗AERP改变不明显.结论:厄贝沙坦有利于胺碘酮复律后的维持,可能与AERP延长有关.

    作者:李琼;李志根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乙肝疫苗的种类及其临床应用

    乙肝疫苗种类较多,用法用量不同,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更好地应用.医务工作者应掌握乙肝疫苗的种类及临床应用,推动计划免疫的顺利实施.

    作者:赵连杰;徐海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在治疗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把192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B组)98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2次/d,6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A组)94例,除同样服用上述药物外,加服替普瑞酮50 mg,3次/d,6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胃溃疡治愈率为76.6%,优于对照组(59.1%,P《0.05).结论: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溃疡可有效减轻胃黏膜损伤,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复发率.

    作者:李洪伟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沐舒坦应用于人工气道冲洗的护理研究

    目的:根据沐舒坦对呼吸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应用于人工气道的冲洗,避免传统的气道冲洗液的弊端,减少它们带来的副作用,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方法:将80例肺与食道或体循术后行机械通气、气管切开48 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各自采用不同的冲洗液冲洗气道.两组病人在冲洗前后,通过血气分析,监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情况,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用沐舒坦作为气道冲洗液,能迅速通畅呼吸道,减少痰液、促进排痰,改善肺功能,从根本上显著减轻呼吸困难,明显改善预后,保证病人的早期康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郑小华;李伟玲;郑旭银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新柏氏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

    目的:综合评价新柏氏超薄液基细胞学(TCT)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年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和体检科女性体检人群共12544例,均有性生活史.常规做TCT筛查宫颈细胞病变.有病变者做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两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其中满意标本(有足够量保存好的鳞状上皮细胞达5 000个以上、足够量颈管柱状上皮细胞或化生细胞)12 318例,满意度为98.2%.其中,正常1553例,反应性细胞改变10147例,有上皮病变(细胞学阳性)的618例.结论:液基细胞学能提高细胞学的诊断率,其结果是可靠的.

    作者:侯立群;张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老年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106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并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讨论,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科老年医院内肺部感染且痰培养阳性者10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内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以G-杆菌感染居多,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类新老抗生素耐药或高度耐药,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以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王琪;吴晓琴;陈新军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肺结核大咯血病人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咯血是肺结核病人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为20%~40%[1],肺结核大咯血常突然发生,如抢救不及时可在几分钟内发生窒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及时对症处理和抢救是治疗的关键,现将我院2004~2006年收治的34例病人的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爱华;付筱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尼尔雌醇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绝经后IUD取出术6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寻绝经后IUD取出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的方法.方法:给63例带环绝经者、1周内口服尼尔雌醇4 mg,取环术前2 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g,按常规操作取出IUD.结果:用药后63例取IUD者,均一次性取器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尼尔雌醇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绝经后取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杨粉凤;宗海芳;丁菊香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55例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单纯(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联合肌注甲氨蝶呤,与对照组30例单纯肌注甲氨蝶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阴道排出蜕膜管型例数、用药2周后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例数、治愈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率为高,两组比较,同等时间观察组β-HCG值下降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邓柏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