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怿昊;陆泽元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了本院有完整资料的骶髂关节结核26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骶髂关节结核常为单侧发病,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增宽或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骨质破坏,部分破坏边缘有骨硬化增生;可形成死骨,大多伴脓肿形成,并可形成窦道.结论 通过骶髂关节解剖特点与X线表现的分析,对提高骶髂关节结核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萍香;杨武;袁武;江福生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为解除婴幼儿尿布皮炎的痛苦,尽早康复,探索中药治疗、护理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中、重度尿布皮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在治疗护理5日后观察疗效.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儿的疗效和恢复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复方双黄合剂中药外治法护理在促进患儿的康复,减轻其痛苦,缩短病程,安全可靠等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许艳华;王刃;李英琴;于春艳;刘艳;陈静;郭亚琴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为了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解决留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376例使用留置针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护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探索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留置针在儿科安全有效地使用.
作者:崔惠娅;王玉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为了确保计划外受孕妇女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提高人工流产手术质量,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我们对11年中因人工流产所致子宫穿孔14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于长江;张国萍;程艳伟;魏学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降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近年来有关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分析降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低血糖反应为常见,其他有神经系统损害、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口腔出血等.结论 降糖药物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应用降糖药物安全性的认识,临床用药要重视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并要合理使用,尽量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加之长期合并用药,应嘱咐患者科学使用降糖药物,并密切关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避免误诊.
作者:肖华凤;宋黎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病因多种多样,常见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肺或胸膜恶性肿瘤、心衰、低蛋白、肺炎旁积液等疾病.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胸腔穿刺术抽取胸腔积液,常因需要反复穿刺抽液及并发症较多,造成患者顺应性差,并延长了诊断时间.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项技术,自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对我科72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并根据病情予胸腔内给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许向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枸橼酸氯米酚是临床常用的促排卵的处方药,但它管理上存在着弊端,再加之一些小型医院或门诊受利益驱使,不管其危害,由此给服用者母子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为了合理应用枸橼酸氯米酚,现将其诉如下:
作者:程艳伟;于长江;王冬云;魏学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婴儿抚触就是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婴儿的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和爱抚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随着人们对健康模式的要求变化,开展婴儿抚触是一项对婴儿健康有益的新业务,目前,我国的国情及人民的需求已达到了开展婴儿抚触这样较高层次的健康要求水平.
作者:蔡美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外科的急腹症之一,其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常需手术治疗,本文结合我院1999年5月~2002年11月收治的15例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讨论,体会到根据术中放置引流管多,术后引流时间长等特点,加强术后多根引流管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给予辅助胰酶抑制剂,营养支持等措施,治愈率可达73.33%.
作者:徐海燕;于兵;白莹;杨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与性激素平衡失调及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改变,使用化妆品不当,精神紧张等因素,致使痤疮发病率逐年上升,如治疗不当易形成色素沉着,甚至形成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给其身心带来痛苦.笔者自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中药面膜结合针罐法治疗痤疮500例,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星;王毅侠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调查分析妇科患者术前心理状态,探讨护理干预对消除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实施干预前后的干预组、非干预组患者进行2次评分对照.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术前1日焦虑评分明显差异.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消除妇科手术患者的焦虑反应.
作者:白洪真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老年性骨折,并发各种老年性疾病,临床手术有一定危险性,且创伤较大,患者恢复困难.为此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一种外支架固定法.该法是通过外固定器完成对骨或关节固定的一种治疗方法.我院骨科自2000年开始,用该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盛加伟;刘志敏;张新果;高云;陈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8~2003年15年间收治的4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病历资料.结果 临床分期(按FIGO分期):Ⅰ期42例(占89.4%),Ⅱ期4例(占8.5%),Ⅲ期1例(占2.1%),无Ⅳ期病例.病理分型:黏液性囊腺瘤25例,浆液性囊腺瘤18例,混合性4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2例化疗.1例Ⅲ期患者术后5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Ⅱ期患者死于意外事故,1例Ⅰ期患者术后6年失访,余均存活.结论 手术是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年轻有生育要求的Ⅰ期患者倾向于保守性手术,晚期患者宜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对预后影响不大.
作者:高泽玲;邢允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和丹参注射液及新鲜血浆在治疗重症肝炎中的疗效.方法 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丹参和新鲜血浆治疗重症肝炎150例,综合治疗组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标志物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及球蛋白、血小板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的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丹参及新鲜血浆对重症肝炎的肝功能恢复和阻止其向坏死后性肝硬化发展均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雷运春;许京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药配方颗粒剂止嗽散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分为2组,免煎中药颗粒组(治疗组)和传统中药汤剂组(对照组)各32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免煎中药配方颗粒止嗽散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安龙;肖洪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DM)为慢性终生性疾病.其急慢性并发症可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害人们的健康.长期慢性高血糖是造成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而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的摄入,因此,加强对DM患者的饮食治疗,对减轻或避免DM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娜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后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例62作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女性40例作对照组,利用放免方法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月、3月、6月性激素水平.结果 子宫切除术后6月,观察组E2、P值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FSH、LH值显著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 子宫切除后女性卵巢功能有所下降,应慎重对待子宫切除.
作者:闫秀玲;王华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门脉高压征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为肝硬化所致,严重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并发症.据有关资料验证,如门脉高压征患者门脉压力梯差<12mmHg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机率极小.
作者:尚洪斌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西咪替丁是一种选择性的氢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使其酸度下降.临床上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近年来也用本品治疗以下疾病:①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作者:史文石;邢凤玲;李宝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乳腺癌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被称为危及女性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但发病率高,且患者日趋低龄化,30岁以下的患者并不少见.据WHO统计,从1990年至2002年,在世界范围内,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长了22%.我国原本是乳腺癌的低发国,但近些年发病率迅速上升.现就引发乳腺癌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下:
作者:张国萍;程艳伟;王冬云;魏学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