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5例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分析

张浩;何兵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血管通路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及其临床应用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及其临床应用,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92%,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94%,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具有使用可靠、成功率高的特点.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VitE按摩治疗早产儿硬肿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VitE按摩治疗早产儿硬肿症疗效观察,大大提高早产儿治愈率.方法 将2002年1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56例患硬肿症的早产儿,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VitE按摩加常规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VitE涂抹加常规综合护理,均观察患儿硬肿消退情况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患儿硬肿消失快,治愈率高,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 VitE按摩治疗早产儿硬肿症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朱慧玲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降脂活血片治疗脂肪肝1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降脂活血片治疗脂肪肝疗效探讨.方法 将13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予降脂活血片加降脂宁片及护肝片口服,对照组64例给予降脂宁片及护肝片口服,2月为1疗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降脂活血片治疗脂肪肝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姚斌;彭绪坤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硝酸咪康唑软膏的真伪鉴别

    硝酸咪康唑软膏又名达克宁霜,我们在日常调剂、监督工作中发现,标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达克宁存在3种质量问题:①确系杨森公司产品.②冒杨森公司某批产品,含硝酸咪康唑81.7%.③冒充杨森公司产品,不含硝酸咪康唑.本文通过质量分析法、核查对照法鉴别硝酸咪康唑软膏的真伪,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

    目的 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68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服用脑脉泰胶囊治疗,对照组服用脑复康治疗,观察12周,评价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P300变化.结果 治疗组上述评定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脉泰胶囊能促进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

    作者:张建平;胡永涛;张新颜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64例颈内动脉系TIA患者颅外颈动脉,检测分析指标为颅外颈动脉硬化板块斑块的分布、狭窄度及超声分型.并将有症状侧与无症状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TIA患者无症状侧颅外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29.69%)明显高于有症状侧(10.9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TIA患者颅外颈动脉硬化斑块以扁平斑为多见,其次为硬斑和溃疡斑,且无症状侧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TIA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发现对于临床上预测无症状人群TIA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中国;周志明;许川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奥丹金在预防头颈部肿瘤放射性黏膜损伤中的应用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奥丹金注射液在预防头颈部肿瘤放射性黏膜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将66例接受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放疗时同步给予奥丹金注射液静脉点滴,出现黏膜损伤者加用常规口腔黏膜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放疗结束后,比较预防有效持续时间和中断治疗的发生率.结果 2组口腔黏膜损伤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组间分期比较治疗组以Ⅰ~Ⅱ度为主,对照组以Ⅲ~Ⅳ度为主,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口腔黏膜损伤预防有效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断治疗病例比较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奥丹金可以有效预防头颈部肿瘤放射性黏膜损伤.

    作者:兰守丽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新生儿锁骨骨折38例分析

    目的 总结38例产伤所致的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产伤所致的新生儿锁骨骨折38例进行分析.结果 38例病人获随访2至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新生儿锁骨骨折愈合快,自我矫形和塑形能力强,产后常规的新生儿体检,可早期发现新生儿锁骨骨折和及时处理,摄片为确诊手段,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后良好,治疗应以简单易行的保守治疗为佳.

    作者:吴茂葵;杨云海;熊文华;孟繁胜;殷明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治

    目的 提高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6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22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4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22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者,无尿失禁及尿瘘发生;4例非手术治疗者经定期尿道扩张及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膀胱尿道镜和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该病可靠的诊断手段,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是佳治疗方法.

    作者:崔胜堂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应用尺骨骨膜瓣转位治疗前臂骨缺损9例报道

    目的 为临床上常见的前臂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以骨间背血管为蒂的尺骨骨膜瓣包绕前臂骨缺损髂骨植骨处.临床治疗应用9例.结果 经随访2~10个月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该骨膜瓣手术操作简单,解剖恒定,对供区影响小,不损伤主要血管,是治疗前臂骨缺损患者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范呈晓;索艳晖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畸形子宫早孕的手术探讨

    在临床上畸形子宫早孕并不多见,如果行常规人流手术,因操作困难,会给病人造成巨大痛苦,通过对2年15例畸形子宫早孕的患者施行药物流产后,发现手术成功率可达73.3%,而不全流产率为20%,失败率为6.3%.

    作者:朱晓荣;王淑霞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以利于以后工作中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方法 206例(245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对其病历分析.结果 术后25只眼(10.2%)发生浅前房.结果 分析:引流过畅(9/25,36%),房水渗露(5/25,20%),脉络膜脱离(3/25,12%),恶性青光眼(2/25,8%),虹膜睫状体炎(1/25,4%),原因不明(5/25,20%),经对症治疗前房均可恢复.结论 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术前应充分分析,适当治疗,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军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外伤性脑梗塞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总结50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本组均为脑外伤病人,其中脑震荡8例,脑挫裂伤37例,脑干损伤5例,继发颅内血肿者30例,有脑疝征象者26例.结果 本组经开颅手术36例,单纯内科治疗14例.随访0.5~3年,恢复良好19例,中残22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易并发脑梗塞,且多为大面积,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影响预后,治疗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小儿外科性脑梗塞,往往原发脑损伤较轻,若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加重,应高度考虑脑梗塞的可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丁健;冀玲琴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强化健康教育加双固定法在防范意外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加双固定法在防范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转入ICU监护的26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其留置的胃管、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单固定(对照组);对2005年1月~2005年12月转入ICU监护的28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对其留置的胃管、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实施双固定(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意外拔管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意外拔管率为3.28%,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拔管率为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加双固定法在防范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意外拔管率.

    作者:李军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西比灵胶囊治疗饮酒所致头晕症的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西比灵胶囊治疗饮酒所致头晕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西比灵胶囊,对照组服乘晕宁.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1%,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25%,有效率7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西比灵胶囊治疗饮酒所致头晕疗效显著,用药时间短,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吴志忠;赵黾;胡小勇;刘海春;何琪;章智敏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吗啡单次注入硬膜外腔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吗啡单次注入硬膜外腔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3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0例.Ⅰ组术毕单次吗啡5 mg注入硬膜外腔,Ⅱ组术毕与硬膜外导管连接设置好的PCEA装置(5 mg吗啡加生理盐水至100 ml),Ⅲ组术毕不使用任何药物.结果 Ⅰ、Ⅱ组术后无明显疼痛感,镇痛效果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Ⅲ组患者则有明显的术后疼痛感.Ⅰ组患者的术后肠蠕动完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Ⅱ组患者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泌乳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次吗啡注射完全能达到PCEA的镇痛效果,且方法简单,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张心耸;王怀君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pre-S1测定在抗HBV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前S1蛋白(Pre-S1)测定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中作为疗效判定指标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Pre-S1,结合ALT、HBVDNA、HBeAg检测,根据上述指标转换情况判断抗HBV治疗效果.结果 在CHB治疗中甲、乙两组分别用不同标准判断抗HBV疗效,结果甲组在ALT复常、HB-VDNA阴转及HBeAg血清转换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Pre-S1阴转作为判断疗效指标比乙组更确切可靠(u=2.60,p<0.01).结论 在CHB抗HBV治疗中,仅以ALT复常、HBVDNA及HBeAg阴转作为疗效判定指标有一定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合并检测相对保守的Pre-S1作为病毒复制与否的指标来判断疗效更确切可靠.

    作者:孙和才;李淑丽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脂肪肝、高血脂和高血压检出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工作压力侵袭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生活及工作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某高校教职工1 586人脂肪肝的检出情况及与高血脂、高血压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为高校教师身体保健及疾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徐亚娟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过敏性紫癜误诊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亦称免疫性血管性疾病.临床主要有皮肤型、腹型、肾型、关节型及其它类型,皮肤型多见.发病人群多为儿童,成人少见,尤以腹痛为首发表现者,极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6月~2004年4月收治的以腹痛为首发表现10例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其中内镜检查8例,以探索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误诊原因.

    作者:佟雨红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两种产科外阴消毒操作方法比较

    产科外阴消毒是产科检查和分娩前常用的外阴皮肤消毒操作,消毒液经过不断地研究也不断变化着,从常用的低效消毒剂(1‰新洁尔灭[1]等)到目前常用的高效消毒剂(点尔康PVP碘伏等).但操作流程始终不变,目前我院和各大医院的产科主要按照《临床护理指导》所示的产科外阴消毒操作流程[2]进行临床操作.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存在一些弊端,故我院产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尽可能达到既利于病人又利于实际工作,以供大家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华;张雅新;徐庆贤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足三里封闭提高化疗患者白细胞数量效果观察

    抗癌药物除能杀死肿瘤细胞外,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尤以对生长旺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更为明显.我科自2001年~2004年对121例白细胞>2.0×109/L,且<3.5×109/L的化疗患者采用足三里穴位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玉兰;李光;李艳萍 刊期: 2006年第2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