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治

崔胜堂

关键词:女性膀胱颈梗阻, 诊断,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
摘要:目的 提高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6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22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4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22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者,无尿失禁及尿瘘发生;4例非手术治疗者经定期尿道扩张及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膀胱尿道镜和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该病可靠的诊断手段,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是佳治疗方法.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强化健康教育加双固定法在防范意外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加双固定法在防范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转入ICU监护的26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其留置的胃管、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单固定(对照组);对2005年1月~2005年12月转入ICU监护的28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对其留置的胃管、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实施双固定(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意外拔管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意外拔管率为3.28%,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拔管率为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加双固定法在防范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意外拔管率.

    作者:李军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CA50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的方法学评估

    目的 评估所建立的CA5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CA50 TRFIA)的技术指标及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CA5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分析其曲线的性质参数,研究该方法的特异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灵敏度、稳定性、平行性,以及和免疫放射分析方法(IRMA)法间的相关性.结果 10批标准曲线拟合相关系数均值R为-0.9978±0.0022,大结合比Bm/Bo为127.26±9.85,批内和批间变异分别为2.6%和3.5%,平均回收率为108.61%,灵敏度为1.08 U/mL,测定结果与进口CA50 IRMA药盒测定值比较相关系数为0.94,其他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干扰,同批试剂连续6个月应用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CA50 TRFIA本底低干扰小,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无放射性污染,是一种非放射性的标记免疫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峰;肖华龙;黄飙;虞竞峰;张瑞祥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炎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临床常见病,大部分患儿使用口服药在门诊治愈,但有部分病例疗效不佳.本组60例均为门诊治疗效果差者,给予肌注炎琥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坤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脑卒中的早期床旁康复训练

    约2/3脑卒中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其中常见的是偏瘫.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介入能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能力.

    作者:李巍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药物不良反应评估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的ADR报告157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7例ADR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占53.5%)、其次是消化系统损伤(占19.7%),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与药物性质有关,抗生素引起的ADR多(34.1%),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7.8%);另外还与性别、年龄、用药途径等因素有关.结论 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勇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多发性硬化误诊1例报告

    1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41岁,2003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8月开始逐渐出现右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并且愈发严重,曾多次到眼科医院就诊,诊断为右眼视神经炎,经治疗逐渐缓解.但于2003年3月症状复发并加重,视力明显下降,以后又逐渐缓解.如此反复多次.至该次就诊时右眼已全盲,无光感.既往健康.

    作者:吴卫光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综合治疗颈椎病6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5年7月采用颈部姿势自我矫正、牵引、手法、药物等综合措施治疗65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愈18例,显效35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结论 通过综合疗法中各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从而发挥对颈椎病治疗的协同作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丁遒松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妊娠合并阑尾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10年间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阑尾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38例,早产2例,无1例流产及死胎.结论 妊娠合并阑尾炎与非孕期阑尾炎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淑芬;邢允光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35例

    目的 观察补肾法结合卵磷脂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用中医补肾法结合卵磷脂治疗该病35例,14d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18例痊愈(51.43%),16例有效(45.71%),总有效率为97.14%.结论 补肾法结合卵磷脂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秋华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33例治疗分析

    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有许多术式可供选择,并各有其优缺点.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6年7月采用颈胸腹三切口(右胸前外侧)术式为33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施行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剑峰;蒋治平;陈汉生;张寅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小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在血球计数仪中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本文通过与传统手工计数法相比较,讨论小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中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作者:黄进春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小儿高热惊厥相关因素与预防

    目的 研究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临床情况,分析其复发的相关因素,观察预防效果.结果 复发因素与初次发作年龄、初次发作体温、惊厥家族史、惊厥发作类型有关.选择复发2次以上的高热惊厥32例,给予安定片短程口服预防性治疗,26例未复发.结论 对有高热惊厥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给予短程安定口服预防复发疗效显著.

    作者:王院方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苦参素联合三甲益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苦参素联合三甲益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苦参素组14例,三甲冲剂组30例,联合治疗组21例,分别采用苦参素、三甲益肝冲剂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苦参素组、三甲冲剂组及联合治疗组血清HA、IV-C、PCⅢ水平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联合治疗组较三甲冲剂组和苦参素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苦参素及三甲益肝冲剂有保肝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苦参素和三甲益肝冲剂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高海丽;申保生;杨道坤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脑梗死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4年9月本院的26例伴有TIA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随机对26例无TIA的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5例,治愈率为80.76%.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8例,无变化4例,治愈率为53.84%.两组患者治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IA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微栓子学说及脑血管痉挛有关.TIA诱导神经组织产生缺血耐受即缺血预处理,使大脑通过内源性或血管保护机制以对抗脑梗塞后的严重损害,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赵建民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以利于以后工作中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方法 206例(245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对其病历分析.结果 术后25只眼(10.2%)发生浅前房.结果 分析:引流过畅(9/25,36%),房水渗露(5/25,20%),脉络膜脱离(3/25,12%),恶性青光眼(2/25,8%),虹膜睫状体炎(1/25,4%),原因不明(5/25,20%),经对症治疗前房均可恢复.结论 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术前应充分分析,适当治疗,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军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者分成2组,左氧氟沙星治疗组40例,0.2g×100ml,bid,Po;氧氟沙星治疗组40例,0.1~0.2g bid,Po,疗程为5~12d.结果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2%和90%,痊愈率分别为57%和53%,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左氧氟沙星对急支炎,慢性支炎急发的疗效明显要高于氧氟沙星.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较氧氟沙星更为有效.

    作者:欧阳红;何尤琥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阑尾切除术不缝腹膜300例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不缝腹膜原理.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对300例阑尾切除术不缝腹膜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手术病人术后复查出现1例肠粘连,切口感染3例.结论 阑尾切除术不缝腹膜的目的 是预防肠粘连.

    作者:朱镇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异位妊娠124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是妇产科临床常见急症,及时诊断,正确处理,才能达到良好的预后,避免出现严重后果.本文就我院2004~2005年间收治的124例异位妊娠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就发病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张淑芬;邢允光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与慢性鼻窦炎200例临床分析

    鼻息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鼻息肉的发生与慢性鼻窦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传统鼻息肉切除术虽行单纯筛窦开放刮除术,但未考虑鼻窦生理功能,同时术中出血较多影响术野,使鼻息肉切除不易彻底.因此传统手术后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据国内外报道,传统术后的鼻息肉复发率约在75%~80%,慢性上颌窦炎的复发率约为40%,筛窦炎的术后复发率也较高,约为20%.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鼻内窥镜治疗鼻息肉、鼻窦炎20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简勇平;陈维斌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1998年6月~2005年6月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中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及治疗方面具有其复杂性、多样性及隐蔽性,其疼痛以非典型疼痛多见.无痛型以6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塞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发生率高,基础疾病及继发脏器受损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在治疗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行直接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螺内脂的干预治疗等.

    作者:侯伦 刊期: 2006年第2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