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斌
目的:了解本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6年含喹诺酮类处方,对药物的剂型、应用途径、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诺氟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在我院应用率较高,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生素联用基本上为二联用药,但亦有三联、四联用药.结论:我院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杨霞容 刊期: 2006年第36期
中医学认为盆腔疼痛证乃内蕴或外感或病后邪气未除,瘀积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经络郁滞冲任受损所致.本科在以中医为主治疗盆腔疼痛证过程中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疗效,现把几点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蔡晓珺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卵巢的形态和位置,各年龄组排卵前后卵巢体积的变化.方法:采用PHILIPS-非凡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7.5 MHz,测量卵巢的长、宽、厚,计算体积,观察卵巢的位置和形态.结果:双侧显示102例(77.3%),单侧显示30例(22.7%),排卵前(包括排卵期)卵巢的体积明显大于排卵后期(包括月经期).结论:卵巢的大小与年龄、经周期的变化密切相关,并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分析流脑多糖体菌苗对九江市流脑季节性的改变.方法: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我市1975~2004年流脑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行高峰期在未接种菌苗前为3月20日,在菌苗推广期为3月2日,在菌苗普种期为6月28日.随着菌苗接种率的提高,其平均角的集中度逐渐减小,离散度逐渐增大.结论:流脑多糖体菌苗在降低我市发病数的同时,也改变了流行季节.
作者:吴光中;吴金灿;孙月慧;张彤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测定妊娠符期孕妇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预测胚胎发育情况,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预测方法.方法:采用芬兰Wallet公司试剂,用时间分辨法测定7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血清PAPP-A值,并与 75例相同孕周正常孕妇PAPP-A值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存在的差异性.同时追踪监测随着妊娠月份增加,正常与异常妊娠孕妇PAPP-A值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早期正常妊娠孕妇PAPP-A的值自孕第5周始随孕周增大而逐渐升高,而先兆流产孕妇PAPP-A值比正常孕妇低,预后差者PAPP-A值更低.保胎治疗后,先兆流产PAPP-A值低者,仍有61.6%发生流产.保胎成功后,孕妇中、晚期PAPP-A值与正常孕妇PAPP-A值水平差别不大.结论:PAPP-A值可作为早孕胚胎发育情况筛查,预测价值高于中、晚期筛查.
作者:林秀红;林玉云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盐酸吉西他滨(gemcitabine hydrochloride)化学名2'-脱氧-2'2'-盐酸二氟脱氧胞苷,是一种阿糖胞苷类似物,属于新型抗嘧啶核苷酸代谢化疗药物,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即S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期的进展,具有抗瘤谱广、作用机制独特、毒性反应低、与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且毒性反应无叠加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针对近5年来盐酸吉西他滨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赵可新;胡建平;单靖珊;马骐;葛军 刊期: 2006年第36期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招聘护士已成为血站护理队伍不可缺少的力量;同时,无偿献血工作形势也要求血站护士具备熟练、过硬的操作技能和精良的服务.为了减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梯队[1],加强对血站招聘护士的业务培训已经成为采供血机构护理质量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站从2000年开始,通过岗前培训、实际工作带教与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培养使用招聘护士21人(占护理人员总数的70%),她们都能较好地独立胜任工作,优秀者还被安排到重要的工作岗位.现将6年来的培训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俐娟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的应用.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双胎行剖宫产术的产妇48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4)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Ⅱ组(n=24)采用硬膜外麻醉(EA),术中监测ECG、MBP、HR、SpO2等,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评分、麻醉效果、术中失血量、术后头痛发生情况等.结果:Ⅰ组较Ⅱ组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完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显著,新生儿评分及术后头痛发生情况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胎剖宫产术应用CESA效果满意.
作者:茹六合;薛艳梅;杨红军;贺海华;王卫华;李娟 刊期: 2006年第36期
随着整个社会的老龄化及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逐渐增加.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独特性,病情复杂多变.在透析过程中易出现并发症.透析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常见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1],常导致透析治疗不能够正常进行,本文对32例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透析中出现的低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出护理要点.
作者:罗国慧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与临床诊断.方法:对108例HIE患儿进行CT检查,分析其临床与CT表现.结果:108例新生儿检查中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脑实质内出血13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室内出血1例,颅骨骨折或颅缝分离3例.结论:CT扫捕有助于明确HIE的脑损伤情况,对于预后评估有参考价值.
作者:曲保忠;蒋高民 刊期: 2006年第36期
外伤导致牙脱位是一种少见但较复杂的颌面创伤,通常用再植对脱位牙进行保留,现将我院1998~2000年再植32例外伤脱位牙进行临床分析.1对象与方法1.2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其中三例两颗中切牙同时脱出,共35颗患牙;年龄小的14岁,大的47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脱位距再植时间0.5~24 h不等.1.2牙位32例均为前牙脱位,中切牙20例,侧切牙8例,尖牙4例.
作者:高明军;李婷;孙杰 刊期: 2006年第36期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泌尿系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VBt)是泌尿外科常用的微创手术之一.总结我院1997年9月开始开展TVBt152例的术中护理配合工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秀榕;李美莺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总结其病变的规律性.方法:对31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人通过诊刮或宫腔镜活检所得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及分型.结果:恶性肿瘤31例,以腺癌为主,多发生在绝经后20年以上者;良性病变155例,以单纯性增生及子宫内膜炎为主;非器质性病变129例,以萎缩性宫内膜占多数.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并不是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危险信号,而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需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而绝经后20年以上子宫出血病人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赵信喜 刊期: 2006年第36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性关节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急诊科自2005年5月~2006年10月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9~78岁,平均54.8岁.病程1.5~20年,平均4.5年.
作者:艾福艳;杨中凡;张瀚心 刊期: 2006年第36期
动态心电图监测是指24 h内或更长的时间内可连续记录受检者日常生活状态下多达10万次左右或以上的心电信号,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已经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心血管病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王若华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术后腹泻的机理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丙谷胺片每次0.4 g,每日3次口服.复方苯乙哌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结果:本组78例,1 d治愈38例,2 d治愈25例,3 d治愈12例,4 d治愈3例.结论:丙谷胺能通过竞争胃泌素受体,具有抗胃泌素和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复方苯乙哌啶片是通过提高肠张力,减少小肠推进性运动,从而使腹泻得以治愈.
作者:赵华勇;白卫云;王艳荣;苑星 刊期: 2006年第36期
卵巢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很难确诊,均因出现急腹症伴休克症状后实施剖腹探查术,根据术中所见和病检后才能得到明确诊断[1].本文对我院8例卵巢妊娠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慧华;李树波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中的观测重点及术后心功能的改变.方法:术前对51例VSD、14例PDA、27例ASD患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封堵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LVSV)、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左房(LA)、右房(RA)、右室(RV)、主动脉(AO)、肺动脉(PA)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1个月VSD、PDA患儿LVEDD、LVEDV、LVESV、LVSV、LA、PA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封堵术后6个月,LVEF、LVFS也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ASD患儿封堵术后1个月LVEDD、LVEDV、LVESV、LVSV、LVEF较术前增大(P<0.05或P<0.01),RA、RV、PA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6个月LVFS增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VSD、PDA、ASD患儿进行术前筛选,评价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
作者:马红;杨丽娟;闫慧丽;丰丽英;边敏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两种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2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法拔针,改进法组用先慢后快法拔针.结果:改进法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改进法拔针,可达到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作者:刘秀珍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评价Dyract复合材料修复治疗老年人龋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门诊老年龋齿病人110例,患牙共128颗,通过除龋、保护牙髓、涂布底胶黏结剂、单组份复合树脂充填和调(牙合),抛光几个步骤治疗患齿.进行修复效果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128颗患牙修复治疗后,追踪复查2年后评价为成功108颗牙齿,失败10颗牙齿,其中脱落5颗,牙髓病变2颗,继发龋3颗.结论:Dyract复合材料用于老年人龋齿的充填治疗,具有预备简单、易操作、省时间、固化后易磨光、充填物不易脱落、继发龋少等优点,是临床上值得应用的修复材料.
作者:李莉 刊期: 2006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