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脉宁治疗脑梗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季大洪;苏存胜

关键词:脑梗死, 通脉宁, 实验性脑缺血,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通脉宁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用wistar大鼠结扎颈总动脉,形成急性脑缺血模型,然后采用不同用药方案观察对大鼠脑含水量及脑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另将2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也采用不同用药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通脉宁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含水量及脑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影响;对脑梗死患者显效率为79.4%,总有效率为97.0%,与对照组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证明通脉宁为一治疗脑梗死的有效制剂.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胫骨远端骨折,依据分型,分别用外固定支架及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3个月,根据Olerud评定标准:优20例,良14例,差4例.优良率89.47%(34/38).结论无论是外固定支架或内固定治疗,均可使骨折端良好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下床功能锻炼.

    作者:安尼瓦尔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与田七末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田七末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把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与田七末并用治疗组和单用奥美拉唑对照组各48例,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和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奥美拉唑与田七末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作者:吴海泉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中药防治妇女药物流产分析

    目的研究中药对药物流产不全的影响.方法选择156例药流妇女,分为2组,中西药同时服用组(A组),纯服西药组(B组).观察出血情况和B超探查的蜕膜和积血残留情况.结果加服中药组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明显大于纯服西药组.结论中药可防治药流不全.参加文献1.徐剑平,王惠丽,丁益凤等.桂枝茯苓胶囊配合药物流产150例分析.中医杂志,1999,40(8):486.2.吕英,成云水.中药防治妇女药物流产不全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4,6(6):19.

    作者:郭彩虹;任志亮;郭彩华;郭彩霞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医疗服务过程中各类风险,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护理操作的严谨性,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管理人员和广大护士对护理安全及风险管理的认识,从而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患者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已成为当前医院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作者:徐健;冀爱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1病例患者,女性,42岁,因发热、头痛、咽痛、咳嗽5d,于2005年7月15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8.5℃,P90次·min-1,R25次·min-1,BP120/70mmHg,咽部充血,双肺可闻少许粗湿罗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作者:胡立珍;魏学兰;贾秀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脾破裂误诊为宫外孕2例

    1病例例1,王某某,女,32岁,已婚.因停经40天,左下腹部胀痛6小时,伴晕厥、呕吐、肛门坠胀2小时,于2001年11月10日入院.

    作者:贾秀英;任广华;胡立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TSGF在直肠癌随访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直肠癌患者TSGF对复发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直肠癌患者放疗前后TSGF的水平.结果复发和转移占33.3%,可疑有复发的占13.3%,正常者10%.结论TSGF可作为肿瘤病人随访时复发和转移的判断指标.

    作者:郭福榕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喉癌放疗的护理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T4型喉癌易出现肿瘤浸润播散,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行手术加放疗治疗喉癌7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淑英;李学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脑卒中后抑郁早期心理干预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为30%~70%[1],有人统计,脑卒中早期(一个月内)抑郁的发病率为79%,为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我们对2004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治疗,对120例患者进行正规系统的心理测量,并分成两组进行对照.

    作者:陈丹霞;王辉霞;白洁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减少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

    多年以来,医疗纠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为了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科学地、公平、公正地处理医疗事故,保证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医疗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李艳萍;张继红;冀东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回盲部嵌顿腹斜疝手术体会

    2000年至2004年,我院收治右侧腹斜疝嵌顿回盲部5例,均采取疝修补术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凤龙;褚莉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钻孔抽吸对膝骨性关节炎骨内压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钻孔抽吸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健康家兔32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钻孔抽吸治疗组,B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家免右膝关节造成右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6周A组给予钻孔治疗,7、8周给予钻孔抽吸治疗.B组喂以普通饲料,不予任何治疗.A、B组同时于造模前和造模后5、6、7、8周抽样作右股骨、胫骨骨内压测定.结果伸直位固定右膝关节5周后两组骨内压显著升高(P<0.01),A组于6、8周骨内压有明显下降(P<0.05),7周变化不明显(P>0.05),伸直位固定膝关节能有效造成骨内持续高压.B组于6、7、8周骨内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钻孔抽吸疗法能有效降低骨内压,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羿;苏军;胡建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驻岛人员急救工作探索

    驻岛人员的急救工作,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为受重视.作为危重病抢救的前提,各级医疗单位对它的认识也逐步提高.本文介绍了我单位在十三年中开展的急救工作,并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作者:陈军春;徐春晴;徐玲玲;王兵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阿魏酸钠、西比灵联用治疗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与西比灵联用治疗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 6例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静脉给予阿魏酸钠100mg,每日1次,加西比灵5mg,每晚睡前顿服;对照组给予西比灵5mg,每晚睡前顿服.两组均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估、疗效判定、血液流变学和TCD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TCD测定和血液流变学检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西比灵联用可更好地改善中老年椎基动脉血流,更快地改善脑缺氧所导致的临床症状,恢复脑功能.

    作者:李克乐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外用双黄连粉治疗带状疱疹34例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常突然出现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区出现,伴有刺痛或痛如火燎,附近淋巴结肿大.近年来临床发现,外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带状疱疹显示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永霞;张庆香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73例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唑啉钠静脉点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以提高其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刘东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30例临床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因炎症、恶性肿瘤及内分泌变化引起,现将我院1996年6月诊治的30例绝经后有阴道出血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贾秀英;张莹;胡立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通脉宁治疗脑梗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通脉宁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用wistar大鼠结扎颈总动脉,形成急性脑缺血模型,然后采用不同用药方案观察对大鼠脑含水量及脑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另将2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也采用不同用药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通脉宁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含水量及脑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影响;对脑梗死患者显效率为79.4%,总有效率为97.0%,与对照组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证明通脉宁为一治疗脑梗死的有效制剂.

    作者:季大洪;苏存胜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258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为科学的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提高女性的平均寿命.本文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死亡的258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黄英云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当归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是我国一味传统中药,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进一步推动当归的研究工作.

    作者:康军 刊期: 2005年第2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