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骆霞岗;汪宝林;张建平;赵庆洪;褚朝顺;喻春钊

关键词:腹腔镜, 辅助, 胰十二指肠切除,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难点以及手术适应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9月共完成的9例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 9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72±2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87±121)ml,术后(5.0±1.0)d恢复肠道功能,术后(17.2±5.1)d出院,1例发生胰瘘.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相对优势,但手术难度大,对腹腔镜下操作技术及开腹经验要求高,同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检测hs-CRP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这43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与6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 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AMI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AMI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 hs-CRP不仅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而且与冠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姜路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其长程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1年8月间年龄≥60岁、需持续机械通气≥48h、SAS评分≥5分的患者47例.首剂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25μg/kg静脉注射,维持剂量咪唑安定0.05~0.15mg·kg-1·h-1和芬太尼0.25μg·kg-1·h-1.观察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所有对象在给予咪唑安定负荷剂量后,Riker评分(SAS)均可达到3~4分,达到很好的镇静要求,且在维持剂量下能保持镇静水平的稳定,总有效率为100%.患者平均动脉压在用药后较基础血压稍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频率在用药后(平均21.8±4.8次/min)与用药前(平均35.3±7.1次/min)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SpO2在用药后有改善(P<0.05).结论 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有较好的长程镇静效果,安全性可靠,能有效地减少人机对抗.

    作者:刘洋;贺安勇;谢丹;杨卫;甘燕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利培酮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影响的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提高安全用药指数.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回顾性调查我院单一服用利培酮治疗3个月以上的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调查对象的心电图情况.结果根据入组标准,随机选择2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200例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利培酮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电图总的异常率分别为18%和1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χ2=0.653,P=0.419),而研究组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4.114,P=0.043).结论 利培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明显差异,对心电图的影响小,能够作为常规治疗药物使用.

    作者:张献强;朱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前正中入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疗效观察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前间隙进行修补,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术式[1],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症状轻、康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采前用正中入路TEP治疗腹股沟疝17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虹;陈学敏;孙晗;杨春;张丰;王草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大容量全肺灌洗(Whole Lung Lavage,WLL)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清洗肺内的粉尘、吞尘巨噬细胞、致纤维化因子和炎症因子,减少异物刺激,从而达到治疗尘肺的效果[1].近年来,我院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患者45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连胜利;孙可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中医科门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及奥美拉唑对症治疗,试验组加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4周.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56.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

    作者:穆大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低磷软骨病13例误诊分析

    低磷软骨病(hypophosphatemia osteomalacia,HO)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易误诊.文献报道HO可发生在14~65岁,而中青年多见[1].我院2000~2008年8年间收治13例HO患者,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介绍如下.

    作者:乐忠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聚醚醚酮融合器及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单枚聚醚醚酮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单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54例腰椎退变患者,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7.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腰椎管狭窄16例,腰椎滑脱8例,退变性侧凸4例.结果 平均随访2年(1~4.5年),采用Nakai及Suk评分标准判定结果,优32例,良14例,可 8例,优良率 85%,术后椎间融合率96.3%.结论 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在行后路减压,单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系统治疗后,疗效满意,融合率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良好方法.

    作者:张永刚;杨军琪;刘列;宋宁亚;肖文兴;赵晓明;李凯;刘鹏;李小宏;张有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佳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0例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3.91%;对照组出现腹胀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8.27,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缩短蠕动开始时间和肛门自行排气时间,较少腹胀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张风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子痫前期对胎儿生长受限围生儿结局影响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合并子痫前期(PE)的胎儿生长受限(FGR)病例与不合并PE的FGR病例的围生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胎FGR病例166例,其中早产65例,足月产101例.早产和足月FGR中按是否合并PE分为FGR合并PE组及FGR不合并PE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产FGR合并PE组围生儿并发症及主要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不合并PE组.用Logistic分析校正分娩孕龄后发现,PE与早产FGR围生儿并发症(OR=5.4,95%CI 1.3~22.1)及主要并发症(OR=6.0,95%CI 1.4~25.0)升高有关.足月FGR合并PE组1min和5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不合并PE组,新生儿科住院天数显著长于不合并PE组.结论 PE与早产FGR围生儿并发症升高及足月FGR 1min和5min Apgar评分降低相关.

    作者:章婷婷;朱付凡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兰索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可出现出血、穿孔及梗阻等并发症.全世界中约有10%的人在其一生中曾患过此病,对人类健康影响很大,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治疗中应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以尽快解除患者痛苦、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复发.我们采用兰索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在临床症状缓解、溃疡愈合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加英;陈利华;雷智慧;何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PTEN、VEGF、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PTEN、VEGF、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它们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大肠癌中PTEN、VEGF、Bcl-2的表达,分析PTEN与VEGF、Bcl-2的相关性及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46.6%(27/58)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VEGF、Bcl-2表达率分别为84.5%(49/58)、63.8%(37/58),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与VEGF、Bcl-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PTEN表达的缺失可能引起VEGF的表达率增加,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联合检测VEGF、PTEN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包健荣;姚卫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Narcotrend联合肌松闭环注射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ose-Loop Muscle Relaxant Injection System,CLMRIS)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352例择期全身麻醉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经验组(E组即对照组),NT组(N组),CLMRIS组(C组),NT与CLMRIS联合组(NC组),每组88例.E组依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N组依据NT监测指导实施麻醉;C组依据CLMRIS指导肌松药使用;NC组联合使用NT及CLMRIS指导实施麻醉及肌松药使用.以入室(T0)、诱导即刻(T1)、插管(T2)、切皮(T3)、进腹(T4)、探查(T5)、关腹(T6)、缝皮(T7)、意识恢复(T8)、气管拨管(T9)、出室(T10)等11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肌松计数、TOF值、麻醉用药总量、插管时间(T2 ~T1)、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插管评级、出室时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NC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E组T8~T10各时点 RR、SpO2较低(P>0.05).NC组NTS、NTI处于麻醉目标者较多(P<0.05);C、NC组肌松计数、TOF值于T3~T8时较低(P<0.05),T9~T11时较高(P>0.05).诱导期药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主要产生于维持阶段.维持期NC组麻醉用药小,E组大(P<0.05);C组肌松及N组镇静镇痛药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C 组插管时间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Copper评级、Ramsay评分适宜(P<0.05).4组术中知晓无差异 (P>0.05),NC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可控性强,诱导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及时,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佳的麻醉效果,并可降低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

    作者:梁斌;张康秦;郑恒兴;苏利伟;高臻辉;赵蕊;王红运;余宣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与经腹子宫全切术(TA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者(LAVH组)45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者(TAH组)45例,对两种术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TAH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高于LAVH组(P<0.05).结论 LAVH较TAH能够明显缩短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桂新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主要超声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转移性浅表淋巴结组26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31例和淋巴瘤组2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超声表现,比较3组患者淋巴结长径/短径、淋巴结血流分布和淋巴门髓质部形态.结果 淋巴结长径/短径、淋巴结血流分布和淋巴门髓质部形态3组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 使用超声能够对浅表淋巴结病变有较好的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骆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放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后预后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广泛期SCLC放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3例患者的 1年生存率为39.89%,2年生存率11.81%,中位生存期为10.7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KPS评分、是否脑转移、有无接受胸部放疗、接受化疗周期数对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化疗周期数、有无接受胸部放疗、KPS评分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未发生脑转移、化疗周期数≥4、接受过胸部放疗、KPS评分≥80分均提示广泛期 SCLC患者的预后较好.

    作者:高炯;兰胜民;曹建忠;杨俊体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6例行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单纯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诱导后(T2)、胆管内操作时(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MAP、心率)、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在胆管内操作时心率及血压上升,与Ⅱ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丙泊酚用量较Ⅰ组明显减少.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痛ERCP麻醉方法.

    作者:成信之;李昌熙;吴海生;张井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麻醉药物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终止8~14周妊娠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终止8~14周妊娠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0例ASAⅠ~Ⅱ级妊娠8~14周自愿行无痛人流术患者.根据不同的药物配伍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K组(氯胺酮组)、F组(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组),分别在丙泊酚诱导前静脉缓慢推注0.3mg/kg氯胺酮,1μg/kg芬太尼,0.2μg/kg舒芬太尼.待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术中监测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 、丙泊酚使用量(mg/kg)、清醒时间(min)、离院时间(min)、术后恶心腹痛情况以及喉痉挛和兴奋、烦躁、谵语等精神症状,并对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ASA分级无统计学差异.F组RR和SpO2 降低,与K组和S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组的丙泊酚用量少,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短,与K组和F组相比(P<0.05).K组出现1例喉痉挛,2例精神兴奋患者,不良反应较重.术后镇痛效果S组优于K组和F组(P<0.05).麻醉镇痛效果和术后恶心情况差异不大.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优于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学森;吴倩倩;张涣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联合铝镁加混悬液及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3月~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铝镁加混悬液及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组给予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65.1%,对照组有效率为41.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及铝镁加混悬液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并有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作者:王晶;孟宪梅;任丽梅;王燕;杨耀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后FA方案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缓解后FA方案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 63例常规化疗获完全缓解的AML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采用FA方案巩固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8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7月(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无痛生存率分别为63.3%和52.0%(P<0.05),4年DFS分别为48.8%和41.6%(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3年OS(总生存率)分别为73.3%和58.8%(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4年OS分别为59.5%和48.4%(P<0.05).两组患者在骨髓抑制期间血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发生感染几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支持治疗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量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FA方案强化巩固治疗AML中位生存时间、3年及4年生存率高于单用阿糖胞苷巩固治疗.

    作者:王前;吴东升;黄连涛;彭玉龙;庞伟;高翔;刘彥慧;丁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