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穆大成

关键词:四君子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摘要:目的 探讨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中医科门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及奥美拉唑对症治疗,试验组加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4周.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56.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大容量全肺灌洗(Whole Lung Lavage,WLL)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清洗肺内的粉尘、吞尘巨噬细胞、致纤维化因子和炎症因子,减少异物刺激,从而达到治疗尘肺的效果[1].近年来,我院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患者45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连胜利;孙可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主要超声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转移性浅表淋巴结组26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31例和淋巴瘤组2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超声表现,比较3组患者淋巴结长径/短径、淋巴结血流分布和淋巴门髓质部形态.结果 淋巴结长径/短径、淋巴结血流分布和淋巴门髓质部形态3组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 使用超声能够对浅表淋巴结病变有较好的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骆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产前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肿瘤在临床中极为少见,且一般为原发性良性肿瘤,其中横纹肌瘤约占60%,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产前超声共诊断出心脏横纹肌瘤3例,现将其声像图特征总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心脏横纹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斌;方亚平;刘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36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围术期各时间点MAP和HR、两组患者术毕至清醒时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全麻与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全麻组具有较高的异氟醚、阿曲库铵、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诱导后、切皮、病灶切除MAP及心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全麻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的吞咽反射、SpO2>90%、拔除气管导管、睁眼实验阳性、完全清醒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手术能够降低药物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术后躁动,具有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作者:黄小燕;杜少芬;李义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频多普勒超声测定在体兔室性心动过速时颈总动脉血流特点的研究

    目的 研究高频多普勒超声测定心尖部起源的不同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时血流量峰值的特点.方法 对心尖部进行3种不同频率S1S1(150、120、100ms)程序刺激,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模型从触发到结束整个过程中),同时使用线阵探头测定颈总动脉血流量峰值.结果 所有32只兔经程序刺激后均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高频超声多普勒信号采集良好.室性心动过速时心室率在400~600次/min时,颈总动脉血流自身对照下降30%~86%.结论在体兔室速模型的程序刺激时,S1S1时频率应该选择在150~100ms之间,室速发作时,颈总动脉血流下降,下降幅度与心室率快慢成正比,心室率越快,通过颈总动脉血流量峰值越低,但不会出现断流.

    作者:詹俊钦;邱汉婴;颜汉宁;林庆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放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后预后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广泛期SCLC放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3例患者的 1年生存率为39.89%,2年生存率11.81%,中位生存期为10.7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KPS评分、是否脑转移、有无接受胸部放疗、接受化疗周期数对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化疗周期数、有无接受胸部放疗、KPS评分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未发生脑转移、化疗周期数≥4、接受过胸部放疗、KPS评分≥80分均提示广泛期 SCLC患者的预后较好.

    作者:高炯;兰胜民;曹建忠;杨俊体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后FA方案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缓解后FA方案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 63例常规化疗获完全缓解的AML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采用FA方案巩固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8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7月(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无痛生存率分别为63.3%和52.0%(P<0.05),4年DFS分别为48.8%和41.6%(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3年OS(总生存率)分别为73.3%和58.8%(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4年OS分别为59.5%和48.4%(P<0.05).两组患者在骨髓抑制期间血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发生感染几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支持治疗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量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FA方案强化巩固治疗AML中位生存时间、3年及4年生存率高于单用阿糖胞苷巩固治疗.

    作者:王前;吴东升;黄连涛;彭玉龙;庞伟;高翔;刘彥慧;丁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临床疗效分析

    胃间质瘤起源于固有肌层,随着内镜检查和内镜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间质瘤的诊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种消化道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的内镜治疗新兴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等特点,通过ESD可将较大的病灶完整、大块切除,且具有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避免传统手术治疗风险,达到根治病变的目的.因此,成为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1].本研究通过观察ESD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探讨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难点以及手术适应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9月共完成的9例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 9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72±2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87±121)ml,术后(5.0±1.0)d恢复肠道功能,术后(17.2±5.1)d出院,1例发生胰瘘.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相对优势,但手术难度大,对腹腔镜下操作技术及开腹经验要求高,同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骆霞岗;汪宝林;张建平;赵庆洪;褚朝顺;喻春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分析2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的老年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结果 老年CSDH术后并发症与患者脑梗死及脑萎缩程度、手术过程、术后管理及患者基础身体状况有关.结论对老年CSDH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应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严格闭式引流及精细术后管理以共同提高疗效.

    作者:王冠;陈辉;章炜;宋光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乌灵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其缓解抑郁、改善睡眠的机理.方法 对60例MH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睡眠指数、抑郁症状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浆白蛋白(Alb)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结束时Hb、hs-CRP、Alb及睡眠指数及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开始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Kt/V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灵胶囊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透析患者抑郁症状,可能同抑制MH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郭成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中医科门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及奥美拉唑对症治疗,试验组加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4周.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56.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

    作者:穆大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多由呼吸道病毒所致,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部位容易引起患儿气道平滑肌痉挛,气道黏稠分泌物增加.盐酸氨溴索和布地奈德对解除部分平滑肌痉挛和排除黏液具有积极意义.2009年10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对特殊患者行肝脏CT个性化双期增强扫描的图像分析

    近年来,CT设备的普及对肝脏病变的检出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层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报道较多,扫描技术成熟,因扫描速度快而不需要考虑扫描的时间;在我国的基层医疗单位,拥有较多的单排螺旋CT.单排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因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强化扫描,以得到满意的成像效果.如果患者是老年或者肿瘤放、化疗后体质较差或心血管功能不良者,不能耐受快速静脉団注法行增强扫描,而只能以低速率引入对比剂,如何得到满意的成像效果,成为影像科医生研究的对象.我院应用单排螺旋CT机对该类特殊患者进行肝脏个性化方案双期增强扫描,使用恰当的扫描时间,取得了满意的增强效果.

    作者:刘建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联合铝镁加混悬液及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3月~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铝镁加混悬液及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组给予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65.1%,对照组有效率为41.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及铝镁加混悬液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并有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作者:王晶;孟宪梅;任丽梅;王燕;杨耀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佳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0例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3.91%;对照组出现腹胀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8.27,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缩短蠕动开始时间和肛门自行排气时间,较少腹胀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张风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与经腹子宫全切术(TA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者(LAVH组)45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者(TAH组)45例,对两种术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TAH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高于LAVH组(P<0.05).结论 LAVH较TAH能够明显缩短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桂新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原发性多系统淀粉样变的护理体会

    原发性多系统淀粉样变是因蛋白代谢紊乱产生的特殊淀粉样蛋白沉积于体内组织,导致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多器官系统受累的一组器质性疾病[1].其病变累及脏器数越多,预后越差:器官受累2个或2个以下存活率为67%~87%,大于2个器官系统受累存活率为33%~40%,平均观察期为2年[2].该病罕见,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住院患者的0.45%~0.5%,国内尚无发生率的准确统计[3].我科于2011年8月收治1例原发性多系统淀粉样变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娥;余兰敏;徐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PTEN、VEGF、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PTEN、VEGF、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它们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大肠癌中PTEN、VEGF、Bcl-2的表达,分析PTEN与VEGF、Bcl-2的相关性及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46.6%(27/58)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VEGF、Bcl-2表达率分别为84.5%(49/58)、63.8%(37/58),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与VEGF、Bcl-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PTEN表达的缺失可能引起VEGF的表达率增加,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联合检测VEGF、PTEN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包健荣;姚卫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评价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低,在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上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特点.而磁共振成像(以下简称MRI)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我们对我院2004年8月以来MRI检查该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永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