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云秋;林玲
植入性胎盘是产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继发感染、早产等不良结局.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处理方式:以往以手术切除子宫为主要手段,近年来保守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多.现就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间植入性胎盘共7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刘朝霞;邹向红;肖菊英;徐敏娟;许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1]是指原发的由于线粒体遗传物质缺陷引起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
作者:邓海贞;谢芳;方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早产儿由于糖原和脂肪贮备不足.以及各种原因致糖消耗过多,于生后1天内多有低血糖发生可能.低血糖可无症状,不易被发现,致早期诊断困难;另一方面早产儿对糖耐受力差,静脉输注葡萄糖又可导致早产儿高血糖症.而血糖异常又可导致早产儿神经系统损害.
作者:王永欣;王海燕;才玉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阵发性房颤患者24例.口服胺碘酮400mg/d,分2次口服,2周后做24 h心电图观察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的百分率、Q-T间期及24 h平均心率并判定疗效.结果 24例阵发性房颤中,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后24 h平均心率(次/分)较前明显降低[(81.2±6.8)vs(66.8±8.4),P<0.01)];治疗后Q-T间期(s)较前明显延长[(0.38±0.02)vs(0.40±0.02),P<0.01].结论 口服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减少发作次数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于瑾;周敏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周围型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排在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CT是目前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重要、可靠的检查方法.外科统计表明,肺的恶性肿瘤早期切除的5年存活率达70%,晚期切除5年存活率仅为10%.
作者:冷梅;李琳;徐娅莎;邹艳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91岁,有高血压史30年、冠心病史20年.2007年8月5日,患者突发心前区疼痛不适1小时由120送入我院急诊.
作者:王庆久;孙学玉;王萌;曹庆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本研究对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分别应用山东福瑞达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新型DFQ-600型双中心重合式脊柱治疗机和原有的DFQ-400A型多方位牵引床进行牵引治疗,并配合药物和运动疗法,从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临床评定和对比观察.
作者:李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发作时疼痛较剧,且呈周期性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作者近4年来运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拟方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春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均符合12版《实用内科学》中关于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标准和湖南卫生厅编印的《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按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刘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左旋肉碱对血透患者炎症型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1例炎症型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左旋肉碱组9例和常规组12例,左旋肉碱组给予静脉注射左旋肉碱1.0g,每周2次,余治疗同常规组,共3月.治疗前后检测血白蛋白(ALB),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及常规组相比,左旋肉碱组治疗后的ALB,HCT,RBC,HB明显升高(P<0.05),CRP明显下降(P<0.05),肌肉乏力明显改善(P<0.05).上臂肌围(AMC),三角肌皮褶厚度(TSF),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尿素氮(BUN)等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 左旋肉碱可以改善血透患者的炎症和营养状态.
作者:梁捧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外科手术感染是临床不可避免的问题.本院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常见原因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效果良好.
作者:曹怀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产妇迫切要求缩短产程、减轻疼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全.近年来,相继推出家庭化分娩、导乐陪伴分娩、一对一陪伴分娩,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产妇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不利于产程进展.
作者:马月侠;刘爱英;周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垂体瘤是发生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1].因其周围有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经鼻蝶人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尿崩症.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33例垂体瘤患者.
作者:许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导致眼外伤的各种相关因素,探讨眼外伤防治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通过对本院近10年来400例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外伤种类、受伤部位及致盲率等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男女比4.4:1,以青壮年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眼球穿通伤多见,致盲率达57.5%.结论 眼外伤成为致盲主要眼科疾病之一,该分析对眼外伤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旭光;尹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简称八院)各企、事业单位分布在上海市各区,各单位分布散,单位规模大小差别大,八院一直没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大病、重病在邻近医院就诊,各单位从保障科研生产、做好广大航天职工预防保健工作出发,在企事业内部设置了医疗机构.
作者:胡自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我院2000~2006年术前诊为急、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而术后诊断为结肠癌25例,总结其误诊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田东生;张海峰;刘天树;孙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前体(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74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ELMA)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用改良Simpson氏法测定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存活的患者出院后随访90天,终点事件为再入院或死亡.结果 共有24例患者发生了终点事件.其中,住院期间3例死亡,随访期间4例死亡,17例因失代偿心衰而再住院治疗.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8 236pg/ml VS 1 667pg/ml,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RR=23.85,95% CI 13.24~665.38),P<0.001,Log NT-proBNP每升高1个单位,风险增加23.85倍.NT-proBNP水平对终点事件判定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5% CI 0.846-0.974,P<0.001,对发生终点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91.0%,阴性预测价值为9.0%.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近期是否发生死亡或因失代偿心衰再住院的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作者:黎志明;朱明辉;许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用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国内外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技术[1].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突症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2].作者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8月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联合应用医用高浓度臭氧与胶原酶微创介入治疗,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联群;陈长贤;赖展龙;王汉龙;李行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手术之一,如何防范手术出血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我科自2005年1月开始,采用扁桃体切除后双极电凝止血,避免了扁桃体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文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2例经彩超、D2-二聚体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其中低分子肝素组20例(其中5例门诊治疗),普通肝素组22例,除肝素制刺不同外,其它治疗方案相同.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中,16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中,基本治愈者18例,有效者3例,无效1例,2例发生出血,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有2例出血病例.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大大降低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可在门诊安全使用低分子肝素.
作者:崔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