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崔峰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2例经彩超、D2-二聚体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其中低分子肝素组20例(其中5例门诊治疗),普通肝素组22例,除肝素制刺不同外,其它治疗方案相同.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中,16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中,基本治愈者18例,有效者3例,无效1例,2例发生出血,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有2例出血病例.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大大降低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可在门诊安全使用低分子肝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vndrome PCOS)是育龄妇女中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全球范围内5%~10%育龄妇女受此病困扰.高雄激素血症是PCOS的重要的内分泌特征.

    作者:李立楠;任卫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危险因素,为改进冠心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信息.方法 收集2005年3月-2006年3月3所医院心内科冠心病心绞痛病例540份及非CHD 150份,采用单冈素Logisilic回归法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各单项血脂异常指标.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logit对数线性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及logit对数线性分析显示,吸烟、饮酒、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与冠心病成正相关,各单项血脂异常指标中TG、LDL-C异常与冠心病成正相关.结论 吸烟、饮酒、高血压、血糖异常、TG异常和LDL-C异常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曹选成;李晟;秦莉花;陈晓阳;程丑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切口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26-64岁,平均43.8岁.单间隙突出40例,其中L3/4 4例;L4/5 20例;L5/S 9例;L4/5及L5/S.同时突出7例.病程5个月~9年.

    作者:梁乃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产程中实施自我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产妇迫切要求缩短产程、减轻疼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全.近年来,相继推出家庭化分娩、导乐陪伴分娩、一对一陪伴分娩,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产妇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不利于产程进展.

    作者:马月侠;刘爱英;周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6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628例小儿MP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及学龄前(76.75%),持续发热及刺激性干咳为主要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多数正常(66.73%),CRP常升高(54.29%),胸片以大片絮状影表现为主(77.55%).少数有胸腔积液和肺不张.肺外合并症多见(30.60%),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628例均痊愈或好转.结论 小儿MP肺炎多发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早期诊断依据血清MP-IgM检测,CRP可辅助观察病情和疗效,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疗法安全,效果好.

    作者:薛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25例报告

    我院2000~2006年术前诊为急、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而术后诊断为结肠癌25例,总结其误诊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田东生;张海峰;刘天树;孙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氨溴特罗治疗小儿慢性咳嗽97例体会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及环境污染的加重.慢性咳嗽已成为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同时也是临床滥用抗生素的误区所在.慢性咳嗽不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家长、患儿的生活质量,且常经多种抗生素和中西药止咳治疗无效,症状迁延不愈.

    作者:李翠萍;宋丽英;张风清;杜惠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析乡镇医院护患纠纷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者:柏兰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北京某社区居民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为糖代谢异常居民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做准备.方法 用罗氏血糖仪对北京某社区≥20岁居民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结果 此次共检测504人,糖耐量正常(NGT)290人,其余为糖代谢异常(Hyperglycemia),分别为空腹血糖受损(IFG)43人,糖耐量减低(IGT)9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有32人,糖尿病(DM)130人.结论 本社区糖代谢异常(Hyperglycemia)居民较高,尤其是糖尿病比例偏高与该地区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作者:金晓涛;王世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偏头痛30例分析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发作时疼痛较剧,且呈周期性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作者近4年来运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拟方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春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调补肺肾方治疗虚喘的临床研究

    调补肺肾方是针对虚喘患者肺肾两虚的病机特点而创制的.为了探讨该方的作用机理,本文重点从自由基氧化损伤、免疫功能状态方面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微;许卫华;符思;韩春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前体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前体(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74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ELMA)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用改良Simpson氏法测定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存活的患者出院后随访90天,终点事件为再入院或死亡.结果 共有24例患者发生了终点事件.其中,住院期间3例死亡,随访期间4例死亡,17例因失代偿心衰而再住院治疗.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8 236pg/ml VS 1 667pg/ml,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RR=23.85,95% CI 13.24~665.38),P<0.001,Log NT-proBNP每升高1个单位,风险增加23.85倍.NT-proBNP水平对终点事件判定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5% CI 0.846-0.974,P<0.001,对发生终点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91.0%,阴性预测价值为9.0%.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近期是否发生死亡或因失代偿心衰再住院的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作者:黎志明;朱明辉;许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静脉炎发生不同影响的观察

    胺碘酮早在1960年作为动脉扩张剂应用,其血管扩张作用可见少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氧造成的心脏组织损害有对抗作用.1969年发现它有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1],它对控制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预防室颤有显著的效果,对室上性的心律失常有很好的疗效,能纠正房扑及房颤,使心脏恢复窦性节律.

    作者:梁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2例经彩超、D2-二聚体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其中低分子肝素组20例(其中5例门诊治疗),普通肝素组22例,除肝素制刺不同外,其它治疗方案相同.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中,16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中,基本治愈者18例,有效者3例,无效1例,2例发生出血,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有2例出血病例.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大大降低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可在门诊安全使用低分子肝素.

    作者:崔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护理专科生毕业综合能力测评的组织与控制

    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客观上对护士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1].为了迎合这种需要,应用护理程序理论检测护生临床实际能力,改变单一笔试为护理综合能力测评,全面评价护生运用整体护理的能力,是否能够融会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锤炼科学思维,既能检测知识与技能,也能检测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健康宣教.

    作者:包立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以呕吐为突出表现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2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组以高代谢为特征的症候群,表现为心悸气短、食欲亢进、多食善饥、疲倦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潮湿、体重下降、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手和眼睑震颧、排便次数增多、甚至腹泻,女性患者还可出现月经减少或闭经.

    作者:张玉红;岳丽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临床特点的变化、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28例IE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100%)为首发症状,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23例;21例IE经过内科抗感染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痊愈,临床治愈率75%;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院内死亡3例.结论 对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者应想到IE的可能,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基础心脏病是IE常见病因之一,及时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早期诊断、适时治疗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梅芳;蒋亚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中术后治疗中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利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06例患者中有86例术中取石,结石取尽率82.56%(71/86),20例患者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结石取尽率为85%(17/20).结论 肝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指导治疗,减少胆管残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

    作者:柏宇;肖世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抗凝与溶栓前后的症状、血气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的变化.方法 选用2000年1月~2006年7月年我院就诊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5例.既往均无心肺疾患.行超声和肺通气/灌注扫描后随机分为两组,15例进行了溶栓治疗,20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溶栓和抗凝前后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 症状、血气指标、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溶栓组比抗凝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溶栓比单纯抗凝效果好.

    作者:姚艳敏;王宝利;王希柱;宋巧凤;刘春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治体会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心律失常.我中心自从在救护车上配备了心电图、除颤监护仪以来.这种心律失常检出率大大提高.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共发现26例患者有室性心动过速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