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支原体肺炎628例临床分析

薛雪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小儿, 肺炎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628例小儿MP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及学龄前(76.75%),持续发热及刺激性干咳为主要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多数正常(66.73%),CRP常升高(54.29%),胸片以大片絮状影表现为主(77.55%).少数有胸腔积液和肺不张.肺外合并症多见(30.60%),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628例均痊愈或好转.结论 小儿MP肺炎多发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早期诊断依据血清MP-IgM检测,CRP可辅助观察病情和疗效,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疗法安全,效果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方便、用时短、出血量少、可在床边操作,避免手术室搬运.这种技术是以导丝引导带螺纹的锥形扩张器旋转扩张气管前软组织和气管壁,形成窦道,而后置人气管套管.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8月~2007年8月共18例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扁桃体切除术中双极电凝止血的应用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手术之一,如何防范手术出血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我科自2005年1月开始,采用扁桃体切除后双极电凝止血,避免了扁桃体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文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分析

    周围型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排在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CT是目前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重要、可靠的检查方法.外科统计表明,肺的恶性肿瘤早期切除的5年存活率达70%,晚期切除5年存活率仅为10%.

    作者:冷梅;李琳;徐娅莎;邹艳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调补肺肾方治疗虚喘的临床研究

    调补肺肾方是针对虚喘患者肺肾两虚的病机特点而创制的.为了探讨该方的作用机理,本文重点从自由基氧化损伤、免疫功能状态方面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微;许卫华;符思;韩春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自身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应用盐酸坦洛新胶囊0.2mg,每日1次,对68例Ⅲ型前列腺炎(CP/CPPS)患者进行了为期1月的治疗.以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D,前列腺液(EPS)WBC计数为疗效指标,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服药1月后,全组患者NIH-CPSI总评分治疗前后平均减低10.4分(P<0.01),疼痛症状评分平均减低2.5分(P<0.01),排尿症状评分平均减低1.44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减低3.02分(P<0.01).EPS中WBC计数治疗前为16.8±5.1个/HP、治疗后8.12±3.98个/HP(P<0.05).按症状改善评价,治愈3例(4.4%),显效21例(30.9%),有效30例(44.1%),无效14例(20.6%).总显效率为35.3%,总有效率为79.4%.2例有轻度头晕,1例大便干结.其余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5.9%.结论 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缓解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和排尿症状,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葛波;杨燕伟;张天禹;高漓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国内驱铅治疗及护理现状

    铅对神经、血液、消化、内分泌系统以及血管和肾均有毒性.铅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各个领域,污染日益严重,慢性职业病中,铅中毒为首位.据报道全国职业性铅中毒患病率在10%以上[1].由于铅在体内蓄积时间长,排泄慢,又是慢性铅中毒及铅中毒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驱铅是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在铅中毒护理方面也有报道.现综述如下.

    作者:韦云秋;林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甲状腺腺瘤采用内镜下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叶切除及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结果 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200分钟,平均119分钟,出血量极少.无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表现.住院4~6天,平均5天.结论 由于内窥镜的放大作用,术野结构清晰,可避免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且手术创口小而隐蔽,具有美容效果.

    作者:周萃阶;涂建成;曹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532nm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以532nm绿激光眼底光凝治疗为主,辅以营养神经中西药物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末在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治疗,采用532nm绿激光眼底光凝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CSC 204例(209眼)为激光组.仅采用药物治疗的CSC 47例(48眼)为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眼底情况和视力变化.随访时间≥3月.结果 激光组治疗后1月和3月时临床治愈分别为172眼(81.3%)和198眼(94.7%);对照组治疗1月和3月时临床治愈分别为12眼(25%)和30眼(62.5%).激光组在治疗后1个月(X2=63.01,P<0.001)和3个月时(X2=40.52,P<0.001)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激光组治疗后1月和3月时平均视力分别为0.9±0.33和0.97±0.13,均较治疗前平均视力0.57±0.3有明显提高(u=10.7,P<001和u=16.3,P<0.01);对照组治疗1月和3月时平均视力分别为0.70±0.28和0.82±0.23,也均较治疗前平均视力0.55±0.32有明显提高(u=2.44,P<0.05和u=4.75,P<0.01),但治疗后1月和3月时激光组的平均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u=4.31,P<0.01和u=4.36,P<0.01).激光组眼底光凝治疗后2周时155眼黄斑区水肿消退(74.1%),治疗后4周时192眼黄斑区水肿消退(91.9%);7眼进行了补充光凝;随访3~18个月.眼底检查未提示复发.对照组在治疗后6~9月复发10例(20.8%).结论 眼底激光光凝术治疗CSC操作简便且疗效确切,少有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波长为532nm的绿激光在屈光间质透过率高.易被视网膜色素上皮吸收,而被黄斑部叶黄素吸收少,在眼内和视网膜内散射更低,所以该波长激光也常被用来治疗视网膜裂孔.较其他波长的眼底激光治疗器更为高效、安全.

    作者:付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氨溴特罗治疗小儿慢性咳嗽97例体会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及环境污染的加重.慢性咳嗽已成为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同时也是临床滥用抗生素的误区所在.慢性咳嗽不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家长、患儿的生活质量,且常经多种抗生素和中西药止咳治疗无效,症状迁延不愈.

    作者:李翠萍;宋丽英;张风清;杜惠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踝关节损伤及周围软组织异常X线征象分析

    踝关节损伤为常见病、多发病,早期诊断并明确损伤部位和程度,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踝关节外伤的X线诊断水平,作者收集我院近期收治的45例踝关节外伤病人的X线平片资料,对踝关节骨折及其周围软组织X线征象进行了仔细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世凯;李永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2例经彩超、D2-二聚体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其中低分子肝素组20例(其中5例门诊治疗),普通肝素组22例,除肝素制刺不同外,其它治疗方案相同.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中,16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中,基本治愈者18例,有效者3例,无效1例,2例发生出血,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有2例出血病例.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大大降低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可在门诊安全使用低分子肝素.

    作者:崔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阵发性房颤患者24例.口服胺碘酮400mg/d,分2次口服,2周后做24 h心电图观察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的百分率、Q-T间期及24 h平均心率并判定疗效.结果 24例阵发性房颤中,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后24 h平均心率(次/分)较前明显降低[(81.2±6.8)vs(66.8±8.4),P<0.01)];治疗后Q-T间期(s)较前明显延长[(0.38±0.02)vs(0.40±0.02),P<0.01].结论 口服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减少发作次数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于瑾;周敏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外科手术感染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感染是临床不可避免的问题.本院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常见原因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效果良好.

    作者:曹怀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银杏叶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主要表现为肿胀,嵴变短,空泡化;呼吸控制率3态呼吸降低,呼吸控制率降低.银杏叶治疗组病变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治疗组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3态呼吸及呼吸控制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EGb能提高心肌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从而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起保护作用.

    作者:倪海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和NAC组,测定各组肺含水量、湿/干质量比值,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并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量.结果 NAC组大鼠肺含水量、湿/干质量比值、TNF-α含量、白细胞计数均少于LPS组(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能通过阻断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来抑制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肺部炎症反应.

    作者:耿晓娟;孟雷;赵文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实施现代化管理近20年来检验医学有非常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医院检验科,在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更新上发展很快,即便是基层医疗单位也有了半自动仪器(生化、血球、尿仪等).一些较大医院(二、三级)检验科全自动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水平.其次是检验方法学和试剂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

    作者:栾建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南京市江宁区1997~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探讨南京市江宁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江宁区1997~2006年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6年江宁区无甲类报告传染病,共报告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18种13977例.年发病率为124.58/10万~326.39/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82.06/10万;总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位居首位,占总发病数的47.11%.其中淋病发病数多;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有上升趋势,其中肺结核发病数居高不下.占总发病数的28.76%,麻疹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及自然疫源与虫媒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淋病、肝炎、肺结核等老传染病仍然存在,艾滋病、SARS等新发传染病相继出现.结论 江宁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肺结核、麻疹、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力度,还要加强对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监测等干预措施以及对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作者:戴建军;经正敏;季云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药薰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分析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患侧肩疼痛,并使手的运动机能受限制.其发病率在12.5%,也有报告说占5%,甚至高达32%等不同[1];且多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2],已成为脑卒中后仅次于跌倒、精神错乱的第三大并发症[3].

    作者:芦玉莲;陈文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清泌乳素对女性垂体瘤患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泌乳素(PRL)测定值对女性垂体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4例女性行血清泌乳素浓度测定,其中84例为垂体瘤患者.按照诊断试验原则,计算出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告值(+Pr)、阴性预告值(-Pr)、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结果 对女性垂体瘤患者其血清泌乳素截断点(分界值)为20ng/ml,灵敏度(Se)为82.6%,特异度(Sp)为87.4%.对血清泌乳素超过20ng/ml的患者,阳性预告值(+Pr)为87.6%.结论 排除对泌乳素有影响的其他疾病,当血清泌乳素超过20ng/ml时,其患垂体瘤的阳性诊断价值超过90%.

    作者:曹一波;闫洪生;於亮;刘秀丽;侯英泊;邢建飞;崔晓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北京某社区居民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为糖代谢异常居民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做准备.方法 用罗氏血糖仪对北京某社区≥20岁居民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结果 此次共检测504人,糖耐量正常(NGT)290人,其余为糖代谢异常(Hyperglycemia),分别为空腹血糖受损(IFG)43人,糖耐量减低(IGT)9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有32人,糖尿病(DM)130人.结论 本社区糖代谢异常(Hyperglycemia)居民较高,尤其是糖尿病比例偏高与该地区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作者:金晓涛;王世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