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霞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均符合12版《实用内科学》中关于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标准和湖南卫生厅编印的《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按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刘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重复异位妊娠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再次在子宫以外的输卵管、卵巢或腹腔内妊娠者.重复异位妊娠绝大多数仍为输卵管妊娠[1].近年来异位妊娠随着盆腔炎症疾病、性传播疾病的增多,其发病率不断增高,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现将我院收治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谭美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 实施现代化管理近20年来检验医学有非常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医院检验科,在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更新上发展很快,即便是基层医疗单位也有了半自动仪器(生化、血球、尿仪等).一些较大医院(二、三级)检验科全自动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水平.其次是检验方法学和试剂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
作者:栾建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产妇迫切要求缩短产程、减轻疼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全.近年来,相继推出家庭化分娩、导乐陪伴分娩、一对一陪伴分娩,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产妇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不利于产程进展.
作者:马月侠;刘爱英;周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患侧肩疼痛,并使手的运动机能受限制.其发病率在12.5%,也有报告说占5%,甚至高达32%等不同[1];且多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2],已成为脑卒中后仅次于跌倒、精神错乱的第三大并发症[3].
作者:芦玉莲;陈文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垂体瘤是发生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1].因其周围有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经鼻蝶人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尿崩症.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33例垂体瘤患者.
作者:许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导致眼外伤的各种相关因素,探讨眼外伤防治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通过对本院近10年来400例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外伤种类、受伤部位及致盲率等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男女比4.4:1,以青壮年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眼球穿通伤多见,致盲率达57.5%.结论 眼外伤成为致盲主要眼科疾病之一,该分析对眼外伤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旭光;尹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危险因素,为改进冠心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信息.方法 收集2005年3月-2006年3月3所医院心内科冠心病心绞痛病例540份及非CHD 150份,采用单冈素Logisilic回归法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各单项血脂异常指标.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logit对数线性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及logit对数线性分析显示,吸烟、饮酒、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与冠心病成正相关,各单项血脂异常指标中TG、LDL-C异常与冠心病成正相关.结论 吸烟、饮酒、高血压、血糖异常、TG异常和LDL-C异常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曹选成;李晟;秦莉花;陈晓阳;程丑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1]是指原发的由于线粒体遗传物质缺陷引起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
作者:邓海贞;谢芳;方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客观上对护士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1].为了迎合这种需要,应用护理程序理论检测护生临床实际能力,改变单一笔试为护理综合能力测评,全面评价护生运用整体护理的能力,是否能够融会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锤炼科学思维,既能检测知识与技能,也能检测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健康宣教.
作者:包立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左旋肉碱对血透患者炎症型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1例炎症型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左旋肉碱组9例和常规组12例,左旋肉碱组给予静脉注射左旋肉碱1.0g,每周2次,余治疗同常规组,共3月.治疗前后检测血白蛋白(ALB),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及常规组相比,左旋肉碱组治疗后的ALB,HCT,RBC,HB明显升高(P<0.05),CRP明显下降(P<0.05),肌肉乏力明显改善(P<0.05).上臂肌围(AMC),三角肌皮褶厚度(TSF),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尿素氮(BUN)等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 左旋肉碱可以改善血透患者的炎症和营养状态.
作者:梁捧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对42例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平均荧光强度MFI来表示),观察脑出血患者72h内和第7天的CD11b MFI,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患者组72h内CD11b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第7天CD11b的表达量较第3天为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者.CD11b表达量多(r=0.35.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发病时,应激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系统活化;CD11b的表达量与脑出血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严明;周高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发作时疼痛较剧,且呈周期性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作者近4年来运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拟方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春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或芬太尼静脉麻醉对无痛人流术中孕妇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和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30例.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L组静注利多卡因1mg/kg,分别复合异丙酚2.5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术毕(T2)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手术开始即刻,F组血压明显低于L组(P<0.05);术中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药物注射痛的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可明显减少无痛人流术中孕妇的不良反应.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较小.
作者:张引吉;陈晖;胡芳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铅对神经、血液、消化、内分泌系统以及血管和肾均有毒性.铅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各个领域,污染日益严重,慢性职业病中,铅中毒为首位.据报道全国职业性铅中毒患病率在10%以上[1].由于铅在体内蓄积时间长,排泄慢,又是慢性铅中毒及铅中毒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驱铅是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在铅中毒护理方面也有报道.现综述如下.
作者:韦云秋;林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心律失常.我中心自从在救护车上配备了心电图、除颤监护仪以来.这种心律失常检出率大大提高.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共发现26例患者有室性心动过速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再次肝切除在结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肝内复发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至2007年8月我院收治的6例结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再次肝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首次和再次肝切除时均无手术死亡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生存期从第1次肝切除时算起为62个月,从再次肝切除算起为32个月.结论 对RCLM再次肝切除安全可行,对经过选择的病例可明显延长存活期.
作者:苏江;邵正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早产儿由于糖原和脂肪贮备不足.以及各种原因致糖消耗过多,于生后1天内多有低血糖发生可能.低血糖可无症状,不易被发现,致早期诊断困难;另一方面早产儿对糖耐受力差,静脉输注葡萄糖又可导致早产儿高血糖症.而血糖异常又可导致早产儿神经系统损害.
作者:王永欣;王海燕;才玉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阵发性房颤患者24例.口服胺碘酮400mg/d,分2次口服,2周后做24 h心电图观察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的百分率、Q-T间期及24 h平均心率并判定疗效.结果 24例阵发性房颤中,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后24 h平均心率(次/分)较前明显降低[(81.2±6.8)vs(66.8±8.4),P<0.01)];治疗后Q-T间期(s)较前明显延长[(0.38±0.02)vs(0.40±0.02),P<0.01].结论 口服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减少发作次数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于瑾;周敏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手术之一,如何防范手术出血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我科自2005年1月开始,采用扁桃体切除后双极电凝止血,避免了扁桃体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文源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