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链非编码RNA H9靶向miR-4调控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

赵雪卉;刘宗印;毛红妮

关键词:H19, 卵巢癌, miR-141, ZEB1, Transwell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靶向miR-141调控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及其机制.方法:qPCR检测H19和miR-14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H19在不同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分析H19和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19与miR-141之间的相互作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H19后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qPCR检测H19和miR-141之间的相互调控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抑制H19后ZE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H19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miR-14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下调,与其他卵巢癌细胞株相比,ES-2细胞中H19表达高;H19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分期相关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随着分期越高,H19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越高,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H19的表达也相对较高;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H19能与miR-141的3'UTR特异性结合,可以调控miR-141的表达与活性;抑制H19的表达后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miR-141可以负反馈调节H19的表达,抑制H19和miR-141的表达后,ZEB1蛋白的表达水平受到相应的抑制.结论:H19调控miR-141的表达通过影响ZEB1蛋白的表达参与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调控.
中国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楼皂苷Ⅰ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重楼皂苷Ⅰ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MMP2、E-cad表达的影响,探讨重楼皂苷Ⅰ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应用CCK8法检测重楼皂苷Ⅰ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②应用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重楼皂苷Ⅰ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③应用Western blot、Qrt-PCR检测重楼皂苷Ⅰ对肺腺癌A549细胞MMP2、E-cad表达的影响.结果:①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0.25、0.5、1、2、4、8、16 mg/L重楼皂苷Ⅰ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10±1.2)%、(11.98±2.4)%、(24.32±3.5)%、(38.76±4.3)%、(49.25±4.9)%、(62.55±5.3)%、(83.85±6.4)%,各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率升高,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具有量效关系.②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重楼皂苷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划痕愈合距离缩短,穿过的细胞数量减少,具有抑制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Western blot、Qrt-PCR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重楼皂苷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MP2表达降低,E-cad表达升高,随着剂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增大,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楼皂苷Ⅰ可以下调MMP2表达,上调E-cad表达,并且有量效依赖关系.结论:重楼皂苷Ⅰ具有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MMP2的表达、上调E-cad的表达实现.

    作者:牟海军;赵丹;石寒冰;毕红霞;姜云飞;刘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原核pprI基因活体转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耐辐射奇球菌pprI基因活体转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的氧化应激和疾病活动性指标,探讨其对SLE小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62只纯品系B6.MRL-FaslprNJU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未转染组(20只),pEGFP-c1空载体转染组(20只),pEGFP-c1-pprI转染组(22只),纯品系C57BL/6健康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20只).应用活体电转染技术将pEGFP-c1空载体及pEGFP-c1-pprI基因重组质粒转入SLE小鼠股前肌肉.Western blot鉴定转染后SLE小鼠外周血pEGFP-c1和pEGFP-c1-pprI融合基因表达.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氧化应激标志物,ELISA法检测抗dsDNA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补体C4和C-反应蛋白.结果: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质粒转染一周后均能在小鼠体内成功表达,且无毒副作用;②与未转染质粒和pEGFP-c1转染组SLE小鼠相比,pEGFP-c1-pprI转染组SLE小鼠GS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Carbonyls)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血浆抗dsDNA抗体滴度和CRP含量显著降低(P<0.01),补体C4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未转染质粒和pEGFP-c1转染组SLE小鼠相比,pEGFP-c1-pprI转染组SLE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与健康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辐射奇球菌pprI基因活体转染后能在SLE小鼠体内稳定表达且能调节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降低SLE小鼠的疾病活动度.

    作者:彭可君;夏洪娇;何淑雅;廖永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五味子乙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存活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究五味子乙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存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裸鼠随机分为4组:移植瘤模型(Y79)组、五味子乙素低中高剂量(10、20、50 mg/kg BW)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蛋白印迹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2、P-P38、P38、P-Hsp27和Hsp27蛋白水平.结果: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裸鼠肿瘤体积小于移植瘤模型组(P<0.01).同时,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裸鼠存活率高于移植瘤模型组(P<0.01).与移植瘤模型组相比,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升高(P<0.01).另外,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低于移植瘤模型组(P<0.01).与移植瘤模型组相比,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肿瘤组织VEGFR2蛋白水平及P-P38/P38和P-Hsp27/Hsp27比值下降(P<0.01).结论:五味子乙素可减弱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肿瘤生长,提高存活率,降低VEGF表达,抑制VEGF信号通路活化.

    作者:乔利峰;董文韬;李杰;雷春涛;曲超;林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维生素D3辅助治疗儿童重症哮喘可降低血清TLR4、S00β蛋白水平以及延缓哮喘复发

    目的:探讨维生素D3辅助治疗儿童重症哮喘的疗效以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例重症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气道解痉等药物,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维生素D3,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以及两组患儿血清TLR4、S100β表达情况.同时,对患儿进行1年随访,观察其哮喘复发情况.结果:治疗9 d后,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F25%及FEF50%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LR4、S100β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LR4、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哮喘首发与复发间隔时间(11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中位复发时间(9个月)(P<0.05).结论:与常规的甲泼尼龙治疗方案相比,甲泼尼龙联合维生素D3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恢复患儿肺功能,并降低TLR4及S100β蛋白的水平,减轻哮喘造成患儿的炎症反应及脑损伤,延长复发时间间隔,启示着该治疗方案可能成为重症哮喘患儿较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文君;王亚亭;毕良学;梁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TGFBR基因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中抗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TGF-β受体Ⅰ(TGFBR1)基因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CTD-ILD)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以肺癌的癌旁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CTD-ILD患者肺组织TGFBR1的蛋白表达;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阴性对照组和TGFBR1-siRNA组,各组细胞培养48 h,Western blot检测TGFBR1、Ⅰ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c-Myc的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结果:TGFBR1在CTD-ILD肺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活力、TGFBR1、Ⅰ型胶原、CTGF、α-SMA、β-catenin和c-Myc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E-cad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TGF-β1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活力、TGFBR1、Ⅰ型胶原、CTGF、α-SMA、E-cad、β-catenin和c-Myc的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1组比较,TGFBR1-siRNA组细胞活力、TGFBR1、Ⅰ型胶原、CTGF、α-SMA、β-catenin和c-Myc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E-cad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TGFBR1基因在CTD-ILD肺组织中表达升高,抑制TGFBR1的表达可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CTD-ILD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岳彩芳;付冰冰;骆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抑制mTOR/HIF-α通路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Th7细胞反应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体内mTOR/HIF-1α通路及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以MOG35-55免疫雌性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EAE组和二甲双胍(MET)治疗组,对不同组应用Knoz评分观察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在发病高峰期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方法检测各组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及血清中IL-17A浓度.qPCR方法检测小鼠脾中IL-17A、RORγt mRNA表达水平.应用WB方法检测小鼠脾中S6K的活化程度,应用WB和qPCR方法检测脾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MET治疗组发病程度减轻(P<0.01);脾组织中Th17细胞比例降低(P<0.01),脾细胞培养上清及血清中IL-17A含量减少(P<0.01);脾组织中IL-17A、RORγt mRNA转录水平降低(P<0.01);EAE组较对照组S6K1磷酸化程度升高(P<0.01).MET治疗组较EAE组S6K1磷酸化程度减低(P<0.05).EAE组较对对照组HIF-1α表达增高(P<0.01).MET治疗组较EAE组HIF-1α表达降低(P<0.01).EAE组与对照组相比HIF-1αmRNA转录增加(P<0.01).MET治疗组与EAE组相比HIF-1αmRNA转录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减轻EAE的疾病严重程度,其可能是通过抑制mTOR/HIF-1α通路从而抑制Th17细胞反应而对EAE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孙雅菲;刘晓倩;侯慧清;田甜;郭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转录因子ROR-γt与Th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

    目的:探讨ROR-γt对Th1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鼻腔滴入脂多糖、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及第15天起雾化吸入卵白蛋白引喘共14次的方法制作中性粒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于实验开始后第15天起,按0.5 mg/kg予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每日一次,共14次.统计各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BALF液白细胞总计数与分类计数、流式细胞术测脾及外周血Th17含量、酶联免疫法测BALF中的TGF-β、IL-6、IL-17含量,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测ROR-γt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气道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01).BALF液中TGF-β、IL-6、IL-17含量显著增高(P<0.01);脾与外周血中Th17含量显著增多(P<0.01);肺组织中ROR-γt蛋白与mRNA的表达亦显著升高(P<0.01),而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皆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可能以Th17的增多为主,IL-17是主要的炎性因子,而ROR-γt是促进Th0向Th17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而地塞米松可以抑制ROR-γt,降低IL-17的含量,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发作.

    作者:张伟;涂敏芳;邓焕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IB2对HepG2肝癌细胞恶性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Mindbomb E3泛素蛋白连接酶2(MIB2)对HepG2肝癌细胞恶性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以HepG2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首先筛选过表达MIB2稳定株,利用细胞软琼脂克隆实验观察集落形成情况;使用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RNA病毒SEV处理MIB2过表达稳定株和阴性对照4 h,免疫印迹法检测Notch1的表达水平;同时收取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IL-6及TNF-α的分泌情况.其次通过小干扰RNA(siRNA)转染HepG2细胞,48 h后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MIB2敲低情况;同样使用TNF-α和SEV处理4 h,收取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IL-6及TNF-α的分泌情况.结果:过表达MIB2对HepG2细胞的克隆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过表达MIB2导致HepG2细胞IL-6本底水平的分泌和TNF-α及SEV诱导的分泌均下降,在上述各条件下均未检测到TNF-α的分泌,Notch1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MIB2敲低后,HepG2细胞IL-6本底水平的分泌和TNF-α及SEV诱导的分泌均增强,反向验证上述效应.结论:MIB2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长,该效应可能和IL-6的表达下降有关.

    作者:徐哲;刘健;沈少灵;偏丽丽;黄晓峰;林周;修冰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医院校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医学免疫学是中医院校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但其内容抽象,不易为学生掌握.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时间让学生乐于学习并学有所成,是授课老师课堂教学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使命.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授课感悟,从提前教学准备、勾勒课程轮廓、把握讲授深浅和基础联系临床等方面交流了一些体会和思考,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邵菁;汪长中;官妍;吴大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iR-24靶向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2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miR-214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Jurkat细胞分为4组:Jurkat(对照组);miR-214 inhibitor组;sh-AIFM2组;miR-214 inhibitor+sh-AIFM2组.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14和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2(AIFM2)的表达;荧光素酶分析验证miR-214与AIFM2的靶向关系;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结果:在Jurkat细胞中,miR-214负向调控AIFM2表达.MiR-214可直接靶向AIFM2.与对照组相比,miR-214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下降,细胞凋亡增加;sh-AIFM2组细胞增殖上升,细胞凋亡降低(P<0.05).而且,sh-AIFM2会减弱miR-214 inhibitor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对细胞凋亡的诱导(P<0.05).另外,miR-214 inhibitor可降低细胞侵袭;sh-AIFM2会增强细胞侵袭(P<0.05).Sh-AIFM2会抑制miR-214 inhibitor导致的细胞侵袭的下降(P<0.05).结论:MiR-214可通过靶向AIFM2促进Jurkat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胡敏;李海龙;符才波;陈瑜;陈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肠道菌群和黏膜免疫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新进展

    心血管病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生机制是免疫性炎症.肠道菌群与黏膜免疫相互作用,同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维持和疾病发生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血管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心衰的加重.深入了解肠道菌群、黏膜免疫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为心血管疾病防治开创新思路.

    作者:赵乐恒;吕昌龙;孙洪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肠道微生物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多已发生子宫、对侧附件、大网膜、肠管和盆腔器官转移,且恶化迅速,极易复发,故治疗效果和预后都很差.近年来研究发现,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无菌的女性上生殖道其实是含有细菌的,而且在卵巢癌女性上生殖道中发现了致病性较强的细菌种类.一个正常成人体内,肠道内微生物的总质量可达1~1.5 kg,包含的数量可达1014个,它们相互协调共同导致盆腔各器官慢性炎症的发生,并影响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进展.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对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进行讨论,总结及初步探讨肠道微生物与卵巢癌的关系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在卵巢癌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俞亚媛;熊艺菲;谭布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寄生虫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寄生虫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之间的反比关系是卫生假说的基石,许多学者对寄生虫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我们从免疫机制、遗传背景、寄生虫的种类及提取物、临床病例启示等方面对寄生虫尤其是蠕虫干预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为早日研发出防治狼疮性肾炎乃至其他免疫失衡性疾病的新型生物制剂奠定实验与理论基础.

    作者:高阳;肖庆飞;崔燕;赵悦竹;唐岩;赵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全子宫切除术对BALB/c小鼠TDAR实验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BALB/c小鼠全子宫切除实验动物模型,考察和分析该术式对小鼠TDAR的影响.方法:平行对照组和手术组经腹行全子宫切除术,非手术组不予手术;非手术组和手术组腹腔注射KLH进行免疫;流式细胞技术分析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和KLH IgG抗体含量;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学改变.结果:KLH能够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较平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全子宫切除术能够影响KLH IgG抗体生成,手术组较非手术组低(P<0.05);全子宫切除小鼠雌二醇分泌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5);全子宫切除小鼠卵巢组织出现体积缩小,成熟卵泡形态不规则,颗粒细胞松散、凋亡等.结论:全子宫切除术通过降低卵巢雌二醇分泌水平,对小鼠TDAR实验产生抑制效应.

    作者:常鹏环;黄守国;林铃;于欣荣;林莉香;杨照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黄芪升麻柴胡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学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中黄芪的佳剂量,以及免疫机制.方法:采用Rα97-116免疫Lewis大鼠构建EAMG,随机分为佐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升提黄芪低剂量组、益气升提黄芪中剂量组、益气升提黄芪高剂量组.观察大鼠抓力、体质量、低频重复电刺激(RNS)衰减率,检测血清AChR-Ab、IFN-γ、TGF-β、IL-6、IL-17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比例,将EAMG大鼠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汇总,进行综合评分,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低中高三剂量益气升提组大鼠EAMG综合评分分别为82,58,88分(满分100分),各组大鼠体质量回升,抓力回升,RNS衰减率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血清AChR-Ab、IFN-γ、IL-6、IL-17含量显著下降,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益气升提法对EAMG大鼠具有明确治疗效果,黄芪高剂量组疗效优,不同剂量黄芪配伍升麻柴胡对MG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各不相同.益气升提法治疗EAMG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TGF-β含量,降低IFN-γ、IL-6、IL-17含量,提高CD4+CD25+FoxP3+Treg比例,降低血清AchR-Ab含量,从而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AchR损害.

    作者:何骁隽;吴颢昕;吴周烨;许梦贤;许骏尧;陈刚;陶伟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类风湿关节炎昼夜节律异常与时间治疗研究进展

    昼夜节律维持着机体的内在协调与外部统一,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类风湿关节炎(RA)已被证实昼夜节律存在异常,其关节肿痛、僵硬等临床症状晨起加重的临床现象被认为与RA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6、IL-1、IL-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夜间异常升高,而具有抗炎作用的皮质醇等激素分泌相对不足有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损伤、褪黑素与脂肪因子的水平波动可能在造成RA昼夜节律异常中起重要作用.时间治疗有助于优化RA治疗方案,睡前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能更好地控制炎症,改善晨僵症状,且不影响人体自身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非甾体类消炎药、慢作用药物的时间治疗相关研究较少,尚需要更高级别的证据.

    作者:金玥;吴沅皞;张磊;刘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长链非编码RNA H9靶向miR-4调控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靶向miR-141调控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及其机制.方法:qPCR检测H19和miR-14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H19在不同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分析H19和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19与miR-141之间的相互作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H19后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qPCR检测H19和miR-141之间的相互调控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抑制H19后ZE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H19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miR-14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下调,与其他卵巢癌细胞株相比,ES-2细胞中H19表达高;H19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分期相关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随着分期越高,H19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越高,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H19的表达也相对较高;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H19能与miR-141的3'UTR特异性结合,可以调控miR-141的表达与活性;抑制H19的表达后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miR-141可以负反馈调节H19的表达,抑制H19和miR-141的表达后,ZEB1蛋白的表达水平受到相应的抑制.结论:H19调控miR-141的表达通过影响ZEB1蛋白的表达参与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调控.

    作者:赵雪卉;刘宗印;毛红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姜黄素对缺氧下大鼠星型胶质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缺氧条件下大鼠星型胶质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大鼠大脑皮层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姜黄素干预缺氧条件星形胶质细胞,AG490作为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细胞缺氧处理24 h后,通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JAK2/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的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及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姜黄素组胞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缺氧+姜黄素组比较,缺氧+姜黄素组+AG490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可降低缺氧下大鼠星型胶质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高枫;沈娟;杨彦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外周血维生素D3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25(OH)D3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按照SSDAI积分分为pSS稳定期组(n=49例)和pSS活动期组(n=49例),同期选择98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实验者的B淋巴细胞指标(CD27 high浆细胞、CD27+记忆性B细胞)和T淋巴细胞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10、IL-17,检测并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维生素D3的水平.观察pSS组和对照组B淋巴细胞指标、T淋巴细胞指标对比,pSS活动期组和pSS稳定期组B淋巴细胞指标、T淋巴细胞指标对比.结果:在B淋巴细胞中,pSS组CD27 high浆细胞、CD27+记忆性B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0.87±0.23)vs(1.80±0.20),(21.75±4.32)vs(33.92±3.19)](P<0.05),在T淋巴细胞指标中,pSS组TNF-α、IL-6、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35.89±15.83)μg/L vs(69.03±11.07)μg/L,(98.52±20.17)μg/L vs(40.02±9.42)μg/L,(89.36±16.26)μg/L vs(45.92±9.01)μg/L](P<0.05),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6.16±17.05)μg/L vs(96.89±10.37)μg/L](P<0.05);在B淋巴细胞中,pSS活动期组CD27high浆细胞、CD27+记忆性B细胞显著低于pSS稳定期组[(0.70±0.10)vs(1.23±0.30),(17.04±1.90)vs(25.10±2.80)](P<0.05),在T淋巴细胞指标中,pSS活动期组TNF-α、IL-6、IL-17水平显著高于pSS稳定期组[(205.86±28.98)μg/L vs(124.57±16.04),(114.02±20.73)μg/L vs(81.98±7.40)μg/L,(101.86±15.97)μg/L vs(76.39±4.53)]μg/L(P<0.05),IL-10水平显著低于pSS稳定期组[(31.92±8.09)μg/L vs(60.86±6.18)μg/L](P<0.05),pSS活动组为(22.45±3.27)pg/ml,pSS稳定组为(39.03±3.21)pg/ml,对照组为(41.64±5.59)pg/ml.活动组25(OH)D3水平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但稳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25(OH)D3的不足可使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浸润及活化,造成腺体功能损伤,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情程度以及免疫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鑫颖;房成;张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iRNA技术沉默SOCS3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靶向沉默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基因对心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siRNA NC组、缺氧/复氧+siRNA SOCS3组;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转染效果;噻唑蓝(MTT)观察细胞的增殖活性,观察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膜联蛋白V-FITC(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Myc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SOCS3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细胞的增殖活性、SOD显著下降(P<0.05),LDH、MDA、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靶向沉默缺氧复氧心肌细胞SOCS3基因表达较缺氧/复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和SOD显著增加(P<0.05),LDH、MDA、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缺氧/复氧干预心肌细胞显著抑制NF-κB、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P<0.05),下调SOCS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NF-κB、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P<0.05).结论:沉默SOCS3表达促进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增强机体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作用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王文刚;王静;杜建峰;张晓璐;卜秀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