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科定位诊断思路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王鹏;王志敏;徐程华

关键词:定位诊断, 神经病学, 教学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科定位诊断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3名临床医学系本科实习生,分2组,研究组42名,对照组41名,研究组应用神经科定位诊断思路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结果:研究组学生在神经科出科考试理论成绩和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科定位诊断思路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法,更能提高神经病学教学效果.
浙江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分层次周计划带教法在急诊科实习护生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层次周计划带教法对急诊科实习护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名急诊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9人,采用一般带教方法;观察组53人,采用分层次周计划带教法,即以周为单位根据不同学历制订相应的带教方法.结果:采用分层次周计划带教法后,护生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从72.4±15.8分提高至86.2±17.8分,操作技能从70.1±15.6分提高至83.2±18.9分,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结论:分层次周计划带教法能提高急诊科实习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并能大幅度提升急诊科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作者:戴素萍;林锋;黄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职高专学生情绪智力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探讨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抽取589名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进行EIS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高职高专学生情绪智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高职高专学生情绪智力在性别、城乡来源、独生与否和家庭单亲与否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3)应注重高职高专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努力等多方面提高高职高专学生情绪智力水平.

    作者:陈树婷;柯文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实时心电监护的护理技能培训与临床实践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士中开展心电监护技术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方法:观察、比较开展心电监护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前、后的2年中,在心血管内科心脏病患者中应用心电监护的临床效果.结果:培训后的近2年,心血管内科护士较熟练地掌握了心电监护技能和开展临床实践.培训前的2年中,心内科成功抢救紧急心电监护事件127例,占同期住院2380例患者的5.34%,培训后的2年中,心内科成功抢救紧急心电监护事件194例,占同期住院2712例患者的7.15%,x2-7.09,P<0.01.结论:开展心电监护技术护理教育培训,实施心电监护技术,早发现患者心电异常情况,利于及时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郑迎夏;诸葛毅;周一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校招生体检胸透的临床价值分析

    以2007年至2011年天台县参加普通高校招生体检的考生为例,分析高校招生体检中X线胸部透视检查的利弊,并对高校招生体检提出建议.

    作者:叶秋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促胃液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促胃液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血中促胃液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哮喘急性发作组GAS、MT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SS明显增高;哮喘急性发作组GAS、MTL、SS较缓解期组降低,SS明显增高;(2)哮喘急性发作组GAS、MTL的水平与血氧分压呈直线正相关;SS与血氧分压呈直线负相关;缓解期组MTL与大呼气流速呈正相关,GAS、SS与大呼气流速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示促胃液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促胃液素、胃动素含量的降低与哮喘急性发作有关,亦可能是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阻力增高的原因之一.维持血中胃肠激素正常水平,可能是防治哮喘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李小兵;包云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口腔医学留学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结合温州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实践,对比国外口腔医学教育,从课程结构、课程分布、课时安排,课程内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留学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

    作者:杨静远;尹保迪;胡荣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线带教教师的教学建议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目的:调查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一线带教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全省42家医院信息相关科室335名带教教师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建议.结果:84.5%的带教教师认为该专业职业岗位课程的学时数应等于或大于基础课程,80.9%的教师认为职业岗位课程的实践学时数应等于或大于理论学时数,63.6%的教师认为可适当缩短专业实习时间,77.6%的教师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结论:目前我校该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学时比例、职业岗位课程理论/实验学时数比例合理,今后可考虑缩短专业实习时间,同时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钱海;陈定湾;方雅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新任护士长系统性培训的实践

    目的:使新任护士长能更好地胜任护理管理岗位工作,培养现代护理管理人才.方法:于上岗前一年对12名新任护士长进行系统性培训;结果:经过10个月的系统性培训,主观测评与客观评估结果显示,新任护士长在协调沟通能力、护理管理知识及角色转换、应急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方面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培训计划及执行力度对年轻护士长适应护理管理岗位具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王锡唯;徐军;沈燕君;周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疲劳状况和护理

    总结123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疲劳状况及护理.认为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的疲劳症状应引起护士高度重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加强放化疗期间护理,注重给药护理,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注意行为干预和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素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品管圈用于ICU提升基础护理合格率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提高ICU基础护理质量.方法:对ICU基础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提出实施对策.由此,成立“品管圈”组织,运用“PDCA- SDCA”程序,以“提升ICU基础护理合格率,促进医患关系”为活动主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基础护理合格率由实施前的35.56%提升至实施后的66.97%(P<0.01).结论:在ICU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提高了ICU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孙旭晴;陈金芳;毛秀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病理检验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目的: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改革病理检验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建立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依据的教学模块.将2008级选修病理检验技术课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60名学生分为对照班和试验班,分别实行传统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2班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并设计调查问卷,分析2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班学生的理论测试、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班级(P< 0.01).结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有助于职业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丹丹;仇容;张琦;陈健;沈健;王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技能强化培训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培训效果.方法:护理部明确10项基础常规操作,制定操作培训计划表,以护理培训中心→科护士长和科室带教老师→科内护士的层级培训模式展开操作培训,护理教研室不定期抽考,检验培训效果.结果:层级管理培训模式实施后,护士操作合格率和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层级管理培训模式使护理培训更灵活实用,更能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王杏芬;陈金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超前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5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麻醉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术毕前2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观察2组术后30min、1h、4h、8h、12h、24hVAS评分,拔管后5、10、15、20min的Ranme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30min、1h、4h、8h、12、24h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5、10 mmin时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mg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药物.

    作者:李钧;李莺;夏菊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细节管理在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实施细节管理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在职培训、重视入院宣教、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患者安全评估、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居住环境等一系列细节管理工作,保障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结果:通过实施细节管理,有效地防止了老年患者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细节管理是安全护理的需要,加强细节管理,提高了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

    作者:严军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神经科定位诊断思路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科定位诊断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3名临床医学系本科实习生,分2组,研究组42名,对照组41名,研究组应用神经科定位诊断思路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结果:研究组学生在神经科出科考试理论成绩和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科定位诊断思路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法,更能提高神经病学教学效果.

    作者:王鹏;王志敏;徐程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均为5天一疗程,以气促缓解,哮鸣音及湿罗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来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迅速改善症状,方法策便,疗效明确.

    作者:王华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门诊退药情况分析

    为减少门诊退药行为,避免医疗安全隐患,统计本院2011年10月~12月852张退药申请单(占总处方量的2.59%)的退药原因、退药品种及全院的退药金额比例,分析主要退药原因,提出加强管理的相关建议.

    作者:毛燕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日目标教学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日目标教学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的5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1年4月的24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日目标带教,同时记录2组的出科考试成绩.结果:手术室4周实习结束时进行出科考核,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日目标教学应用于手术室带教,与传统教学相比,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理论、技能水平有显著意义.

    作者:马慧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肿瘤患者PICC带管出院后的护理体会

    对52例PICC带管出院的肿瘤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护理管理.采取系统完善的健康教育,并定期随访,可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信心.

    作者:蔡亚红;朱修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外学生混合编组结合PBL理念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温州医学院2010、2011级留学生的骨科临床实习中开展了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混合编组结合PBL理念的教学模式.中外学生混合编组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组织方式,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先导,有利于激发中外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两者相结合应用于骨科临床实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扬波;王健;陈雷;沈丹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浙江医学教育杂志

浙江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