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磊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宣教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20例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宫颈癌健康知识宣教,比较两组的宫颈癌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宫颈癌筛查主动性行为.结果 观察组在宫颈癌的症状、危险因素、早期筛查的目的、HPV检查的作用等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癌筛查主动性行为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十分重要,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育龄期妇女健康知识的掌握,促进其主动参与早期筛查.
作者:张玉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37例疑似乳腺癌病患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检查、乳腺X线钼靶检查,并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1)联合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的结果(P<0.05).(2)对于直径≤1.5 cm的病灶,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乳腺钼靶、超声检查明显升高(P<0.05);但对于直径>1.5 cm的病灶,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单一检查方法相比,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能够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韦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微生物检验在控制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的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感染方法,观察组采用微生物检验控制感染,对比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程度.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度感染1例、中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0例;对照组轻度感染5例、中度感染4例、重度感染1例.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感染率分别为1.27%、1.27%、0;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感染率分别为6.33%、5.06%、1.27%.结论 应用微生物检验有效控制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改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临床中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燕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者12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种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能够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冯春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护绑定模式中GP助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规范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式,以2016年1-12月与2017年1-12月上海某社区签约就诊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星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7年度居民对社区团队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16年度社区服务的满意度(P<0.05);2017年度居民社区复诊率明显低于2016年度(P<0.05).结论 医护绑定模式管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就诊体验,规范了就诊制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许晶;张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桥接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GustiloⅢ型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桥接外固定支架结合传统创面换药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桥接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方式.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首次进行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随访,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首次进行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骨髓炎、伤口感染、关节肿痛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桥接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身体负担;另一方面增强患者的康复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普淇;熊鹰;赵烽;陆继鹏;吴中雄;黄江;耿承奎;杨慧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导致的脑疝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取就诊第一时间手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入院后首先采取甘露醇、速尿、吸氧、神经营养等保守治疗方案,根据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两组脑疝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指标.结果治疗组的预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预后总有效率为84.1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39,P<0.05).结论在现有医学技术的水平下,手术治疗是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预后指标较好,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较高.
作者:尹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88例胎膜早破产妇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全面产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产后出血量、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干预前后产妇焦虑、抑郁程度;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面产科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提升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产妇满意度,减轻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胡晓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及世界上多数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众多原因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当机体调节功能失衡时,很有可能引发疾病,而所引发的疾病中将会有部分为痫性发作,如不及时明确病因、诊断及治疗,这将对患者今后生活质量、工作态度等有很大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痫性发作在人群中比例逐渐上升,癫痫是痫性发作的主要病因,也可由于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脑血管疾病为可能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肿瘤、脑外伤等其他少见的病因,本文对中老年痫性发作的患者病因进行概述,为中老年痫性发作患者提供有效的诊疗思路.
作者:付孟;张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预防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98例食管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参照组(n=49)与观察组(n=49),均予以手术根治,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但护理满意度却低于观察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食管癌根治手术后的患者行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朱艳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CT及MRI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为对象,均进行CT及MRI检查,计算CT与CT+MRI诊断的准确率,分析CT及MRI补充诊断中心型肺癌的意义.结果 中心型肺癌的诊断结果显示:CT检出50例,漏诊6例,误诊4例,准确率为83.3%;在CT检查的基础上,MRI补充诊断检出57例,漏诊2例,误诊1例,准确率为95.0%;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补充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率高,且具有检查直观清晰、操作无创伤性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杨兴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围生期心肌病的诊治方法与结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31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收治的31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其中29例在治疗后基本痊愈或明显好转,回访结果显示均没有复发,其治疗有效率为93.55%.2例患者在治疗后病情没有发生改变,并发展成为慢性心力衰竭,在经过持续治疗后有所好转.结论 虽然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率比较低,但会对孕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而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提高注意,进而有效改善治疗及预后效果.
作者:康锐;庞艳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实施全麻手术患者186例,按照EA标准评估患者EA发生率,比较EA组与无EA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理紧张、麻醉前用药、手术时间、手术中输液总量、外源性刺激、制动不当、低温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86例全麻患者存在EA 32例(17.20%);轻度EA20例(62.50%)、中度EA 9例(28.13%)、重度EA 3例(9.38%);EA组心理紧张56.25%、麻醉术前用药68.75%、外源性刺激31.25%、制动不当25.00%、低体温18.75%、高于无EA组的12.99%、41.56%、14.29%、12.99%、6.49%(P<0.05),是EA相关影响因素.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手术中输液总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2、0.31、0.12、0.18,P>0.05).结论 全麻苏醒期部分病患会发生EA,影响因素复杂,麻醉医生应掌握EA发生的因素,实施合理的麻醉方式,减少EA的诱因,使患者顺利度过全麻苏醒期.
作者:朱敏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预防静脉输液钙剂外渗的综合护理方案.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接受静脉输液钙剂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认真分析以往静脉钙剂输入过程中发生外渗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钙剂外渗的发生率.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自我操作的护理评分.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钙剂外渗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自我操作的护理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静脉通路是保证钙剂顺利进入机体的重要通路,护士要选择正确血管.
作者:胡雅芳;李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阿立哌唑治疗前后对性激素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入院后均接受阿立哌唑治疗,观察记录10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的性激素水平与治疗后的性激素水平,判断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的影响.结果100例精神分裂患者治疗后的PRL高于治疗前,P与E2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与FSH变化不明显;100例精神分裂患者治疗后的PANSS评分为(42.57±14.68)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PANSS评分(83.18±10.23)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阿立哌唑精神症状有所改善,说明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墙月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让心脏外科的ICU护理工作管理者,转变护理模式,向病患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也便于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 对心脏外科ICU的护士进行了分阶层使用,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384位患者发放了问卷,进行了对护士满意度的调查.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将患者的满意度与相关阶层的护理的人员相联系.结果 护理人员所在的阶层越高,患者对其的满意度就越高.结论 这项分阶层使用方法利于评价和管理护理人员,也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满意度.
作者:薛连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近年来,我国眼科学事业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受高校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学习眼科学还是以通过理论考试为重点,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医疗中遇到的问题.现阶段部分眼科教学已经意识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眼科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但忽视了课程与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互联网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今天,建立一个统一的眼科学网络教学与考核平台已经成为广大医学生和眼科医生的学习工作必备条件;因此,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眼科学教学与考核系统是提升眼科学教学与眼科医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巴丝肼结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单独采用多巴丝肼治疗)以及治疗组(40例,联合采用多巴丝肼以及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5% 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帕金森患者联合采用多巴丝肼和普拉克索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并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任明慧;吴苏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关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文献,从而进行meta分析.结果 探究中选入5篇文献,共有430例患者,五个研究均采取ADL评分,且探究组评分优于参照组,四个研究均采取MMES评分,且探究组评分优于参照组,四个研究讨论了不良反应,探究组与参照组无差异,三个研究统计了治疗的有效率,探究组优于参照组,以上有差异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采取丁苯酞治疗,疗效肯定,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定量(CRP)、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WBC)联合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源不同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与细菌合并病毒感染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CRP、中性粒细胞、WBC测定,比较感染性疾病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指标差异,比较感染性疾病患者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在CRP、中性粒细胞与WBC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CRP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P<0.05).结论 CRP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余冬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