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理权;唐宏英
目的:探讨醉酒后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醉酒后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据GOS标准判断,良好33例(58.9%),中残9例(16.1%),重残3例(5.4%),植物生存1例(1.8%),死亡10例(17.9%);其中延误诊断5例(8.9%),出现并发症20例(35.7%).结论:醉酒后容易发生颅脑损伤,而且一般伤情重,并发症多,误诊率、死残率高.通过提高医务人员对醉酒合并颅脑损伤的认识,严密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动态复查颅脑CT,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能够提高醉酒后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作者:李东;朱明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操作简单,保护血管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对血管的选择、留置针的固定、留置时间及封管技术做一综述.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不超过96小时,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损失.0.9%氯化钠注射液可替代甚至优于肝素稀释液封管,选用10ml生理盐水封管效果佳.
作者:乔琳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53岁,平时无自觉不适,因头面部外伤行头部CT检查时,发现左侧颞部鞍旁可见类圆形边界清晰略高密度影,大层面大小约36mm×37mm,CT值约47Hu,CT考虑鞍旁脑膜瘤的可能性大,建议MRI检查.
作者:刘振和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鹰潭市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分析构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的分析方法,对2000~2009年32例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结果:10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8.49/10万,近3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较大.前三位的死因依次是:产科出血(46.88%)、羊水栓塞(25%)、妊娠合并心脏病(9.38%).与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是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偏低、计划外生育、不重视孕期保健.结论: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重点是要加强基层产科的建设,注重产后出血等急重症的识别和救治,并抓好健康教育、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
作者:陈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糖尿病胃轻瘫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腹胀,甚至餐后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使病情恶化.临床多发生于未经治疗、治疗不当或治疗不规则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作者:荆建忠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综合针灸疗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头针、体针(包括速刺和留针)和电针综合疗法治疗中风130例(治疗组),与单纯采用体针治疗70例(对照组)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8%,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61.4%和88.6%.结论:两组愈显率和有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1).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消化性溃疡穿孔62例,其中行非手术治疗34例,占同期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例的54.8%,治愈32例,2例失败后改手术治疗.
作者:王庆玉;王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血管活性药物是心血管病人经常应用的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等.由于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殊性,即微小剂量的改变都会使病人的心率、血压等发生变化.因此,用药要求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体内.微量注射泵具备上述要求,临床中常以微量泵持续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其过程的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
作者:杨重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35岁.双侧颈部多个无痛性肿块2年余,逐年增大.入院查体:双侧颈部膨隆,可触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3.5cm×3.5cm×3.0cm~0.5cm×0.4cm×0.3cm,无痛、界清可活动.行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诊断:颈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确诊后行双侧颈部肿大淋巴结切除术.
作者:甘雪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胃肠息肉是指胃肠黏膜上皮隆起性病变.胃肠息肉中,胃和大肠息肉多见,少见于小肠.胃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他慢性刺激、种族、饮食成分(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等因素有关.随着纤维内镜的广泛使用,胃肠道息肉检出率日趋增高.息肉癌变的处理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经内镜摘除癌变的息肉是否需要外科手术问题意见仍不统一.笔者就胃肠道息肉癌变外科治疗方面谈几点体会.
作者:杨兴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机体内惟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惟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作用机制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作者:王武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癌行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我科86例肝癌行介入术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86例肝癌行介入术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行介入术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对于病人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尤为重要.
作者:赵淑芳;赵云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320例儿童脑囊虫病临床与CT分析,提高对儿童脑囊虫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CT诊断的儿童脑囊虫病320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诊断儿童脑囊虫病320例,经临床治疗复查90例,均痊愈.CT表现主要为单纯白质区或灰白质交界区水肿、结节或环状结节并周围局限性水肿、钙化斑并周围局限性水肿、弥漫性粟粒状钙化、囊泡及小钙化点等.结论:CT对儿童脑囊虫病有较高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价值,是儿童脑囊虫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胡加耀;许云松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AR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AR表达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80.6%,AR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1).AR在食管鳞癌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反应增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性别有关(P<0.05),而与病灶大小、部位、年龄无关(P>0.05).结论:AR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新靶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价的新指标.
作者:张英国;姜晓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对2009年3~6月在我院分娩的胎龄37~42周的顺产新生儿与2008年3月~6月分娩的胎龄37~42周的154例顺产新生儿,作了纵向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文;张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痹证是一类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以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辨证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而在临床中这类患者多以疼痛为主.近年来笔者对该类疾病患者应用中药败毒散加味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旭;陈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3~2008年收治分娩产妇12410例,剖宫产4964例(40%),剖宫产术中3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年龄23~42岁,平均33.5岁.初产妇12例,经产女20例,平均孕周36.7周.32例均无凝血功能异常,无切口延长损伤子宫血管引起的产后出血,均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剖宫产指征为巨大儿、臀位、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等.
作者:邱晓月;徐爱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12例晚期癌症临终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做好两组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疼痛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在温馨环境的营造、心理需要的满足、心灵需要的实现、家属需要的关爱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疗效、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介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作者:邱惠玉;丁少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资料与方法2009年骨科共收治606例,其中501例行骨科手术,有17例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3%.本组17例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5岁以下1例,60岁以上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7例,泌尿系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5例,呼吸道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合并胃肠道感染2例,皮肤伤口软组织感染2例.本组院内感染老年患者易患泌尿系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小儿和男性患者易患胃肠道感染,经调节饮食和治疗后恢复,对骨科手术的治疗未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樊晓平;万惠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总结1例糖尿病(DM)合并酮症的护理.方法:饮食治疗、健康教育、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由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4.89mmol/L,尿糖(++)、酮体(++);到出院时为空腹血糖6.18mmol/L、尿糖(+)、酮体(-).结论:DM的饮食治疗、健康教育是治疗的基本.
作者:刘珊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