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伐沙班在特殊人群房颤中的研究进展

陈桂浩;杨跃进

关键词:
摘要:目前,全球房颤(AF)的发病率为1.5%~2.0%.AF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需对AF患者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当AF患者有心力衰竭(HF)、慢性肾功能不全(CKD)、糖尿病、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冠心病等病史或是老年人时,其发生脑卒中和死亡的风险会相应地增加[1].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凝药,有剂量固定、起效迅速、无需要进行常规的凝血监测等特点.本综述将着重介绍利伐沙班在患有AF的特殊人群(有HF、CKD、糖尿病、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冠心病等病史或老年人)中的研究概况.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407例烦渴—多饮—血肌酐升高—高钠血症

    病历摘要患者男,17岁,因“烦渴、多饮1年、发现血肌酐升高伴高钠血症3个月”于2016年3月18日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约为3 ~4 L/d,尿量多(具体不详),无浮肿.当地医院就诊查尿比重低(具体不详),血钠141 mmol/L,氯101 mmol/L,钾3.8 mmol/L,血肌酐正常,诊断为“精神性烦渴”,建议适当限制饮水量.

    作者:苏涛;王玉;刘莉;赵明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定量测定尿中草酸含量的意义

    目的 寻找合适的方法对结石患者尿中草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为开展结石预防及治疗的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尿中草酸含量进行直接分析.并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重复性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与尿中草酸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 =58.524x-15.246(R2 =0.979 02).结果稳定,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10%和15%.其准确性与酶法相当(N =20,R=0.93).结论 采用本研究方法对尿中草酸含量进行检测,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东洁;张寅生;郭正光;刘广华;张学斌;孙伟;肖河;纪志刚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合并小细胞肺癌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阳性副肿瘤神经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50岁,从事电焊工作10年,2015年11月21日以“头懵17 d,加重伴复视13d”为主诉入院,11月4日因劳累后出现头懵,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思睡、淡漠、不喜交流、较平时喜吃甜食一天三顿吃糖糕),复视,言语不利,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四肢无力(表现为上下楼困难,不能持物),无癫痫发作.患者自发病来睡眠增多,纳差,体质量减轻5 kg左右.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个月余.个人史:吸烟20余年,量约20根/d.

    作者:陈祖芝;吴颖颖;闫芳;刘俊然;梅文丽;任志霞;向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肾上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一例

    混合性嗜铬细胞瘤是嗜铬细胞瘤与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或周围神经鞘瘤相混合的肿瘤,亦称组合性嗜铬细胞瘤、复合性或混合性肾上腺髓质肿瘤,国内外多以个案报道.现整理1例嗜铬细胞瘤并节细胞神经瘤病例的诊治过程,望对了解该病有所帮助.

    作者:李明阳;杜昕;毕然;胡敬海;芦志华;李红飞;杨欣帼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机械应力导致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导致增生性瘢痕(HTS)形成的因素有多种,局部机械应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HTS的形成是一个机械应力诱导的细胞内自适应的行为[1].机械应力作用于伤后组织,细胞外基质改变其化学成分和刚度,启动修复过程[2].整合素与细胞外基质中特异性配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大量细胞骨架蛋白募集形成黏着斑.黏着斑的形成与形变是力学信号传导的起始.LINC复合体定位在细胞核膜上,是连接细胞骨架与核骨架的分子结构.

    作者:朱明宇;匡瑞霞;王志国;李雨珊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PVD方案同期联合调强放疗对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

    目的 观察培门冬酶、长春新碱、地塞米松(PVD)方案同期联合调强放疗(IMRT)对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L)的疗效.方法 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早期ENKL患者共52例,患者均接受2周期PVD方案化疗同期联合IMRT(原发肿瘤靶区:12.6 ~59.4 Gy)放疗,并予2~4周期后续化疗.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截至2015年12月,5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4例(84.6%)、部分缓解7例(13.5%).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年内因疾病进展导致死亡各1例,治疗结束后1周内因感染死亡1例,2例患者带瘤生存;客观有效率及临床缓解率均为98.1%,1、2、3年的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均为93.6%,1、2年的无病生存率均为90.3%;相关性分析显示放疗剂量与疗效相关(P<0.05).放化疗期间近期不良反应中Ⅲ级白细胞下降6例(11.5%),Ⅲ~Ⅳ级血脂异常患者5例(9.6%),Ⅲ级白蛋白下降有2例(3.8%),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放射性皮炎.结论 PVD方案同期联合IMRT对早期ENKL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盈;黄韵红;胡云飞;刘秋琳;吴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利伐沙班在特殊人群房颤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全球房颤(AF)的发病率为1.5%~2.0%.AF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需对AF患者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当AF患者有心力衰竭(HF)、慢性肾功能不全(CKD)、糖尿病、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冠心病等病史或是老年人时,其发生脑卒中和死亡的风险会相应地增加[1].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凝药,有剂量固定、起效迅速、无需要进行常规的凝血监测等特点.本综述将着重介绍利伐沙班在患有AF的特殊人群(有HF、CKD、糖尿病、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冠心病等病史或老年人)中的研究概况.

    作者:陈桂浩;杨跃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近距离治疗联合外照射及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对局限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腺永久植入性近距离治疗(PPB)在改善局限高危前列腺癌(PCa)患者生存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接受放疗(RT)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MAB)的320例局限高危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生存预后因素,并对比PPB对肿瘤预后事件的差异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90(12~186)个月,117例(36.6%)患者接受了MAB联合外照射治疗(EBRT),203例(63.4%)患者接受了MAB+ EBRT+ PPB治疗.多因素分析显示:腺体体积、是否联用PPB、T分期、Gleason评分、基线PSA、高危标准的数量以及PSA动力学特点是总体生存率(0S)和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RFS)的独立预后因素,MAB治疗方式仅是BR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与MAB+EBRT相比,联用PPB治疗组(MAB+ EBRT+ PPB)能够显著改善PSA动力学特点如下(均P<0.05):PSA低值(1.3 ±0.7)μg/L与(0.11 ±0.06) μg/L、PSA下降时间(7.5±1.8)个月与(3.2±2.1)个月、PSA倍增时间(PSADT)为(15.6±4.2)与(22.6±6.1)个月、PSA大降幅(84.6±6.2)%与(95.8±3.4)%.此外,联用PPB治疗后:中位OS延长3.2年(9.1、12.3年,P<0.001),PSA生化复发的中位时间被延长3.3年(6.5、9.8年,P<0.001),骨相关事件(SRE)发生的中位时间被推迟2.2年(8.2、10.4年,P<0.001),接受细胞毒性药物化疗(CCT)的中位时间被推迟2.8年(8.8、11.6年,P=0.007).结论 RT+ PPB是针对局限高危PCa患者非常有效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案,联用PPB能够进一步强化该方案对PSA动力学特点和肿瘤预后事件的有效控制.

    作者:罗勇;李明川;祁恒志;赵佳晖;韩毅力;林云华;侯铸;姜永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 评价术后早期血尿酸水平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风险因子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阜外医院心外科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行CABG的1 306例患者,将患者按术后第1天早晨血尿酸水平的五分位数分为5组,Q1组为尿酸< 195 μmol/L(262例),Q2组为尿酸195~236 μmol/L(263例),Q3组为尿酸237~ 280 μmol/L(260例),Q4组为尿酸281 ~ 336 μmol/L(261例),Q5组为尿酸>336 μmol/L(260例).比较5组间临床资料及术后临床结果,主要终点事件为AKI(RIFLE诊断标准)、AKI≥Ⅰ期及术后需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发生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估术后早期血尿酸水平作为风险因子预测术后AKI发生的能力,并与术后第1天早晨血肌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入选的1 306例患者中,335例(25.65%)术后发生了AKI.校正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后,Q5组的AKI、AKI≥Ⅰ期及术后CRRT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早期血肌酐预测AK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8(95% CI:0.612 ~0.683),术后早期血尿酸预测AK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 CI:0.688~0.755),均P<0.001,且术后早期血尿酸较肌酐对于预测AKI的发生更为敏感(P<0.001).结论 术后12 h内的血尿酸水平是CABG患者术后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发生AKI的高风险患者.

    作者:徐丹青;杜娟;郑哲;唐跃;邹亮;张永辉;张海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医院内环境噪声的研究进展

    噪声是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危害因素,可引起血压升高、精神状况不良、失眠、烦恼、焦虑、耳鸣以及噪声性听力损失等健康问题.据统计,全球约1/3的人口遭受着噪声引起的各种危害[1].噪声危害是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领域重点关注的内容,产出了较多研究成果,但研究多集中在工厂、交通、军事等方面,关于医院噪声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医院噪声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医院噪声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晓晓;张华;曾琳;李楠;陶立元;石岩岩;褚红玲;赵一鸣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以发作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起病的多发性硬化一例

    患者男,28岁,铁路工人,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个月余”于2016年3月18日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月15日起床下地时突感心情压抑,随后出现无痛性的右侧肢体僵硬,表现为头向右倾,面朝左侧,右肩内收,右肘、腕及掌指关节屈曲,右膝关节及踝关节伸直,伴舌体僵硬感及言语不利,伴一过性呼吸费力、面色潮红及大汗.无大小便失禁及意识障碍,发作后患者可准确回忆发作过程.

    作者:马乾;王荔;沈学勇;胡为民;车锋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

    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指炎症累及上和(或)下气道的慢性疾病,其中包括:(1)以上气道为主的疾病:如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慢性鼻-鼻窦炎(CR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鼻息肉病、腺样体肥大等;(2)以下气道为主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慢性咳嗽、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3)上-下气道炎症并存性疾病:如阿司匹林哮喘(AIA)、不动纤毛综合征、鼻窦支气管综合征(SBS)、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囊性纤维化、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CSS)、复发性多软骨炎等.上-下气道炎症并存性疾病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在中国的发病率尽管不及欧洲人或高加索人种高,但也非罕见.

    作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纳豆激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纳豆激酶(NK)在降低颈总动脉中膜厚度(CCA-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血脂中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和潜在临床应用.方法 入选病例来自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门诊,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NK组:患者每天口服纳豆激酶6 000 FU,ST组:患者每天口服辛伐他汀20 mg,疗程2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记录患者的CCA-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血脂谱[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选82例患者,其中76例(NK 39例,ST 37例)按要求完成疗程.经26周治疗后,NK组患者的斑块面积和CCA-IMT显著下降(P<0.01),斑块面积从(0.25±0.12)cm2下降到(0.16±0.10)cm2,而CCA-IMT从(1.13±0.12)mm降到(1.01 ±0.11)mm,NK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ST组(P<0.01),NK组和ST组的斑块面积变化率分别是-36.6%与-11.5%;NK能显著降低TG、TC和LDL-C水平(P<0.05),但是与ST组比较,下降幅度相对较小(约为ST组的50%);NK同时有提升HDL-C的作用(P<0.05),而ST对HDL-C水平没有影响.NK组患者降脂幅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指标没有正相关关系(r=0.35,P=0.09).结论 本研究为纳豆激酶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先驱性临床研究.观察结果显示,每天服用NK是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有效方法,效果比辛伐他汀更显著.在管理动脉粥样硬化上,NK可能是潜在的比他汀类更好的选择.NK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没有直接关系,与他汀类药作用机制不同.

    作者:任妮娜;陈鸿杰;李跃;麦高文;林宜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原发性肝外门静脉阻塞

    原发性肝外门脉阻塞(EHPVO)是指非肝硬化非肿瘤性原因引起的肝外门静脉主干的阻塞或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可伴或不伴有其分支的阻塞,孤立的肝内门静脉、肠系膜、脾静脉的阻塞不属于肝外门脉阻塞的范畴[1-3].原发性EHPVO是发展中国家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常见原因(54%)[1-2.4],也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68% ~84%)[1,5-6].而该疾病在西方国家则较少见,仅占门脉高压原因中的11%左右[1,6].

    作者:吕勇;韩国宏;樊代明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光甘草定对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海马区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光甘草定(GLA)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海马区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影响机制.方法 40只C57BL/6N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MPTP)组、模型+光甘草定(MPTP+ GLA)组、模型+左旋多巴(MPTP+ LD)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MPTP(20 mg/kg)的方法制备小鼠PD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MPTP+ GLA组将光甘草定灌胃(50 mg/kg),MPTP+ LD组左旋多巴灌胃(40 mg/kg),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并进行Y型电迷宫测试,检测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 (IL-18)、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中酪氨酸羟化酶(TH),ERK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中TH和ER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PTP组小鼠出现PD典型行为学表现,学习与记忆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MPTP组海马组织中TNF-α、IL-18、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SOD含量明显降低;与MPTP组比较,MPTP+ GLA组海马组织中TNF-α、IL-18、MDA含量均明显降低,而SOD含量明显增高[(TNF-α(μg/L):84.04±18.66比106.53±28.54;IL-18(μg/L):42.34±6.01比58.42±8.39;MDA(nmol/mg蛋白):2.64±0.52比3.78 ±0.31;SOD(U/mg蛋白):93.45±9.59比77.83±8.98)].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PTP组TH蛋白表达减少而p-ER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MPTP+GLA组和MPTP+ LD组较MPTP组比较,TH蛋白表达增加,p-ERK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PTP组海马组织中TH蛋白表达减少而p-ER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MPTP+ GLA组和MPTP+ LD组较MPTP组比较,TH蛋白表达增加,p-ERK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传统中药光甘草定通过抑制ERK信号通路、抗氧化、减轻炎症等发挥对MPTP致P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焱;卢祖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