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支架术后脑功能与认知功能的改变

陆照璇;邓钢;魏恒乐;赵国峰;温凌字;陈曦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认知,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以神经心理学量表及磁共振影像学改变作为观察指标,探索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对认知功能以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行脑血管造影证实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33例患者,将拟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7例患者纳入支架组,拟行药物保守治疗的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及静息态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脑功能成像检查,并在6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随访结果与基线之间的差异.结果 支架组总体认知功能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主要体现在反映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等相关量表.而对照组基线与随访结果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较术前低频振幅(ALFF)信号增加(P<0.05,Alphasim校正)的脑区包括左侧上内侧额叶(t =5.861 3,P<0.05)、左侧顶叶体感联合皮质(t=5.601 2,P<0.05)、双侧额后部皮质运动前区(t =5.288 5,P<0.05).支架组术后较术前ALFF信号减低(P<0.05,Alphasim校正)的脑区包括左侧压后扣带皮质(t=-5.590 4,P<0.05)、左侧岛叶(t=-6.340 8,P<0.05)、右侧岛叶(t=-8.129 9,P<0.05)、左侧背侧前扣带皮质(t=-5.584 8,P<0.05).对照组随访较基线ALFF无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脑区(P >0.05,Alphasim校正).此外,左侧岛叶的ALFF变化值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变化之间呈负相关(r=-0.591,P=0.033),双侧皮质运动前区ALFF变化值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变化之间呈负相关(r=-0.659,P=0.014),双侧皮质运动前区ALFF变化值与听觉词语学习延迟回忆测验变化之间呈负相关(r=-0.558,P=0.034),右侧岛叶ALFF变化值与额叶功能评定量表之间呈正相关(r =0.638,P=0.02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术后较药物保守治疗总体认知功能有改善,相应脑区也存在ALFF值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默认网络之间的调整,这可能与CAS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有关.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模拟中老年人双下肢不等长对脊柱和骨盆姿态的影响

    目的 分析站立、行走状态下对脊柱和骨盆姿态的影响及其代偿规律.方法 2017年1至4月温州医科大学数字化医学研究所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选取44名年龄在46~79岁志愿者,通过Rasterstereography仪器进行背部脊柱和骨盆进行站立和行走时的检查,其中男20名,女24名.44名正常中老年志愿者穿统一布鞋,定制单个5 mm厚的鞋垫,通过增加鞋垫高度,模拟出双下肢差异(5 ~30 mm),应用Rasterstereography仪器进行脊柱和骨盆检查,在站立及行走状态下测量骨盆及脊柱3D体表参数和4D动态参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站立状态下,随着双下肢差异增加,冠状面骨盆倾斜和矢状面骨盆扭转也随之增加[大值约(10.6 ±4.3) mm、(3.3±3.5)°],但横断面骨盆旋转变化很小;而冠状面脊柱大偏移距离也随之增加[大值约(11.1±17.9) mm],但矢状面脊柱偏移及横断面椎体表面旋转角度变化均很小.行走状态下,骨盆左、右旋转大角度及椎体表面左、右旋转大角度变化均很小,但冠状面脊柱向左、右大偏移距离随着双下肢差异增加而增加[大值约(9.8±5.1)、(10.4±6.9) mm].结论 双下肢不等长对骨盆冠状面和矢状面影响较明显,但对骨盆横断面影响甚微.骨盆通过其冠状面倾斜距离、矢状面扭转角度的增加进行一次代偿.同样,对脊柱冠状面影响较明显,但对脊柱矢状面及横断面影响较小,脊柱主要通过冠状面弯曲进行了二次代偿.

    作者:张慧芬;廖节烂;季珉;唐仕颖;金建锋;陈雷;吴立军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短期缓解作为长期疗效预测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H FS)微血管减压术(MVD)后短期缓解(7d内)能否作为长期疗效(>6个月)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8年8月至2016年5月间行MVD术的159例面肌痉挛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即刻至术后7d、近1次随访时(>6个月)的症状分级(Cohen Albert标准)及有无迟发性治愈发生.结果 159例HFS患者行MVD术,术后7d内观察到缓解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术后7d持续抽搐组(P<0.05),且HFS术后患者治愈率(y)和7d内缓解的天数(x)高度正相关,y=-0.707x2+9.724x+ 67.442(P<0.05).对术后7d疗效和后一次随访时疗效的相关预后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后即刻症状分级和术后7d平均症状分级为预后相关因素(P <0.001),迟发性治愈的发生率41.5% (66/159).结论 MVD术后7d内至少有1d观察到抽搐缓解即预测着术后的治愈.

    作者:张聪;王丰;林元相;余良宏;康德智;魏书山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预输注高渗盐溶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目的 评价预输注高渗盐溶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全身麻醉(H1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椎管内麻醉(H2组)、生理盐水组+全身麻醉(C1组)和生理盐水组+椎管内麻醉(C2组).4组患者术前30 min预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或生理盐水4 ml/kg,H1、C1组行全身麻醉,H2、C2组行椎管内麻醉.于液体输注前(T0)、输注结束30 min(T1)、60 min(T2)及120 min(T3)采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观察患者Na+、Ca2、K+的变化趋势.于液体输注前(a0)、手术开始前(a1)、术中1 h(a2)、术后30 min(a3)和术后第2天(a4)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L-1β、IL-6、TNF-α、IL-10及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含量,并于a0、a3及a4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单核细胞亚群CD14+ CD16+表达水平.术后第1~3天行Nu-DESC评分测定患者是否发生谵妄.结果 H组及C组Na+、Ca2+、K+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C组比较,H组T1、T2 Na+水平升高,K+水平降低(P<0.05);与液体输注前a0相比,四组术后IL-1β、IL-6及TNF-α均升高(P<0.05);与H组同时点相比,C组术后血清中IL-1β、IL-6、TNF-α及S100β升高,IL-10降低(P<0.05);与H1比较,H2各时点IL-1β、IL-6、TNF-α、IL-10及S100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D14+ CD16+单核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H组术后各时点CD14+ CD16+单核细胞比例表达减少,术后谵妄发生率降低(13.3%、10.0%比33.3%、36.7%,P<0.05).结论 预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能够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单核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信茜;霍树平;张琦;李亚南;王亮;王秋筠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口服避孕药对延缓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进展的作用

    目的 分析口服避孕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的作用.方法 制订《痛经及慢性盆腔痛调查表》,入组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门诊的痛经患者,伴或不伴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将患者根据自身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周期性服用口服避孕药(达英-35或优思明),对照组不作处理.每6个月随访患者的痛经情况,共随访1年半.结果 研究组服药6个月及1年后痛经评分均较前明显减低(VAS评分4比5比7分),停药后痛经评分再次上升,但仍较基线痛经评分有所减低(VAS评分6.5比7分);而对照组痛经评分前后无明显变化(VAS评分6比6分).研究组中服药达1年者服药6个月后痛经评分与服药1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2比2分),停药后痛经缓慢加重,服药仅6个月者停药后痛经迅速复发.研究组服药后痛经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7% (59/74)比8.2% (19/232)],服药后重度痛经患者痛经缓解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痛经患者[87.0%(20/23)比66.7%(2/3)比77.1% (37/48)];单纯痛经组痛经缓解率高于合并腺肌症组[92.6% (25/27)比59.1% (13/22)].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可使痛经缓解.服药时间长短与痛经缓解程度无关.停药后痛经逐渐复发,服药时间越长,停药后痛经复发越慢.单纯痛经患者用药后痛经缓解率较高,合并子宫腺肌症者较低.

    作者:孔东丽;郭红燕;韩肖彤;韩劲松;张璐芳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颈动脉支架术后脑功能与认知功能的改变

    目的 以神经心理学量表及磁共振影像学改变作为观察指标,探索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对认知功能以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行脑血管造影证实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33例患者,将拟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7例患者纳入支架组,拟行药物保守治疗的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及静息态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脑功能成像检查,并在6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随访结果与基线之间的差异.结果 支架组总体认知功能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主要体现在反映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等相关量表.而对照组基线与随访结果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较术前低频振幅(ALFF)信号增加(P<0.05,Alphasim校正)的脑区包括左侧上内侧额叶(t =5.861 3,P<0.05)、左侧顶叶体感联合皮质(t=5.601 2,P<0.05)、双侧额后部皮质运动前区(t =5.288 5,P<0.05).支架组术后较术前ALFF信号减低(P<0.05,Alphasim校正)的脑区包括左侧压后扣带皮质(t=-5.590 4,P<0.05)、左侧岛叶(t=-6.340 8,P<0.05)、右侧岛叶(t=-8.129 9,P<0.05)、左侧背侧前扣带皮质(t=-5.584 8,P<0.05).对照组随访较基线ALFF无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脑区(P >0.05,Alphasim校正).此外,左侧岛叶的ALFF变化值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变化之间呈负相关(r=-0.591,P=0.033),双侧皮质运动前区ALFF变化值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变化之间呈负相关(r=-0.659,P=0.014),双侧皮质运动前区ALFF变化值与听觉词语学习延迟回忆测验变化之间呈负相关(r=-0.558,P=0.034),右侧岛叶ALFF变化值与额叶功能评定量表之间呈正相关(r =0.638,P=0.02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术后较药物保守治疗总体认知功能有改善,相应脑区也存在ALFF值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默认网络之间的调整,这可能与CAS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有关.

    作者:陆照璇;邓钢;魏恒乐;赵国峰;温凌字;陈曦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原发性胆管癌TNM分期与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大标准摄取值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原发性胆管癌TNM分期与其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半定量指标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经临床确诊的36例原发性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8F-PET/CT检查,测定肿瘤病灶区域的SUVmax值,并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指南对肝内外原发性胆管癌进行临床分期,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及分期胆管肿瘤患者之间SUVmax的差异,确定TNM分期与SUVmax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6例原发性胆管癌SUVmax值为7.87 ±3.17(2.10~14.60),有淋巴结转移和有远处转移患者病灶区域的SUVmax值分别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364、0.343,均P<0.05);不同TNM分期患者之间SUVmax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2,P=0.021);但不同性别、年龄(> 70岁与<70岁)和T分期患者肿瘤之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8、1.980,F=1.252,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原发性胆管癌的TNM分期与其SUVmax呈显著的正相关,即肿瘤TNM分期越高,其SUVmax值也越高(r=0.658,P=0.007).结论 SUVmax值大小与原发性胆管癌的TNM分期呈正相关,对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祖飞;兰茜琳;肖扬锐;刘建平;纪建松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成人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相关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正常成人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混合感染相关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103例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病原不同分为3组:EBV和CMV混合感染组33例,EBV单一感染组53例,CMV单一感染组17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使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混合感染组咽痛(33.3%)、咽部充血(54.5%)、扁桃体肿大(18.2%)及伪膜形成(3.0%)、淋巴结肿大发生率(18.2%)低于EBV感染组(84.9%、98.1%、66.0%、56.6%、96.2%)(x2=19.202~25.492,均P<0.05),与CMV感染组(29.4%、23.5%、8.3%、0.0%、47.1%)差别不大(x2=0.078~4.381,均P>0.05).混合感染组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外周血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EBV感染组(t/U=3.471 ~ 104.629,均P<0.05),与CMV感染组相当(t/U=0.447 ~ 24.330,均P>0.05),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与EBV感染组和CMV感染组相当(U=1.695,6.371,均P>0.05),混合感染组发热持续时间[(18±9)d]介于EBV感染组[(15±7)d]与CMV感染组[(21±7)d]之间.结论 EBV和CMV混合感染不少见,其临床表现更像CMV感染,肝损伤及发热持续时间无加重表现.

    作者:李璐;林菲;贾莹;梁京津;胥婕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miR-30a-5p靶向作用蛋白激酶B基因促进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的凋亡

    目的 观察miR-30a-5p在骨关节炎(OA)患者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医院骨科289例OA软骨组织标本.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不同患者软骨组织中miR-30a-5p以及蛋白激酶B(Akt) mRNA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组织和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结果 OA患者软骨组织miR-30a-5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OA[(3.64±0.95)比(1.03±0.31),P<0.05],Akt基因表达较非OA显著下调[(0.41±0.17)比(1.08±0.26),P<0.05];miR-30a-5p在OA患者软骨组织中的表达与Akt mRNA表达呈负相关(r =0.729 3,P<0.001),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47 5,P<0.001);在SW1353细胞内miR-30a-5p靶向负调控Akt基因表达,高表达的miR-30a-5p显著下调p-Akt,IkB-α,p-IkB-α,p65,p-p65和mTOR基因,p-mTOR蛋白表达(P<0.05);与正常SW1353细胞相比,转入miR-30a-5p-mimics的SW1353细胞凋亡率增加9.65倍,G0/G1期细胞增加1.37倍,S期细胞降低了60.94%,G2/M期细胞降低了19.53%.结论 miR-30a-5p在OA患者软骨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可以通过靶向作用Akt基因而将软骨细胞阻滞在G0/G1期,进而诱导软骨细胞的凋亡.

    作者:沈鹏飞;瞿玉兴;王斌;徐建达;魏康;谢子康;马勇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治进展

    脑卒中以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疾病致死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20%以上的缺血性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1].动脉粥样硬化常历经多年的静止性进展,直至出现症状,首次临床症状通常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2].目前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患者的风险评估和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几年来ACS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作者:刘娟;周华东;邓娟;陶媛;王延江;许志强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伴不安腿综合征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伴发不安腿综合征(RLS)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99例PD患者和89名健康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非运动问卷(NMSquest)第6项调查结果来评估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是否合并RLS;将PD患者分为RLS组和非RLS组,采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Ⅲ)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中文版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及UPDRS-Ⅰ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1)PD患者中RLS的发生率为18.2%(18/8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RLS组女性患者12例(66.7%),男性患者6例(33.3%).(3) RLS组患者UPDRS-Ⅰ评分[(20±7)分,P=0.008],UPDRS-Ⅲ评分[(43±14)分,P=0.015],BDIⅡ分[(23±13)分,P =0.002],BAI评分[(18±8)分,P=0.012],PDQ-39评分[(75±26)分,P=0.000]明显高于非RLS组.(4) RLS与PD患者在病程、年龄、PD发病年龄、等效多巴胺能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LS在PD患者中发生率更高,伴发RLS的PD患者女性多见、运动症状受累更严重、生活质量更差、更易伴发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张红;罗璨;黄婷婷;张勇;卢祖能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妊娠31周肺动脉高压合并滋养细胞肿瘤一例

    孕妇37岁,因停经31+2周,呼吸困难及胎动减少1周,于2016年5月16日入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产科.孕早期偶感憋气,1周前受凉后咳嗽,痰中带血,并感到呼吸困难,伴有胎动减少.于当地医院予“青霉素”治疗无好转,门诊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收缩压增高.2001年顺产1胎,2009年宫外孕1次.2015年6月开始月经量增多,持续8~10 d,遂取出宫内环,取环后即得此孕.

    作者:黄凤华;毛艳红;余雪琛;李家福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甲状腺转移癌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54岁.因超声检查发现右侧甲状腺结节1个月于2012年5月1日入院.既往有鼻咽癌放疗病史2年.入院体检:右侧甲状腺可及一大小约2.0 cm×1.8 cm质硬肿块,右侧颈部可及数个质硬淋巴结,大的约2.0 cm×2.0 cm,余阴性.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头颈部CT示:(1)鼻咽癌放疗后观;(2)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检查示:(1)右侧甲状腺下极见一大小约2.1cm ×1.6cm×1.8 cm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2)右侧颈部及颈前见数个低回声结节,大小约2.5 cm×1.5 cm×2.1 cm,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图2).

    作者:叶小翠;钟珍;陈顺平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第416例早孕—宫角妊娠—肌壁间妊娠

    病历摘要患者女,34岁,因停经48 d,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主诉于2017年2月3日来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就诊.孕期无腹痛及阴道出血,首诊时既往史不详.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子宫前位,肌壁回声欠均匀,内膜厚约1.81 cm,回声欠均.左侧宫角可见孕囊,大小约2.5cm×2.5 cm×1.5 cm,略向左外侧凸出(图1);胎芽长0.39 cm,并可见原始心管搏动.

    作者:刘芳;杨敏;顾小宁;刘冬梅;白文佩;龚萍 刊期: 2017年第39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