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王旭辉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诊断早期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648.32±50.29)IU/L、(1169.10±157.48) IU/L]高于对照组[(79.05±4.65)IU/L(、103.51±7.03)IU/L](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可有效诊断急性胰腺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行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44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对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岳九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患者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术患者共90例,其中腰麻(A组)45例,硬膜外麻醉(B组)45例,回顾分析一般资料,并对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麻醉起效和痛觉消失时间及术后3 h、6 h、12 h VAS评分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后1 h VAS评分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腰麻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周子超;仲华根;田斌斌;韩进;夏小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258例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2个月后膀胱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可见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可见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过程可减少膀胱残留尿量,总体效果较好。

    作者:张小琴;李瑞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10例乙肝患者HBV-M、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HBV-M与HBV-DNA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HBeAg(+)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于HBeAg(-)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M、HBV-DNA联合检测可有效判断HBV的传染性强弱,为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转归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何玉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过渡期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

    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TCM(二型糖尿病)的过渡期护理模式作为依据,本院从2011年3月~2015年3月5年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传统的数据分析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除了实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外,还对其辅以过渡期临床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过渡期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用。结果通过对治疗效果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观察组患者中,基本治愈的患者为40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为8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基本治愈的患者为38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为6例,无效的患者为6例,总有效率为88%。采用过渡期护理的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较对照组优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了过渡期护理之后血糖水平和并发症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陶文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S-QO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冠心病治疗中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冠心病治疗中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噻氯匹定治疗,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唐慧;闫弘睿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胎膜早破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疾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其满意度加以调查。结果观察组产后感染率5.00%、患者满意率97.50%优于对照组的20.00%、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健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患者使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产后感染,降低产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健康评分与患者满意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宋雅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小儿腹泻患者102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小儿腹泻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1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心理状态来提供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患者锻炼。结果全部患者都完成了手术治疗,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顺利出院。结论膝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使用综合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手术的成功几率比较高,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好。

    作者:何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在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过程中实行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4例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参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参照组患者治疗中实行我院常规血液透析疗法,实验组患者治疗中实行血液透析滤过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血液透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白蛋白(37.25±2.45)g/L、Kt/V(1.45±0.14)、并发症发生率3.70%均优于参照组白蛋白(30.25±2.04)g/L、Kt/V (0.73±0.15)、并发症发生率22.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血液透析滤过应用在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效果较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

    作者:张晓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地西他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例数23例,参照组治疗中实行常规HA方案疗法,实验组治疗中予以地西他滨,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是95.65%、并发症发生率为4.34%,均优于参照组的有效率65.21%、并发症发生率26.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地西他滨疗法应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马丽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云南白药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云南白药对于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若干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分别行宫颈环形电切术,以及环形电切术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较优,如提升治疗有效性,促进创面愈合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云南白药在治疗慢性宫颈炎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张爱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手术治疗的21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后诊断为VTE组患者34例,其余176例患者未诊断为VTE为对照组。分析可能导致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筛选出7个因素包括年龄、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输血史、肿瘤分期、肿瘤种类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余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蔡琼;赵淑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天麻素注射液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60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78/80),与对照组的90.00%(72/80)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神经衰弱综合征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红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特点及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防治。方法选择4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急性脑卒中患者但未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心理反应、GCS昏迷评分和禁食等差异;观察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中年龄≥70岁患者84.00%、应用糖皮质激素22.50%、存在不良心理反应60.00%、GCS评分<8分40.00%、禁食4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00%、10.00%、30.00%、15.00%、12.50%(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22.57±4.56)d,死亡5例(12.50%,5/40)高于对照组的(15.09±2.47)d、0例(0.00%,0/40)(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病程中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复杂、对预后有不良影响,要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并积极预防。

    作者:纪祥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探讨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及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佝偻病的临床预防以及治疗方式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的120例小儿佝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儿使用了葡萄糖酸钙联合VitAD滴剂,对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有48例显效,64例有效,8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3%。全部患儿没有出现毒副作用,共有4例患儿有轻度腹泻症状。结论佝偻病应该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尽早开展治疗,使用葡萄糖酸钙联合VitAD治疗效果突出,简单可行,可作为预防治疗措施。

    作者:李文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静脉化疗患者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将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应用于静脉化疗患者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肿瘤科2014年3月~2015月3月收治的静脉化疗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行常规静脉注射护理,研究组实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化疗患者中实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发生症并发率。

    作者:蒋雪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4例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而且患者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胆结石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鑫;高再生;刘春庆;张悦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动态血压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血压昼夜节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比较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第1 d、第7 d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患者第1 d与第7 d的各项血压指标比较,P<0.05,血压昼夜节律对比,P>0.05。预后不同两组间血压对比,P>0.05,血压昼夜节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不需积极降压治疗,需维持血压昼夜节律。

    作者:马赟英;关兰芳;陈欣;尹少华;李淑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