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琴;李瑞芳
目的:分析加强生化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医院进行生化检验的216例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生化检验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普通组,普通组(2015年6~12月)108例进行常规的质量控制管理,试验组(2016年1~6月)108例给予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比对两组的质量管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在分析前帮助医师选择检验项目并填写好申请书,并加强标本的采集、标本保存、标本运送过程中的管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措施,重视生化检验分析之后的管理,通过这些管理措施,试验组的管理效果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生化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生化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能够更好服务患者的治疗。
作者:马毅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评价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54例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表柔比星单药治疗,实验组采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96%,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春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治疗中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噻氯匹定治疗,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唐慧;闫弘睿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配伍新生化颗粒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药物流产的1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流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伍新生化颗粒。对比两组的流产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完全流产率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新生化颗粒药物流产能够提升完全流产率、优化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效果显著。
作者:肖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疾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其满意度加以调查。结果观察组产后感染率5.00%、患者满意率97.50%优于对照组的20.00%、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健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患者使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产后感染,降低产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健康评分与患者满意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宋雅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长期饮酒患者肝脏CT增强扫描结果与化验室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例男性患者肝/脾CT比值>1,肝功能正常,6例肝脏实质密度均匀,肝内管状系统显示较清晰,肝/脾CT比值≤1.0但>0.7者为轻度脂肪肝,22例肝左叶、右叶或局灶肝组织密度减低,肝内管状系统显示模糊或不清肝/脾CT比值≤0.7但>0.5者为中度脂肪肝;6例患者肝实质密度弥漫性减低,肝内胆管系统湮没在肝实质内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脂肪肝。结论 VCT增强扫描为酒精肝患者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检查手段。
作者:姜涛;李波;王凯;葛新然;王金珠;周忠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结合天突穴拔火罐治疗变异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变异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结合天突穴拔火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结合天突穴拔火罐可改善变异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目前具活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中。本文通过收集各种临床典型视频资料,建立儿科学多媒体视频案例教学资源库,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在所收集的资源库中有目的地选择相关教学素材,设计、制作出适合随堂教学、临床见习及实习的实用性课件,该课件案例视频真实、生动、直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较为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达到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晓莉;樊海珊;郝青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观察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加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医院就诊的妊娠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行硫酸镁用药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硫酸镁联合阿司匹林用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终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血液粘度状况、不良反应、血压控制及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加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优于两种药物单独进行治疗。
作者:张海报;曹厚侠;张洁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效应。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受全麻的30例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为患者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照组则使用等量的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结果观察组用药后5 min、10 min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丙泊酚用量,观察组也较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效应,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丙泊酚用药量。
作者:田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小儿腹泻患者102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小儿腹泻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洁;张庆格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喜炎平组46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利巴韦林组40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或消失时间。结果喜炎平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组发热下降或消退时间、疱疹缩小、消退时间、拒食、流涎消退时间与利巴韦林组比较更短,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确切,能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安全性高。
作者:夏建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手术治疗的21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后诊断为VTE组患者34例,其余176例患者未诊断为VTE为对照组。分析可能导致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筛选出7个因素包括年龄、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输血史、肿瘤分期、肿瘤种类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余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蔡琼;赵淑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所致免疫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泼尼松片、克罗米芬、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 E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的中药联合上述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肾活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吴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823份标本分别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2823份血清标本中,TPPA方法检测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94例,阳性检出率为3.33%,以该方法检测结果为标准;CLIA法同TPPA方法检测结果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8.94%,阴性符合率为99.63%,总符合率为99.61%;ELISA法同TPPA方法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1.49%,阴性符合率为99.45%,总符合率为99.19%。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客观,易分析等优点,能够为梅毒血清学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伟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芪红地黄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分组原则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通过饮食或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对照组30例,仅单纯应用神经营养弥可保注射液肌注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芪红地黄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33%(19/30),两组对比,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68,P=0.0001)。结论芪红地黄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可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神经传导功能,且药性温和,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玉玲;刘永强;贾彩肖;刘佳;马兰;罗海丽;李素苗;许云肖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以学科中心为基础建立的核心课程体系(Clinical Pathophisiology and Therapy,CPPT)教学模式源自美国芝加哥大学,主要特征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近几年来,武汉大学结合芝加哥大学的教学经验,在妇产科教学改革过程中试行CPPT教学模式,试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试行中我们发现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转换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很多问题,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的转变等。因此,探讨教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尤为重要。
作者:毛林;刘静;何小艳;张蔚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评估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10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研究客观缓解率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ORR分别为63.16%、29.41%(P<0.05),DCR分别为89.47%、84.3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多为骨髓抑制,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更为常见。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均可用于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毒副反应尚可耐受。
作者:曹磊;朱林;张梅玲;刘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统计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前佳矫正视力为(0.20±0.06);在手术后的1个月,佳矫正视力为(0.33±0.07);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为(0.52±0.09)。分析数据可知,患者术后的前房深度及视力均高于手术前,并与时间呈相关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展开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促进其前房深度的恢复及视力的提高,且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张智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