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诗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手术治疗的21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后诊断为VTE组患者34例,其余176例患者未诊断为VTE为对照组。分析可能导致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筛选出7个因素包括年龄、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输血史、肿瘤分期、肿瘤种类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余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蔡琼;赵淑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急诊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3.0±11.4)min;平均住院时间:(7.1±1.0)d;所有患者术后均治愈,未发生切口及补片感染,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股沟嵌顿疝急诊行无张力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刘军杰;王鹏;吕强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保温对预防直肠癌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的40例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保温处理,对照组只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手术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的体温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60 min、90 min、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分别为(36.4±0.4)℃、(36.2±0.4)℃、(36.0±0.5)℃、(36.3±0.5)℃。对照组术中60 min、90 min、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分别为(36.0±0.5)℃、(36.6±0.5)℃、(35.5±0.4)℃、(35.6±0.6)℃,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术中护理保温,能够预防低体温情况发生。
作者:王洋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小儿腹泻患者102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小儿腹泻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肺栓塞溶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015年1月~2016年4月),随机化分为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和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各38例。对比两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使用阿替普酶,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作者:杨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13年6月~2016年1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78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血塞通治疗,实验组39例患者实施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低于实验组(92.31%);且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王英;陈孝东;王元伟;鲍俊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探讨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在我院行长期输液或行血液透析的65例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术,分析其并发症情况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发生静脉置管感染,4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1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结论在给予患者深静脉置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标准,加强对导管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导管并发症的防范意识,以降低临床中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任慧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3月31日我院确诊接收的8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诊断,对照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异常发现率以及确诊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是由于缺乏诊断特异性,建议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诊断。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目前“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APP现状,为“互联网+医疗”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践。方法筛选简洁、易用并且具有健康档案录入功能的移动医疗APP,在内科病区选择2种慢性病各30例患者进行移动医疗APP慢病管理功能的应用,在外科病区和康复病区各选择30例患者进行移动医疗APP治疗追踪和术后康复功能的应用,通过问卷和电话方式收集医生和患者对2种移动医疗APP的使用感受和改进意见,由多科室参与评估,筛选出一种符合临床实际的移动医疗APP。结果通过120例患者反馈的使用感受以及体验结果,其中APP1好评与用户体验良好。结论“互联网+医疗”服务方式能优化目前医院的传统就医模式,为患者在二次就医和慢病预防方面提供便捷、快速的病史查询和病情追踪服务,提高医疗沟通效率,优化医疗资源。
作者:于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44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对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岳九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4例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而且患者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胆结石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鑫;高再生;刘春庆;张悦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龋齿的药物、再矿化治疗、窝沟封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例龋齿患者,采取药物治疗8例、再矿化治疗8例、窝沟封闭治疗10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6例龋齿患者经药物治疗、再矿化治疗、窝沟封闭治疗后,治愈者16例,好转者9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6.15%。结论对龋齿患者中的龋易感者、早期龋仅有牙釉质受累,无牙齿实质性缺损,或缺损较小,均可采用药物治疗、再矿化治疗、窝沟封闭治疗,简单便捷,且损伤、痛苦小,以预防龋病的发生或终止龋齿的发展。
作者:邱艳梅;石景春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护理指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5月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就诊资料,根据其所接受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接受专业护理指导,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康复治疗过程中,配合专业护理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护理效果明显,安全有效。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患者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术患者共90例,其中腰麻(A组)45例,硬膜外麻醉(B组)45例,回顾分析一般资料,并对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麻醉起效和痛觉消失时间及术后3 h、6 h、12 h VAS评分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后1 h VAS评分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腰麻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周子超;仲华根;田斌斌;韩进;夏小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性治疗脑梗死后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TG、TC、HDL和LDL的比较,各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中再发脑梗死的人数13例,占8.67%。对照组中再发脑梗死的人数29例,占19.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可预防性治疗脑梗死患者,对预防再次脑梗死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李凤梨;滕继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临床护理提倡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的内涵整理、挖掘,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维护患者发展、生存的权利,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优势互补,进而挑战不同社会文化。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迷失与重建。
作者:马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循环体系模式在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6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以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下床时间、引流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模式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程玲;程双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治疗护理效果。方法37例乳腺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1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患肢功能恢复程度、接受化疗情况及坚持自查和复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和接受化疗情况以及定期自查复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潘少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卡巴拉汀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50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成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2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多奈哌齐治疗,25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卡巴拉汀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ADL、MMSE评分、MoC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不良反应症状比较轻微。结论在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卡巴拉汀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比多奈哌齐高。
作者:武琪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以健康成人为对象,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胱抑素C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成人256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与血清生化检验,根据颈动脉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0例)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176例),对两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及其他指标变化,并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舒张压、收缩压、胱抑素C、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或)斑块形成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未得到充分证实,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丁国华;董业峰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