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华;董业峰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的个性化宣教效果。方法腹膜透析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个性化宣教护理。结果试验组发生并发症5例,护理满意度为83.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宣教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钦玉;刘英俊;黄秀芬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临床护理提倡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的内涵整理、挖掘,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维护患者发展、生存的权利,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优势互补,进而挑战不同社会文化。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迷失与重建。
作者:马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以健康成人为对象,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胱抑素C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成人256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与血清生化检验,根据颈动脉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0例)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176例),对两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及其他指标变化,并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舒张压、收缩压、胱抑素C、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或)斑块形成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未得到充分证实,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丁国华;董业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接受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11例,对其实施循证护理,并设置其为观察组,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接受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患者11例,并设置为对照组。结果在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诸如皮下血肿、感染、血栓形成和局部血管硬化)指标对比下,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循证护理之后,有效地解决了自身的问题,相比于未接受护理实施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患者来说,在降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透析生活质量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除此之外,也有效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护理人员的知识得到了丰富,促进血液透析专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于汪伯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胶囊(普乐可复)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岁男性患者,抗排斥反应治疗后,输血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和皮疹,经地塞米松、葡萄酸钙、甲强龙治疗无效后。使用普乐可复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但出现失语现象,停药后,语言恢复,恢复口服2 mg剂量,未再出现神经症状。结果经普乐可复治疗后出现失语现象,经剂量调整和护理后,该患者病愈出院。结论免疫抑制剂普乐可复可用于患者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易出现失语,需谨慎用药且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作者:徐海波;吴立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长期饮酒患者肝脏CT增强扫描结果与化验室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例男性患者肝/脾CT比值>1,肝功能正常,6例肝脏实质密度均匀,肝内管状系统显示较清晰,肝/脾CT比值≤1.0但>0.7者为轻度脂肪肝,22例肝左叶、右叶或局灶肝组织密度减低,肝内管状系统显示模糊或不清肝/脾CT比值≤0.7但>0.5者为中度脂肪肝;6例患者肝实质密度弥漫性减低,肝内胆管系统湮没在肝实质内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脂肪肝。结论 VCT增强扫描为酒精肝患者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检查手段。
作者:姜涛;李波;王凯;葛新然;王金珠;周忠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ABO-HDN新生儿32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给予不同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高峰值持续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ABO-HDN新生儿效果较好。
作者:郭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治疗护理效果。方法37例乳腺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1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患肢功能恢复程度、接受化疗情况及坚持自查和复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和接受化疗情况以及定期自查复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潘少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实行PDCA护理管理程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82例血液病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41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我院常规传统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3%、导管留置时间(138.27±10.27) min、护理满意度100%,优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07%、导管留置时间(110.24±11.36) min、护理满意度87.80%,经检验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PDCA护理管理程序应用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玉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比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给予观察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EVO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效果显著。
作者:杨爱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探究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骨搬运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3%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效率82.45%高且效果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骨痂牵拉时间(44.38±3.42)d,少于对照组的(75.62±3.21)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以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治疗法,能很大程度上缩短其治疗时间,疗效确切。
作者:鞠海洋;孙鹏;吴青松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ICU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现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HR和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HR小于对照组,SF-36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ICU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继敏;孟凡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超声用于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1月本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程<10年者46例,病程≥10年者34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X线和超声定量检测。结果在病程<10年的46例患者中,双能X线和超声结果一致性分析K=0.28,一致性较差。在病程≥10年的34例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分析K=0.80,一致性较高。结论超声在病程≥10年的强制性脊柱炎的骨质疏松中诊断准确性较高。
作者:孙红杰;丛树国;李旭光;藤东时;王莉莉;肖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3)与参照组(n=43),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1±1.0)分;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0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0±3.1)分,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配伍新生化颗粒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药物流产的1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流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伍新生化颗粒。对比两组的流产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完全流产率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新生化颗粒药物流产能够提升完全流产率、优化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效果显著。
作者:肖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了解并分析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学习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1~3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消极高唤醒得分高,说明中医药类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明显的“焦虑”“羞愧”和“气愤”情绪;不同学习成绩、年级、高考专业志愿及学业辅导需求学生在学业情绪4个维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习成绩越优秀、年级越低、专业兴趣及学业辅导需求越高的学生学业情绪正向分布越高,态度越积极。
作者:李玮;赵娜;孙茂;杜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肛肠疾病围手术期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的60例肛肠疾病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提供护理服务之后,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是96.7%,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是76.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泌物、疼痛、愈合等情况比对照组优秀(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为73.3%(P<0.05)。结论肛肠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介入治疗结合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突出。
作者:王秋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使用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按照住院治疗顺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实验组患者通过温针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97%)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8.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传感的出现率(90.91%)高于对照组(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使用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沈金焕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骨折后关节僵硬76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恢复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恢复优良率(92.1%)比对照组(76.2%)优秀,且对照组有并发症发生,而研究组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对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不仅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提升治疗效果,还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穆向静;祭晓博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对盆腔炎性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克林霉素治疗,观察组实施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L-6、WBC计数、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靖爽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