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目的:对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根据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的116例肾小球成年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肾活检,均确诊,对肾病的病理进行分析,观察病理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全部患者中有84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为72.4%;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2例,比例为27.6%。IgA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比例为39.8%。无肾小管间质损伤和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常见疾病类型,不同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增强核磁共振注射药及有效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我院接受增强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选取386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3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研究组接受全方位护理方式,观察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4/193)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25%(12/193)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8.495,P=0.007)。结论给予患者增强核磁共振检查注射及全方位护理措施,一方面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扫描成功率。
作者:陈秀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对口腔颌面部损伤早期肿胀患者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2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早期肿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6例,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26例,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甘露醇治疗口腔颌面部损伤早期肿胀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肿胀情况。
作者:王雪;王忠;邱明月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比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给予观察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EVO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效果显著。
作者:杨爱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释放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异位妊娠孕妇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释放性心理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结果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VAS、SAS及SDS评分均降低,释放性心理护理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释放性心理护理可降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改善负性情绪。
作者:邓桂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非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非感染性腹泻的81例患儿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儿均依据指南采用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基础治疗,观察组41例联合四联双歧杆菌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腹泻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作为非感染性腹泻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冒宇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云南白药对于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若干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分别行宫颈环形电切术,以及环形电切术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较优,如提升治疗有效性,促进创面愈合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云南白药在治疗慢性宫颈炎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张爱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TCM(二型糖尿病)的过渡期护理模式作为依据,本院从2011年3月~2015年3月5年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传统的数据分析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除了实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外,还对其辅以过渡期临床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过渡期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用。结果通过对治疗效果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观察组患者中,基本治愈的患者为40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为8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基本治愈的患者为38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为6例,无效的患者为6例,总有效率为88%。采用过渡期护理的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较对照组优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了过渡期护理之后血糖水平和并发症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陶文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ICU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现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HR和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HR小于对照组,SF-36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ICU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继敏;孟凡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洁;张庆格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AMD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且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疗效显著。
作者:戚海燕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急性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8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使用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对于急性脊柱损伤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良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收治时间为2010年2月~2015年12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双侧骨瓣减压开颅术,对照组实施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双侧骨瓣减压开颅术,可以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翟晓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比分析LBL与PBL教学模式在胸外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胸外科医学生共130名,将其按照授课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5名学生,观察组用PBL的教学模式,对照组用LBL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分析、基本技能、总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总体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在胸外科医学教学中的效果更好,学生的满意度更高。
作者:罗洞波;孙晓宏;吕红博;孙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护理,比较两组分诊、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结果观察组分诊及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hs-cTnT、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LVED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冀振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受D2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行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者40例(研究组),术中仅行常规腹腔冲洗者40例(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后3~4周按mFOLFOX6方案行全身静脉化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肿瘤标志物CEA与CA19-9变化,术后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CEA与CA19-9均有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CEA、CA19-9的水平,降低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提高3年生存率。
作者:贺阳;宋展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模拟教学在七年制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实习的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共120人,随机将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60人)和模拟教学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模拟教学组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两组课后均参加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模拟教学组理论考试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合格率和不合格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拟教学组技能考核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合格率和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七年制医学生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
作者:朱俊超;白文娅;黄昕;滕秀飞;杨延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深入探讨穴位埋线配合闭经汤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继发性闭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闭经汤治疗,观察组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继发性闭经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穴位埋线和闭经汤联合治疗整体效果较好。
作者:陈丽;武永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麻醉学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理论授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2013级和2014级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授课。两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参加理论考试,统计分析两组学生成绩,并调查授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老师对试验组学生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知识面、师生交流和整体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麻醉学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理论授课中起到积极作用,可提高麻醉学研究生规范化培训期间的理论成绩和学习兴趣。
作者:张兵;周强;张延卓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4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患者髋关节评分得到较好的提升,且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可靠,在早期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猛;苗国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