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陈丹

关键词:肾小球疾病, 临床表现, 病理特点
摘要:目的:对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根据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的116例肾小球成年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肾活检,均确诊,对肾病的病理进行分析,观察病理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全部患者中有84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为72.4%;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2例,比例为27.6%。IgA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比例为39.8%。无肾小管间质损伤和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常见疾病类型,不同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近年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间段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人员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血脂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组测定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观察组中,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在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等的检查结果数值上大于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检查数值。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者有36例,血脂异常率为72.00%,而对照组的血脂异常的有5例,血脂异常率为10.22%。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查,有助于其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而且对检查并发症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程伟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超声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的评估

    目的:探讨超声用于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1月本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程<10年者46例,病程≥10年者34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X线和超声定量检测。结果在病程<10年的46例患者中,双能X线和超声结果一致性分析K=0.28,一致性较差。在病程≥10年的34例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分析K=0.80,一致性较高。结论超声在病程≥10年的强制性脊柱炎的骨质疏松中诊断准确性较高。

    作者:孙红杰;丛树国;李旭光;藤东时;王莉莉;肖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性治疗脑梗死后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性治疗脑梗死后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TG、TC、HDL和LDL的比较,各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中再发脑梗死的人数13例,占8.67%。对照组中再发脑梗死的人数29例,占19.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可预防性治疗脑梗死患者,对预防再次脑梗死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李凤梨;滕继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探析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4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患者髋关节评分得到较好的提升,且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可靠,在早期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猛;苗国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10例乙肝患者HBV-M、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HBV-M与HBV-DNA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HBeAg(+)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于HBeAg(-)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M、HBV-DNA联合检测可有效判断HBV的传染性强弱,为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转归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何玉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资料25例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后,其中明确诊断24例,诊断不明1例,穿刺不成功1例,穿刺成功率为96.0%(24/25)。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空气栓塞、肿瘤种植或死亡等情况发生。结论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保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顺利完成,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朱红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统计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前佳矫正视力为(0.20±0.06);在手术后的1个月,佳矫正视力为(0.33±0.07);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为(0.52±0.09)。分析数据可知,患者术后的前房深度及视力均高于手术前,并与时间呈相关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展开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促进其前房深度的恢复及视力的提高,且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张智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PDCA模式在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循环体系模式在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6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以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下床时间、引流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模式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程玲;程双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观察平消胶囊合并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加入平消胶囊治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和毒副反应发生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加入平消胶囊能够有效降低毒副反应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谢薇;靳纪强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实行PDCA护理管理程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82例血液病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41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我院常规传统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3%、导管留置时间(138.27±10.27) min、护理满意度100%,优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07%、导管留置时间(110.24±11.36) min、护理满意度87.80%,经检验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PDCA护理管理程序应用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玉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与单药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单一莫沙必利以及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结果两组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的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昊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内蒙古中医医院进行生化检验的2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检验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120例,常规组(2015年7月~2016年1月)给予常规方法控制,实验组(2016年2~7月)给予综合质量控制,比较两组的临床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质量控制之后,三查七对未执行、标本送至检验时间延迟、标本留取例数不正确、动脉血误抽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比未执行之前状况有所好转,实验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关亚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腹股沟嵌顿疝无张力修补30例体会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急诊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3.0±11.4)min;平均住院时间:(7.1±1.0)d;所有患者术后均治愈,未发生切口及补片感染,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股沟嵌顿疝急诊行无张力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刘军杰;王鹏;吕强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医学整合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改革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国内众多知名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推进,然而这项教学改革牵扯广、力度大,过程中面临着巨大阻力和各种问题,包括教改机构是否有足够的权威性,课程设计是否可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充分体现,教师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是否便捷,学生能否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是否转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着医学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更关系到医学教育改革的成败。

    作者:李志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个性化宣教方案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的个性化宣教效果。方法腹膜透析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个性化宣教护理。结果试验组发生并发症5例,护理满意度为83.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宣教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钦玉;刘英俊;黄秀芬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13年6月~2016年1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78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血塞通治疗,实验组39例患者实施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低于实验组(92.31%);且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王英;陈孝东;王元伟;鲍俊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配合体会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保肛手术56例患者并对经验进行总结。结果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8.6±27.6) min,出血量35~100 ml,平均(53.3±3.6)ml,无死亡病例。结论为确保手术成功,需充分做到良好的术前沟通以及术中密切配合,缩短操作时间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海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MIPPO技术插入内侧锁定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

    目的:观察MIPPO技术插入内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IPPO技术插入内侧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所有伤口Ⅰ期愈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MIPPO技术插入内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效果理想,固定确切可靠。

    作者:廉洪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3月31日我院确诊接收的8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诊断,对照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异常发现率以及确诊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是由于缺乏诊断特异性,建议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诊断。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护理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3)与参照组(n=43),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1±1.0)分;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0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0±3.1)分,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