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心理护理分析

朱红珍

关键词:心理护理,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资料25例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后,其中明确诊断24例,诊断不明1例,穿刺不成功1例,穿刺成功率为96.0%(24/25)。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空气栓塞、肿瘤种植或死亡等情况发生。结论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保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顺利完成,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术中护理保温对预防直肠癌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保温对预防直肠癌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的40例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保温处理,对照组只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手术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的体温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60 min、90 min、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分别为(36.4±0.4)℃、(36.2±0.4)℃、(36.0±0.5)℃、(36.3±0.5)℃。对照组术中60 min、90 min、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分别为(36.0±0.5)℃、(36.6±0.5)℃、(35.5±0.4)℃、(35.6±0.6)℃,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术中护理保温,能够预防低体温情况发生。

    作者:王洋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不同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探析不同护理服务运用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5.7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58%、8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优质护理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颜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随访观察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自愿参与随访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授权教育模式要求患者自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授权教育后治疗的依从性、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一般资料、治疗依从性、尿路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出院后24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出现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次数及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授权教育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能够主动进行自我管理,依从治疗,明确并发症干预及观察方法,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并发症,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亲华;赵琳琳;高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静脉化疗患者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将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应用于静脉化疗患者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肿瘤科2014年3月~2015月3月收治的静脉化疗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行常规静脉注射护理,研究组实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化疗患者中实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发生症并发率。

    作者:蒋雪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接受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11例,对其实施循证护理,并设置其为观察组,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接受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患者11例,并设置为对照组。结果在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诸如皮下血肿、感染、血栓形成和局部血管硬化)指标对比下,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循证护理之后,有效地解决了自身的问题,相比于未接受护理实施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患者来说,在降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透析生活质量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除此之外,也有效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护理人员的知识得到了丰富,促进血液透析专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于汪伯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统计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前佳矫正视力为(0.20±0.06);在手术后的1个月,佳矫正视力为(0.33±0.07);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为(0.52±0.09)。分析数据可知,患者术后的前房深度及视力均高于手术前,并与时间呈相关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展开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促进其前房深度的恢复及视力的提高,且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张智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冠心病治疗中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冠心病治疗中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噻氯匹定治疗,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唐慧;闫弘睿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多烯紫杉醇与TACE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烯紫杉醇与经导管动脉栓塞(TACE)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以多烯紫杉醇为基础实施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多烯紫杉醇与TACE方案联合化疗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缓解率。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70.97%,高于对照组缓解率3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紫杉醇与TACE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能够有效提高病灶缓解率。

    作者:付蕾;李潜;温一阳;胡金龙;陈雪姣;白冰;仓顺东;赵伟锋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4例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而且患者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胆结石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鑫;高再生;刘春庆;张悦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方法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和实验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家庭关怀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在成长度、适应度、亲密度、合作度以及情感度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干预,能让患者的家庭关怀度有效提高,进而改善患者病情,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刘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护理沟通技巧对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在临床中对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中护理沟通技巧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以包括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在内的护理沟通技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与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71.43%),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沟通技巧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孙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探析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4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患者髋关节评分得到较好的提升,且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可靠,在早期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猛;苗国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APP途径的建立

    目的:分析目前“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APP现状,为“互联网+医疗”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践。方法筛选简洁、易用并且具有健康档案录入功能的移动医疗APP,在内科病区选择2种慢性病各30例患者进行移动医疗APP慢病管理功能的应用,在外科病区和康复病区各选择30例患者进行移动医疗APP治疗追踪和术后康复功能的应用,通过问卷和电话方式收集医生和患者对2种移动医疗APP的使用感受和改进意见,由多科室参与评估,筛选出一种符合临床实际的移动医疗APP。结果通过120例患者反馈的使用感受以及体验结果,其中APP1好评与用户体验良好。结论“互联网+医疗”服务方式能优化目前医院的传统就医模式,为患者在二次就医和慢病预防方面提供便捷、快速的病史查询和病情追踪服务,提高医疗沟通效率,优化医疗资源。

    作者:于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黄芩蝉蜕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应用黄芩蝉蜕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外用维生素E霜、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组给予重要方剂黄芩蝉蜕汤,外用药物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黄芩蝉蜕汤可明显改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皮损症状,有利于皮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毕连宝;于笑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感染患儿60例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法)和实验组(阿奇霉素治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整理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7%,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儿患有支原体感染疾病后,除了常规治疗外,应增加阿奇霉素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童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Orem自理理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Orem自理理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进行常规护理加Orem自理理论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护理之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73.24±4.26)分,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61.23±6.78)分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1.08±4.37)d,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31.96±7.33)d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Orem自理理论的效果较好。

    作者:杨影;王春燕;李侠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本文围绕全科医学的核心理念,结合目前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从全科医学的转型、学科内在发展和所承载的社会责任等方面阐述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临床二级学科发展、学科建设载体和特殊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分析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可行性;以教育部医学类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主要切入点,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学科软实力等方面,分析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主要路径。

    作者:李竞;刘诗宇;程疑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现代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迷失与重建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临床护理提倡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的内涵整理、挖掘,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维护患者发展、生存的权利,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优势互补,进而挑战不同社会文化。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迷失与重建。

    作者:马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中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3例,A组患者采集静脉血检验,B组患者采集末梢血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A组WBC低于B组,RBC、PLT、Hb、HCT检验值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HC、MCV、MCH检验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采集静脉血检验的结果优于采集末梢血的检验结果,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张建;谈耀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加强生化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措施

    目的:分析加强生化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医院进行生化检验的216例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生化检验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普通组,普通组(2015年6~12月)108例进行常规的质量控制管理,试验组(2016年1~6月)108例给予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比对两组的质量管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在分析前帮助医师选择检验项目并填写好申请书,并加强标本的采集、标本保存、标本运送过程中的管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措施,重视生化检验分析之后的管理,通过这些管理措施,试验组的管理效果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生化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生化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能够更好服务患者的治疗。

    作者:马毅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