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沟通技巧对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孙玮

关键词:护理沟通技巧, 儿科护理, 影响
摘要:目的:在临床中对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中护理沟通技巧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以包括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在内的护理沟通技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与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71.43%),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沟通技巧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主要静脉的应用解剖分析

    目的:通过解剖成人下肢,并观察下肢静脉,为下肢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挑取成人下肢140侧,解剖观察大隐静脉、股静脉及腘静脉的走行、长度、属支并测量分析其特别点外径等指标。结果大隐静脉、股静脉及腘静脉长度分别为(70.98±0.84)cm、(28.94±0.6)cm、(13.57±2.36)cm;大隐静脉内踝尖平面、平股骨内侧髁上缘平面及隐股点外径分别为(1.09±0.37)cm,(1.58±0.75) cm,(2.06±0.49)cm;股静脉起点、股三角尖处及终点外径各为(1.73±0.86)cm,(1.74±0.56)cm,(2.05±0.97)cm;腘静脉起点、中点及终点外径各为(1.53±0.49)cm,(1.58±0.92)cm,(1.63±0.81) cm。结论通过对大隐静脉、股静脉及腘静脉的解剖观测,为这些静脉的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穆志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收治时间为2010年2月~2015年12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双侧骨瓣减压开颅术,对照组实施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双侧骨瓣减压开颅术,可以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翟晓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翻转课堂在麻醉学研究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麻醉学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理论授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2013级和2014级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授课。两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参加理论考试,统计分析两组学生成绩,并调查授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老师对试验组学生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知识面、师生交流和整体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麻醉学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理论授课中起到积极作用,可提高麻醉学研究生规范化培训期间的理论成绩和学习兴趣。

    作者:张兵;周强;张延卓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保留椎板椎管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保留椎板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5例采用保留椎板的椎管减压术,对照组35例则采用传统椎管减压术。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4例。经秩和检验,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椎板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微创、疗效好等特点。

    作者:周继承;王丽娟;冯国萍;刘世霞;刘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823份标本分别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2823份血清标本中,TPPA方法检测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94例,阳性检出率为3.33%,以该方法检测结果为标准;CLIA法同TPPA方法检测结果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8.94%,阴性符合率为99.63%,总符合率为99.61%;ELISA法同TPPA方法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1.49%,阴性符合率为99.45%,总符合率为99.19%。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客观,易分析等优点,能够为梅毒血清学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伟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Orem自理理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Orem自理理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进行常规护理加Orem自理理论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护理之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73.24±4.26)分,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61.23±6.78)分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1.08±4.37)d,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31.96±7.33)d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Orem自理理论的效果较好。

    作者:杨影;王春燕;李侠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本文围绕全科医学的核心理念,结合目前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从全科医学的转型、学科内在发展和所承载的社会责任等方面阐述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临床二级学科发展、学科建设载体和特殊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分析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可行性;以教育部医学类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主要切入点,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学科软实力等方面,分析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主要路径。

    作者:李竞;刘诗宇;程疑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舒适护理在ICU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ICU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现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HR和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HR小于对照组,SF-36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ICU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继敏;孟凡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行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44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对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岳九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乳腺癌手术治疗护理的心理干预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治疗护理效果。方法37例乳腺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1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患肢功能恢复程度、接受化疗情况及坚持自查和复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和接受化疗情况以及定期自查复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潘少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近年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间段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人员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血脂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组测定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观察组中,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在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等的检查结果数值上大于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检查数值。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者有36例,血脂异常率为72.00%,而对照组的血脂异常的有5例,血脂异常率为10.22%。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查,有助于其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而且对检查并发症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程伟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3例胃癌术后并发胃肠瘘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并发胃肠瘘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例胃癌术后并发胃肠瘘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3例胃肠瘘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应积极加强护理观察,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胃肠瘘治愈率,重视腹腔引流管、营养支持、瘘口皮肤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小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实行PDCA护理管理程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82例血液病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41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我院常规传统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3%、导管留置时间(138.27±10.27) min、护理满意度100%,优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07%、导管留置时间(110.24±11.36) min、护理满意度87.80%,经检验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PDCA护理管理程序应用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玉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喜炎平组46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利巴韦林组40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或消失时间。结果喜炎平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组发热下降或消退时间、疱疹缩小、消退时间、拒食、流涎消退时间与利巴韦林组比较更短,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确切,能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安全性高。

    作者:夏建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以及意义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7月~2015年12月共收治的14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分成了重症组与普通组。两组均检测WBC、hs-CRP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重症组WBC、空腹血糖及hs-CRP的阳性率分别为50.0%、38.5%、34.6%,普通组的分别为12.1%、12.9%、10.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hs-CRP及空腹血糖可作为手足口病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杰;浦永兰;陆清;王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APP途径的建立

    目的:分析目前“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APP现状,为“互联网+医疗”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践。方法筛选简洁、易用并且具有健康档案录入功能的移动医疗APP,在内科病区选择2种慢性病各30例患者进行移动医疗APP慢病管理功能的应用,在外科病区和康复病区各选择30例患者进行移动医疗APP治疗追踪和术后康复功能的应用,通过问卷和电话方式收集医生和患者对2种移动医疗APP的使用感受和改进意见,由多科室参与评估,筛选出一种符合临床实际的移动医疗APP。结果通过120例患者反馈的使用感受以及体验结果,其中APP1好评与用户体验良好。结论“互联网+医疗”服务方式能优化目前医院的传统就医模式,为患者在二次就医和慢病预防方面提供便捷、快速的病史查询和病情追踪服务,提高医疗沟通效率,优化医疗资源。

    作者:于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超导磁共振DWI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超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正常乳腺者作为甲组,40例乳腺良性病变作为乙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丙组,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三组同一b值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b值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 s/mm2时,准确性为73.75%,800 s/mm2时,准确性为80.00%,1200 s/mm2时,准确性为87.50%,不同b值诊断准确性差异明显,其中b值=1200 s/mm2准确性高。结论在乳腺良性、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超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金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LBL与PBL教学模式在胸外科医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目的:对比分析LBL与PBL教学模式在胸外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胸外科医学生共130名,将其按照授课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5名学生,观察组用PBL的教学模式,对照组用LBL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分析、基本技能、总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总体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在胸外科医学教学中的效果更好,学生的满意度更高。

    作者:罗洞波;孙晓宏;吕红博;孙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MIPPO技术插入内侧锁定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

    目的:观察MIPPO技术插入内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IPPO技术插入内侧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所有伤口Ⅰ期愈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MIPPO技术插入内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效果理想,固定确切可靠。

    作者:廉洪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黄芩蝉蜕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应用黄芩蝉蜕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外用维生素E霜、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组给予重要方剂黄芩蝉蜕汤,外用药物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黄芩蝉蜕汤可明显改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皮损症状,有利于皮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毕连宝;于笑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