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翟晓雷

关键词:手术, 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收治时间为2010年2月~2015年12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双侧骨瓣减压开颅术,对照组实施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双侧骨瓣减压开颅术,可以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天麻素注射液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60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78/80),与对照组的90.00%(72/80)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神经衰弱综合征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红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分析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合理性

    目的:分析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名称、用药种类以及用药数量进行分析。结果常用抗炎药物主要为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青霉素、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以及炎琥宁注射剂。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注射,药物使用方式主要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结论在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时,在用药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临床医生应对药物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

    作者:辛忠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黄芩蝉蜕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应用黄芩蝉蜕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外用维生素E霜、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组给予重要方剂黄芩蝉蜕汤,外用药物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黄芩蝉蜕汤可明显改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皮损症状,有利于皮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毕连宝;于笑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根据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增加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前后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知识掌握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护理组的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增加健康教育内容,能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度,对日常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有较大帮助,能够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宁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1例allo-HSCT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失语的护理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胶囊(普乐可复)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岁男性患者,抗排斥反应治疗后,输血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和皮疹,经地塞米松、葡萄酸钙、甲强龙治疗无效后。使用普乐可复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但出现失语现象,停药后,语言恢复,恢复口服2 mg剂量,未再出现神经症状。结果经普乐可复治疗后出现失语现象,经剂量调整和护理后,该患者病愈出院。结论免疫抑制剂普乐可复可用于患者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易出现失语,需谨慎用药且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作者:徐海波;吴立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与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与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6年5月收治34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治疗)及观察组(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各17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与手术治疗各有利弊,临床应合理选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房倩倩;范雪梅;高素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接受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11例,对其实施循证护理,并设置其为观察组,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接受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患者11例,并设置为对照组。结果在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诸如皮下血肿、感染、血栓形成和局部血管硬化)指标对比下,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循证护理之后,有效地解决了自身的问题,相比于未接受护理实施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患者来说,在降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透析生活质量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除此之外,也有效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护理人员的知识得到了丰富,促进血液透析专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于汪伯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对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根据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的116例肾小球成年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肾活检,均确诊,对肾病的病理进行分析,观察病理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全部患者中有84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为72.4%;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2例,比例为27.6%。IgA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比例为39.8%。无肾小管间质损伤和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常见疾病类型,不同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不同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探析不同护理服务运用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5.7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58%、8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优质护理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颜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探讨手术室老年患者的术中护理效果

    目的:总结归纳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的220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优质术中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收集,总结归纳临床对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患者的满意度是97.73%(215/220),研究中没有皮肤损伤、褥疮、术中低体温等等并发症出现,整体护理效果突出。结论根据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因此老年患者术中护理研究意义重大。

    作者:徐淑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3例胃癌术后并发胃肠瘘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并发胃肠瘘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例胃癌术后并发胃肠瘘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3例胃肠瘘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应积极加强护理观察,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胃肠瘘治愈率,重视腹腔引流管、营养支持、瘘口皮肤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小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胆道结石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4年1~12月我院的90例腹腔镜胆道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45例,研究组使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此次研究中,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岩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所致免疫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泼尼松片、克罗米芬、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 E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的中药联合上述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肾活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吴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随访观察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自愿参与随访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授权教育模式要求患者自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授权教育后治疗的依从性、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一般资料、治疗依从性、尿路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出院后24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出现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次数及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授权教育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能够主动进行自我管理,依从治疗,明确并发症干预及观察方法,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并发症,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亲华;赵琳琳;高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效应研究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效应。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受全麻的30例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为患者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照组则使用等量的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结果观察组用药后5 min、10 min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丙泊酚用量,观察组也较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效应,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丙泊酚用药量。

    作者:田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高速交通事故中“军警民”联动急救模式应用分析

    高速公路作为衡量国家交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管理水平不够、驾驶员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交通事故死亡率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对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急救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高速公路及其发生的交通事故的特异性进行了阐述,并就采取“军警民”联动急救模式的经验和成效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军警民”联动急救模式的必要性,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戚小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工作所处的新环境及现状的分析,找出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问题,结合广西某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科研项目管理—创新能力实践平台”三位一体的研究生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深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医科院校研究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实践模式。

    作者:杨鑫;邓砚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循证医学与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出现的新的医学影像实践模式,强调要在研究证据和科学证明的基础上开展医学影像的诊疗工作。循证医学的发展,推动着传统医学影像学模式向循证医学影像模式的转变,同时,也对医学影像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段晓岷;于彤;洪天予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进展期胃癌术中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受D2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行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者40例(研究组),术中仅行常规腹腔冲洗者40例(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后3~4周按mFOLFOX6方案行全身静脉化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肿瘤标志物CEA与CA19-9变化,术后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CEA与CA19-9均有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CEA、CA19-9的水平,降低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提高3年生存率。

    作者:贺阳;宋展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感染患儿60例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法)和实验组(阿奇霉素治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整理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7%,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儿患有支原体感染疾病后,除了常规治疗外,应增加阿奇霉素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童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