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手术室老年患者的术中护理效果

徐淑华

关键词:手术室, 老年患者, 术中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归纳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的220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优质术中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收集,总结归纳临床对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患者的满意度是97.73%(215/220),研究中没有皮肤损伤、褥疮、术中低体温等等并发症出现,整体护理效果突出。结论根据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因此老年患者术中护理研究意义重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自血穴位注射结合天突穴拔火罐治疗变异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结合天突穴拔火罐治疗变异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变异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结合天突穴拔火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结合天突穴拔火罐可改善变异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内蒙古中医医院进行生化检验的2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检验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120例,常规组(2015年7月~2016年1月)给予常规方法控制,实验组(2016年2~7月)给予综合质量控制,比较两组的临床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质量控制之后,三查七对未执行、标本送至检验时间延迟、标本留取例数不正确、动脉血误抽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比未执行之前状况有所好转,实验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关亚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10例乙肝患者HBV-M、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HBV-M与HBV-DNA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HBeAg(+)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于HBeAg(-)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M、HBV-DNA联合检测可有效判断HBV的传染性强弱,为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转归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何玉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静脉化疗患者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将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应用于静脉化疗患者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肿瘤科2014年3月~2015月3月收治的静脉化疗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行常规静脉注射护理,研究组实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化疗患者中实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发生症并发率。

    作者:蒋雪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823份标本分别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2823份血清标本中,TPPA方法检测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94例,阳性检出率为3.33%,以该方法检测结果为标准;CLIA法同TPPA方法检测结果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8.94%,阴性符合率为99.63%,总符合率为99.61%;ELISA法同TPPA方法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1.49%,阴性符合率为99.45%,总符合率为99.19%。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客观,易分析等优点,能够为梅毒血清学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伟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因直肠癌于我院就诊的共计54例患者纳入研究,全部行直肠癌根治术。按术中麻醉不同分组,对照组有27例,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有27例,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结果两组中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较高,96.30%vs.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李继斌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胎膜早破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疾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其满意度加以调查。结果观察组产后感染率5.00%、患者满意率97.50%优于对照组的20.00%、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健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患者使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产后感染,降低产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健康评分与患者满意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宋雅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胆道结石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4年1~12月我院的90例腹腔镜胆道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45例,研究组使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此次研究中,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岩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1例allo-HSCT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失语的护理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胶囊(普乐可复)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岁男性患者,抗排斥反应治疗后,输血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和皮疹,经地塞米松、葡萄酸钙、甲强龙治疗无效后。使用普乐可复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但出现失语现象,停药后,语言恢复,恢复口服2 mg剂量,未再出现神经症状。结果经普乐可复治疗后出现失语现象,经剂量调整和护理后,该患者病愈出院。结论免疫抑制剂普乐可复可用于患者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易出现失语,需谨慎用药且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作者:徐海波;吴立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透析前慢性肾病护理管理,并研究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4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应用透析前慢性肾病护理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回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透析前慢性肾病护理管理,可以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回归,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作者:魏桂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腹痛患者的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腹痛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腹痛患者的临床寒邪内阻型、湿热壅滞型、饮食停滞型等进行辩证治疗及分析。结果本组腹痛患者经中医治疗后,治愈23例,显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腹痛患者行针对性的中药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李秀红;鞠小凯;韩淑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现代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迷失与重建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临床护理提倡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的内涵整理、挖掘,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维护患者发展、生存的权利,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优势互补,进而挑战不同社会文化。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迷失与重建。

    作者:马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中选取9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探究相关临床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在相关临床情况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的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的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转归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雅卿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

    目的:评估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10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研究客观缓解率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ORR分别为63.16%、29.41%(P<0.05),DCR分别为89.47%、84.3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多为骨髓抑制,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更为常见。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均可用于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毒副反应尚可耐受。

    作者:曹磊;朱林;张梅玲;刘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地西他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例数23例,参照组治疗中实行常规HA方案疗法,实验组治疗中予以地西他滨,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是95.65%、并发症发生率为4.34%,均优于参照组的有效率65.21%、并发症发生率26.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地西他滨疗法应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马丽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258例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2个月后膀胱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可见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可见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过程可减少膀胱残留尿量,总体效果较好。

    作者:张小琴;李瑞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护理,比较两组分诊、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结果观察组分诊及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hs-cTnT、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LVED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冀振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护理沟通技巧对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在临床中对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中护理沟通技巧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以包括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在内的护理沟通技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与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71.43%),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沟通技巧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孙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特点及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防治。方法选择4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急性脑卒中患者但未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心理反应、GCS昏迷评分和禁食等差异;观察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中年龄≥70岁患者84.00%、应用糖皮质激素22.50%、存在不良心理反应60.00%、GCS评分<8分40.00%、禁食4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00%、10.00%、30.00%、15.00%、12.50%(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22.57±4.56)d,死亡5例(12.50%,5/40)高于对照组的(15.09±2.47)d、0例(0.00%,0/40)(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病程中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复杂、对预后有不良影响,要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并积极预防。

    作者:纪祥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根据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增加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前后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知识掌握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护理组的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增加健康教育内容,能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度,对日常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有较大帮助,能够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宁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