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红;鞠小凯;韩淑霞
目的:探讨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3月31日我院确诊接收的8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诊断,对照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异常发现率以及确诊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是由于缺乏诊断特异性,建议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诊断。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2例食管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6例。在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淑云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前,冠状动脉CT成像(CCTA)已成为冠心病的诊断、排查以及治疗后为重要的无创影像检查手段。为了适应冠脉外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心外科专科医师接受系统的冠状动脉CT成像培训学习。在该类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视心外科临床医生冠状动脉CT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配以大量的读片实战演练,以及和冠状动脉造影相结合,更需要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为了让年轻的心外科专科医师尽快地熟练掌握CCTA,做了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和总结。
作者:王睿;陈鑫;徐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奥美拉唑的药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中治疗胃溃疡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的12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60例,对照组使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6.67%,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时间和痊愈时间均要比对照组短,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的有效率高,安全性高,见效快。
作者:陈立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根据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增加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前后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知识掌握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护理组的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增加健康教育内容,能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度,对日常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有较大帮助,能够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宁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名称、用药种类以及用药数量进行分析。结果常用抗炎药物主要为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青霉素、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以及炎琥宁注射剂。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注射,药物使用方式主要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结论在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时,在用药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临床医生应对药物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
作者:辛忠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循环体系模式在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6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以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下床时间、引流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模式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程玲;程双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以学科中心为基础建立的核心课程体系(Clinical Pathophisiology and Therapy,CPPT)教学模式源自美国芝加哥大学,主要特征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近几年来,武汉大学结合芝加哥大学的教学经验,在妇产科教学改革过程中试行CPPT教学模式,试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试行中我们发现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转换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很多问题,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的转变等。因此,探讨教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尤为重要。
作者:毛林;刘静;何小艳;张蔚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护理指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5月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就诊资料,根据其所接受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接受专业护理指导,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康复治疗过程中,配合专业护理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护理效果明显,安全有效。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超声用于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1月本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程<10年者46例,病程≥10年者34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X线和超声定量检测。结果在病程<10年的46例患者中,双能X线和超声结果一致性分析K=0.28,一致性较差。在病程≥10年的34例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分析K=0.80,一致性较高。结论超声在病程≥10年的强制性脊柱炎的骨质疏松中诊断准确性较高。
作者:孙红杰;丛树国;李旭光;藤东时;王莉莉;肖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佝偻病的临床预防以及治疗方式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的120例小儿佝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儿使用了葡萄糖酸钙联合VitAD滴剂,对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有48例显效,64例有效,8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3%。全部患儿没有出现毒副作用,共有4例患儿有轻度腹泻症状。结论佝偻病应该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尽早开展治疗,使用葡萄糖酸钙联合VitAD治疗效果突出,简单可行,可作为预防治疗措施。
作者:李文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析不同护理服务运用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5.7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58%、8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优质护理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颜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1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心理状态来提供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患者锻炼。结果全部患者都完成了手术治疗,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顺利出院。结论膝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使用综合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手术的成功几率比较高,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好。
作者:何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比并分析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口腔科所收治的104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修复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义齿修复率为19.23%,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患者的无咬合接触为15.38%,对照组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过程中,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其修复效果更加可观,而且安全有效。
作者:迟英姿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4例手术治疗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治疗组联合异丙酚、利多卡因麻醉,统计记录两组术中心率(M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生率。结果治疗组给药前HR、MAP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HR、MA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0%)低于对照组(37.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小儿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保守治疗联合胸腔镜清创术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50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30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联合胸腔镜清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保守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0.00%,低于联合治疗组(93.33%),且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保守治疗联合胸腔镜清创术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具有较显著的效果。
作者:杨文刚;吴广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血压昼夜节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比较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第1 d、第7 d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患者第1 d与第7 d的各项血压指标比较,P<0.05,血压昼夜节律对比,P>0.05。预后不同两组间血压对比,P>0.05,血压昼夜节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不需积极降压治疗,需维持血压昼夜节律。
作者:马赟英;关兰芳;陈欣;尹少华;李淑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比分析LBL与PBL教学模式在胸外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胸外科医学生共130名,将其按照授课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5名学生,观察组用PBL的教学模式,对照组用LBL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分析、基本技能、总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总体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在胸外科医学教学中的效果更好,学生的满意度更高。
作者:罗洞波;孙晓宏;吕红博;孙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抗生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实施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吴凤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配伍新生化颗粒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药物流产的1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流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伍新生化颗粒。对比两组的流产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完全流产率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新生化颗粒药物流产能够提升完全流产率、优化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效果显著。
作者:肖晗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