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PPT模式下妇产科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毛林;刘静;何小艳;张蔚

关键词:CPPT, 妇产科, 教学改革, 教师角色
摘要:以学科中心为基础建立的核心课程体系(Clinical Pathophisiology and Therapy,CPPT)教学模式源自美国芝加哥大学,主要特征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近几年来,武汉大学结合芝加哥大学的教学经验,在妇产科教学改革过程中试行CPPT教学模式,试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试行中我们发现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转换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很多问题,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的转变等。因此,探讨教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尤为重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动态血压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血压昼夜节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比较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第1 d、第7 d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患者第1 d与第7 d的各项血压指标比较,P<0.05,血压昼夜节律对比,P>0.05。预后不同两组间血压对比,P>0.05,血压昼夜节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不需积极降压治疗,需维持血压昼夜节律。

    作者:马赟英;关兰芳;陈欣;尹少华;李淑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65岁以上老年人镇区与农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与控制率分析

    目的:高血压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为了解本地区6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率与控制率,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方法通过本地区2013、2014、2015年的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4次随访,开展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与控制率调查分析。结果65岁以上老年人:镇区发病率54.94%,控制率65.89%;村屯发病率79.68%,控制率38.69%。结论本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发病率与控制率城乡差异性很大,亟待建立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作者:陈晓春;赵景富;麻建中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胆道结石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4年1~12月我院的90例腹腔镜胆道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45例,研究组使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此次研究中,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岩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急性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分析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急性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8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使用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对于急性脊柱损伤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良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静脉化疗患者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将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应用于静脉化疗患者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肿瘤科2014年3月~2015月3月收治的静脉化疗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行常规静脉注射护理,研究组实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化疗患者中实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发生症并发率。

    作者:蒋雪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258例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2个月后膀胱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可见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可见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过程可减少膀胱残留尿量,总体效果较好。

    作者:张小琴;李瑞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研讨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中实行恩替卡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24例患者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且同时予以恩替卡韦,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66%、ALB为(32.27±2.37)g/L、TBIL为(29.28±3.27)μmol/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3%、ALB为(39.54±3.58)g/L、TBIL为(20.47±2.89)μmol/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恩替卡韦应用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治疗后效果。

    作者:孙晓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3月31日我院确诊接收的8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诊断,对照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异常发现率以及确诊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是由于缺乏诊断特异性,建议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诊断。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4例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而且患者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胆结石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鑫;高再生;刘春庆;张悦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出血患者,给予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张健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药多途径给药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与分析中药多途径给药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小儿遗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中药组和中药联合心理疏导组,每组各1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单纯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中药联合心理疏导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中药联合心理疏导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多途径给药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荻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收治时间为2010年2月~2015年12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双侧骨瓣减压开颅术,对照组实施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双侧骨瓣减压开颅术,可以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翟晓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探究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骨搬运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3%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效率82.45%高且效果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骨痂牵拉时间(44.38±3.42)d,少于对照组的(75.62±3.21)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以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治疗法,能很大程度上缩短其治疗时间,疗效确切。

    作者:鞠海洋;孙鹏;吴青松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保守治疗联合胸腔镜清创术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效果评估

    目的:分析保守治疗联合胸腔镜清创术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50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30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联合胸腔镜清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保守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0.00%,低于联合治疗组(93.33%),且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保守治疗联合胸腔镜清创术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具有较显著的效果。

    作者:杨文刚;吴广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所致免疫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泼尼松片、克罗米芬、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 E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的中药联合上述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肾活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吴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释放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异位妊娠孕妇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究与分析释放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异位妊娠孕妇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释放性心理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结果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VAS、SAS及SDS评分均降低,释放性心理护理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释放性心理护理可降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改善负性情绪。

    作者:邓桂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患者来院就诊号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63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护理满意度及留痰标本正确率。结果集束化护理组的有效率(93.65%)高于对照组(76.1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24%)及留痰标本正确率(96.8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发展,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贺楠;孟凡菲;张晶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中选取9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探究相关临床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在相关临床情况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的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的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转归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雅卿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保留C7、C2双侧半棘肌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实施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开门手术相比,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姚帅辉;张陆;高胜军;姜岩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特点及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防治。方法选择4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急性脑卒中患者但未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心理反应、GCS昏迷评分和禁食等差异;观察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中年龄≥70岁患者84.00%、应用糖皮质激素22.50%、存在不良心理反应60.00%、GCS评分<8分40.00%、禁食4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00%、10.00%、30.00%、15.00%、12.50%(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22.57±4.56)d,死亡5例(12.50%,5/40)高于对照组的(15.09±2.47)d、0例(0.00%,0/40)(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病程中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复杂、对预后有不良影响,要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并积极预防。

    作者:纪祥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