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
目的:探究与分析中药多途径给药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小儿遗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中药组和中药联合心理疏导组,每组各1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单纯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中药联合心理疏导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中药联合心理疏导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多途径给药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荻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肠息肉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高频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时间,评价高频电切除术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对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高频电切除术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同时,试验组术中出血量(10.2±4.5)ml,手术时间(24.6±4.8)min,住院天数(8.9±1.3)d,均优于对照组[(153.7±18.4)ml、(58.7±8.2) min、(16.7±2.1)d)]。结论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
作者:廖成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保肛手术56例患者并对经验进行总结。结果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8.6±27.6) min,出血量35~100 ml,平均(53.3±3.6)ml,无死亡病例。结论为确保手术成功,需充分做到良好的术前沟通以及术中密切配合,缩短操作时间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海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对盆腔炎性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克林霉素治疗,观察组实施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L-6、WBC计数、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靖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出血患者,给予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张健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60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78/80),与对照组的90.00%(72/80)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神经衰弱综合征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红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12月收治的4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给予观察组布比卡因麻醉,给予对照组罗哌卡因麻醉。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达到高阻滞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实施布比卡因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金宗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目前具活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中。本文通过收集各种临床典型视频资料,建立儿科学多媒体视频案例教学资源库,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在所收集的资源库中有目的地选择相关教学素材,设计、制作出适合随堂教学、临床见习及实习的实用性课件,该课件案例视频真实、生动、直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较为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达到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晓莉;樊海珊;郝青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出现的新的医学影像实践模式,强调要在研究证据和科学证明的基础上开展医学影像的诊疗工作。循证医学的发展,推动着传统医学影像学模式向循证医学影像模式的转变,同时,也对医学影像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段晓岷;于彤;洪天予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44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对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岳九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S-QO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超声用于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1月本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程<10年者46例,病程≥10年者34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X线和超声定量检测。结果在病程<10年的46例患者中,双能X线和超声结果一致性分析K=0.28,一致性较差。在病程≥10年的34例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分析K=0.80,一致性较高。结论超声在病程≥10年的强制性脊柱炎的骨质疏松中诊断准确性较高。
作者:孙红杰;丛树国;李旭光;藤东时;王莉莉;肖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增强核磁共振注射药及有效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我院接受增强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选取386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3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研究组接受全方位护理方式,观察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4/193)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25%(12/193)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8.495,P=0.007)。结论给予患者增强核磁共振检查注射及全方位护理措施,一方面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扫描成功率。
作者:陈秀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防治。方法选择4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急性脑卒中患者但未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心理反应、GCS昏迷评分和禁食等差异;观察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中年龄≥70岁患者84.00%、应用糖皮质激素22.50%、存在不良心理反应60.00%、GCS评分<8分40.00%、禁食4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00%、10.00%、30.00%、15.00%、12.50%(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22.57±4.56)d,死亡5例(12.50%,5/40)高于对照组的(15.09±2.47)d、0例(0.00%,0/40)(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病程中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复杂、对预后有不良影响,要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并积极预防。
作者:纪祥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加强病房巡视对住院老年患者呼叫器使用率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大庆市人民医院多个科室住院的200例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在实验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病房巡视。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呼叫器使用情况和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呼叫器使用率(45%)低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与护理干预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病房巡视,可降低呼叫器的使用率,减少病区噪音,有利于营造安静的住院环境,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晓杰;卓春梅;张舒;柳琳;吴忠刚;肖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7月~2015年12月共收治的14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分成了重症组与普通组。两组均检测WBC、hs-CRP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重症组WBC、空腹血糖及hs-CRP的阳性率分别为50.0%、38.5%、34.6%,普通组的分别为12.1%、12.9%、10.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hs-CRP及空腹血糖可作为手足口病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杰;浦永兰;陆清;王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目前“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APP现状,为“互联网+医疗”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践。方法筛选简洁、易用并且具有健康档案录入功能的移动医疗APP,在内科病区选择2种慢性病各30例患者进行移动医疗APP慢病管理功能的应用,在外科病区和康复病区各选择30例患者进行移动医疗APP治疗追踪和术后康复功能的应用,通过问卷和电话方式收集医生和患者对2种移动医疗APP的使用感受和改进意见,由多科室参与评估,筛选出一种符合临床实际的移动医疗APP。结果通过120例患者反馈的使用感受以及体验结果,其中APP1好评与用户体验良好。结论“互联网+医疗”服务方式能优化目前医院的传统就医模式,为患者在二次就医和慢病预防方面提供便捷、快速的病史查询和病情追踪服务,提高医疗沟通效率,优化医疗资源。
作者:于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258例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2个月后膀胱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可见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可见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过程可减少膀胱残留尿量,总体效果较好。
作者:张小琴;李瑞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重症肺炎于我院就诊的共计64例患者经数字法分组。32例入选对照组,选用万古霉素治疗。余32例入选研究组,选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中研究组的体温恢复、痰液颜色改变及肺部炎症吸收时间相对更短,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效果较好,临床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候玉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评估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10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研究客观缓解率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ORR分别为63.16%、29.41%(P<0.05),DCR分别为89.47%、84.3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多为骨髓抑制,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更为常见。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均可用于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毒副反应尚可耐受。
作者:曹磊;朱林;张梅玲;刘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