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桂香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出现的新的医学影像实践模式,强调要在研究证据和科学证明的基础上开展医学影像的诊疗工作。循证医学的发展,推动着传统医学影像学模式向循证医学影像模式的转变,同时,也对医学影像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段晓岷;于彤;洪天予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3月31日我院确诊接收的8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诊断,对照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异常发现率以及确诊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是由于缺乏诊断特异性,建议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诊断。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高血压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为了解本地区6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率与控制率,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方法通过本地区2013、2014、2015年的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4次随访,开展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与控制率调查分析。结果65岁以上老年人:镇区发病率54.94%,控制率65.89%;村屯发病率79.68%,控制率38.69%。结论本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发病率与控制率城乡差异性很大,亟待建立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作者:陈晓春;赵景富;麻建中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的受伤特征和后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赤峰市医院接受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1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0~24个月。所有患者颈椎复位内固定满意,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有2例JOA评分10分,患者症状较重,由于脊髓已造成永久不可逆性损伤,术后症状恢复不明显。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气管或食管损伤等术中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固定,矫正屈曲畸形及椎体移位效果明显。
作者:隋雨新;冷辉;吴景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结合天突穴拔火罐治疗变异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变异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结合天突穴拔火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结合天突穴拔火罐可改善变异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TCM(二型糖尿病)的过渡期护理模式作为依据,本院从2011年3月~2015年3月5年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传统的数据分析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除了实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外,还对其辅以过渡期临床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过渡期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用。结果通过对治疗效果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观察组患者中,基本治愈的患者为40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为8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基本治愈的患者为38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为6例,无效的患者为6例,总有效率为88%。采用过渡期护理的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较对照组优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了过渡期护理之后血糖水平和并发症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陶文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60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78/80),与对照组的90.00%(72/80)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神经衰弱综合征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红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胶囊(普乐可复)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岁男性患者,抗排斥反应治疗后,输血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和皮疹,经地塞米松、葡萄酸钙、甲强龙治疗无效后。使用普乐可复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但出现失语现象,停药后,语言恢复,恢复口服2 mg剂量,未再出现神经症状。结果经普乐可复治疗后出现失语现象,经剂量调整和护理后,该患者病愈出院。结论免疫抑制剂普乐可复可用于患者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易出现失语,需谨慎用药且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作者:徐海波;吴立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释放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异位妊娠孕妇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释放性心理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结果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VAS、SAS及SDS评分均降低,释放性心理护理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释放性心理护理可降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改善负性情绪。
作者:邓桂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加强病房巡视对住院老年患者呼叫器使用率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大庆市人民医院多个科室住院的200例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在实验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病房巡视。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呼叫器使用情况和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呼叫器使用率(45%)低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与护理干预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病房巡视,可降低呼叫器的使用率,减少病区噪音,有利于营造安静的住院环境,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晓杰;卓春梅;张舒;柳琳;吴忠刚;肖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受D2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行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者40例(研究组),术中仅行常规腹腔冲洗者40例(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后3~4周按mFOLFOX6方案行全身静脉化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肿瘤标志物CEA与CA19-9变化,术后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CEA与CA19-9均有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CEA、CA19-9的水平,降低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提高3年生存率。
作者:贺阳;宋展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3)与参照组(n=43),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1±1.0)分;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0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0±3.1)分,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喜炎平组46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利巴韦林组40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或消失时间。结果喜炎平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组发热下降或消退时间、疱疹缩小、消退时间、拒食、流涎消退时间与利巴韦林组比较更短,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确切,能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安全性高。
作者:夏建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小儿腹泻患者102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小儿腹泻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前,冠状动脉CT成像(CCTA)已成为冠心病的诊断、排查以及治疗后为重要的无创影像检查手段。为了适应冠脉外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心外科专科医师接受系统的冠状动脉CT成像培训学习。在该类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视心外科临床医生冠状动脉CT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配以大量的读片实战演练,以及和冠状动脉造影相结合,更需要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为了让年轻的心外科专科医师尽快地熟练掌握CCTA,做了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和总结。
作者:王睿;陈鑫;徐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本文围绕全科医学的核心理念,结合目前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从全科医学的转型、学科内在发展和所承载的社会责任等方面阐述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临床二级学科发展、学科建设载体和特殊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分析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可行性;以教育部医学类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主要切入点,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学科软实力等方面,分析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主要路径。
作者:李竞;刘诗宇;程疑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洁;张庆格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较好。
作者:任华;闫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以健康成人为对象,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胱抑素C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成人256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与血清生化检验,根据颈动脉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0例)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176例),对两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及其他指标变化,并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舒张压、收缩压、胱抑素C、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或)斑块形成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未得到充分证实,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丁国华;董业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4例手术治疗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治疗组联合异丙酚、利多卡因麻醉,统计记录两组术中心率(M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生率。结果治疗组给药前HR、MAP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HR、MA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0%)低于对照组(37.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小儿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