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舟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保温对预防直肠癌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的40例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保温处理,对照组只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手术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的体温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60 min、90 min、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分别为(36.4±0.4)℃、(36.2±0.4)℃、(36.0±0.5)℃、(36.3±0.5)℃。对照组术中60 min、90 min、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分别为(36.0±0.5)℃、(36.6±0.5)℃、(35.5±0.4)℃、(35.6±0.6)℃,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术中护理保温,能够预防低体温情况发生。
作者:王洋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实行PDCA护理管理程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82例血液病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41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我院常规传统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3%、导管留置时间(138.27±10.27) min、护理满意度100%,优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07%、导管留置时间(110.24±11.36) min、护理满意度87.80%,经检验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PDCA护理管理程序应用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玉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超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正常乳腺者作为甲组,40例乳腺良性病变作为乙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丙组,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三组同一b值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b值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 s/mm2时,准确性为73.75%,800 s/mm2时,准确性为80.00%,1200 s/mm2时,准确性为87.50%,不同b值诊断准确性差异明显,其中b值=1200 s/mm2准确性高。结论在乳腺良性、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超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金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TCM(二型糖尿病)的过渡期护理模式作为依据,本院从2011年3月~2015年3月5年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传统的数据分析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除了实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外,还对其辅以过渡期临床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过渡期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用。结果通过对治疗效果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观察组患者中,基本治愈的患者为40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为8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基本治愈的患者为38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为6例,无效的患者为6例,总有效率为88%。采用过渡期护理的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较对照组优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了过渡期护理之后血糖水平和并发症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陶文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科室护理文书质量缺陷的原因。方法2013年7月~2014年6月每月随机抽查40份护理病历,共480份进行质量督查,对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全科护士进行了3个月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规范培训整改。2014年10月~2015年9月再次每月随机抽查40份,共480份护理病历进行质量督查。结果通过培训前后比较,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合格率由78.1%提高到92.7%。结论影响肝胆胃肠外科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原因主要是培训力度不够、专科知识缺乏、督查力度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差。通过针对影响护理记录质量的原因,实施整改对策,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
作者:顾梅丽;黄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3)与参照组(n=43),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1±1.0)分;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0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0±3.1)分,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823份标本分别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2823份血清标本中,TPPA方法检测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94例,阳性检出率为3.33%,以该方法检测结果为标准;CLIA法同TPPA方法检测结果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8.94%,阴性符合率为99.63%,总符合率为99.61%;ELISA法同TPPA方法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1.49%,阴性符合率为99.45%,总符合率为99.19%。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客观,易分析等优点,能够为梅毒血清学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伟诗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患者来院就诊号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63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护理满意度及留痰标本正确率。结果集束化护理组的有效率(93.65%)高于对照组(76.1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24%)及留痰标本正确率(96.8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发展,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贺楠;孟凡菲;张晶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根据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增加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前后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知识掌握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护理组的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增加健康教育内容,能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度,对日常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有较大帮助,能够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宁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以健康成人为对象,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胱抑素C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成人256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与血清生化检验,根据颈动脉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0例)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176例),对两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及其他指标变化,并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舒张压、收缩压、胱抑素C、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或)斑块形成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未得到充分证实,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丁国华;董业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中选取9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探究相关临床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在相关临床情况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的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的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转归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雅卿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因直肠癌于我院就诊的共计54例患者纳入研究,全部行直肠癌根治术。按术中麻醉不同分组,对照组有27例,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有27例,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结果两组中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较高,96.30%vs.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李继斌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探讨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在我院行长期输液或行血液透析的65例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术,分析其并发症情况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发生静脉置管感染,4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1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结论在给予患者深静脉置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标准,加强对导管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导管并发症的防范意识,以降低临床中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任慧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肺栓塞溶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015年1月~2016年4月),随机化分为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和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各38例。对比两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使用阿替普酶,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作者:杨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内蒙古中医医院进行生化检验的2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检验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120例,常规组(2015年7月~2016年1月)给予常规方法控制,实验组(2016年2~7月)给予综合质量控制,比较两组的临床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质量控制之后,三查七对未执行、标本送至检验时间延迟、标本留取例数不正确、动脉血误抽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比未执行之前状况有所好转,实验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关亚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根据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的116例肾小球成年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肾活检,均确诊,对肾病的病理进行分析,观察病理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全部患者中有84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为72.4%;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2例,比例为27.6%。IgA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比例为39.8%。无肾小管间质损伤和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常见疾病类型,不同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评估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10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研究客观缓解率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ORR分别为63.16%、29.41%(P<0.05),DCR分别为89.47%、84.3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多为骨髓抑制,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更为常见。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奥沙利铂均可用于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毒副反应尚可耐受。
作者:曹磊;朱林;张梅玲;刘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100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1~10月,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对照组实施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超;徐本文;周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ABO-HDN新生儿32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给予不同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高峰值持续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ABO-HDN新生儿效果较好。
作者:郭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对增强核磁共振注射药及有效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我院接受增强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选取386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3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研究组接受全方位护理方式,观察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4/193)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25%(12/193)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8.495,P=0.007)。结论给予患者增强核磁共振检查注射及全方位护理措施,一方面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扫描成功率。
作者:陈秀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