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武宇驰

关键词:中医活血化瘀, 早期肝硬化,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早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患者煎服中药活血化瘀基础药方,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服用一个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2例,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8(5%),治疗效果为有效的人数为20(62.5%),治疗效果无效的有6(12.5%),治疗效果的总有效人数为28(87.5%)。结论中医在治疗早期肝硬化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撰写论文的“材料和方法”

    把全部原始资料集中起来,在处理这些原始资料时,应是随机,客观地加以分析,不应有意无意地加以挑选。对于一些阴性结果,不必一一列出。尽量组织严密,符合逻辑、进行对比观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博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4例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使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效果较佳。

    作者:张亚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治愈34例,好转8例,死亡13例,治愈率为61.8%,死亡率为23.4%。结论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高,起因多而复杂,应进行早期诊断、正确实施抢救治疗。

    作者:孟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析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牙周病采取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2012年我院共接收了30例牙周病患者,患者接受基础治疗以及正畸治疗,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全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接受的治疗时间为15~30个月,牙周症状得到了缓解,已松动牙齿被保留,患者的口腔健康良好,外观相比治疗前改善明显;出血指数、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等相比治疗前改善明显。结论成人牙周病患者接受正畸治疗能够对其病情起到控制和改善效果,牙列有序,促进了咬合能力的恢复和外观的改善,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的分娩结局影响。方法2011~2013年选取我院的200例高龄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其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10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使用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和助产护理,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和胎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分娩后出血发生率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0%。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在围生期接受助产护理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对产妇的顺利分娩提供帮助,改善其各项条件,降低产后出血和胎儿窒息的几率。

    作者:宋鑫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癌性骨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补肾化瘀汤对癌性骨痛的疗效。方法80例癌性骨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40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与补肾化瘀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癌性骨痛可以提高疗效和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王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作用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间于我院就诊,并拟行全身麻醉接受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右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将右美托咪定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仅使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作用。结果根据Ramsay镇静评分可知,右美托咪定组镇静效果及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Ramsay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行全身麻醉时使用右美托咪定,可起到良好的辅助镇静作用,减轻患者痛苦,便于麻醉操作。

    作者:徐荣莉;赵波;刘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吸入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吸入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的7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探讨分析,根据患者的术前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吸入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VAS评分结果组间有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血氧、心率、动脉压等均无显著差异性;对照组共出现3例不良反应病例,实验组无不良反应病例。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前为患者使用吸入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效果比较好,患者疼痛情况得到了改善。

    作者:杨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胺碘酮和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联合药物治疗,做统计学对比。结果经过两种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8.13%,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后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吴之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及护理探析

    目的:进一步探究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因素与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详细统计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基本情况、具体感染部位以及潜在高危因素。结果100例患者,23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几率为23.0%。其中,10例呼吸道感染,约占,43.5%;5例胃肠道感染,约占21.7%;5例切口感染,约占21.7%;2例泌尿道感染,约占8.7%;1例其他,约占4.3%。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高染因素,针对性加强临床护理,对于降低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几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淑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谈CT造影剂的注射方式和循环过程

    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行CT造影增强已普遍应用在CT日常工作中。现对造影剂的循环、分期和造影剂的注射方式以及扫描方式进行分析。血管造影和CT增强的造影剂仍为经肾脏排泄的水溶性碘造影剂,血管显影和增强的效果甚佳。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造影剂的注射速率较高,通常为2~3 ml/s,甚至高达4~5 ml/s,短时间内即注射完毕,即使发生造影反应,增强扫描已经结束。

    作者:刘利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膈下脓肿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膈下脓肿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膈下脓肿患者22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22例患者经治疗治愈21例,1例感染并发症。结论积极处理原发病灶,控制炎症,促使脓性渗出液局限,形成脓肿者做脓腔引流。

    作者:苏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介入放射学研究生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目的:通过对介入放射学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说明,提出解决介入放射学研究生教学现状问题的具体措施。方法分析当下介入放射学研究生教学的现状以及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提高介入放射学研究生教学的水平。结论本文从介入放射学研究生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主要措施。

    作者:安天志;王黎洲;周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低位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直肠癌保肛手术的5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接受护理后,患者SDS评分(25.21±3.32)、SAS评分(19.45±2.23)、VAS评分(2.96±0.58),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合理有效护理,能为患者减轻痛苦,是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周丽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课在高职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课在生理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高职院校,往往因为传统生理学实验课堂教师少、学生多,在示教中学生很难有机会清晰了解掌握每一个实验细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也很难了解追踪,而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的应用,使复杂的操作过程直观化,可以反复观看,帮助学生实验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从而有效提升生理学实验课的授课质量。

    作者:林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析心悸的中医诊疗效果

    目的:对心悸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经确诊患有心悸的患者30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治疗有12例患者痊愈,16例明显好转,其余2例治疗无效,有效率可达93.3%。结论采用中医方法对症治疗对心悸在症状改善方面疗效较为显著,具有可行性。

    作者:陈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试析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研究分析西药联合使用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3年我院的1140份西药处方来进行探讨分析,对西药配伍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本次调查的1140份西药处方中,有63份(5.53%)出现因西药不合理应用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及头昏等。结论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药物使用提供指导,让临床用药更加的合理才能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秀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欲望和志向在医学专科生择业中的作用

    在多年调研毕业生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未能实现及时就业、就业后迅速失业或者反复跳槽,存在欲望大于志向等主观现实问题。让毕业生客观认识自己,降低就业期望值,做到先就业再择业,需要在早期就业指导过程中加以干预引导。

    作者:孙朝辉;高素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单纯经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经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临床总有效率与心律失常临床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且心率、射血分数及QT离散度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可改善心功能与心律失常情况。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撰写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