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吉万
肩周炎多为中老年人慢性常见病,病者患肩疼痛,活动障碍,影响生活和工作,治疗周期长。一指禅推拿流派手法多,操作性强,针对的病种不受局限,结合个人临床经验总结,治疗该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疗程短,并且简便、经济。
作者:杨杜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效理想,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于海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培训心内科医师通过心电图快速准确定位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有效方法。方法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室性早搏,集中于左,右室流出道及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术前通过心电图准确预判室早的起源部位,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曝光量,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在培训过程中采用简化的术前心电图定位法则及假设推断相结合的方法预判室早位置,再根据术中实际标测靶点位置,分析术前定位准确或失败的具体原因。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16名医师接受了培训。结果16名医师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及进修生分别为6,8,2名,所有医师均在3个月内熟练掌握了流出道室早的定位流程,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准确率超过90%。结论简化的术前心电图定位法则结合假设推断及术后对照分析的方法,循序渐进,可有效增强医师对流出道室早定位的准确性。
作者:时向民;陈福坤;梁卓;李健;辛倩;林琨;国建萍;单兆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龄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龄前列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刘群;刘丽影;尹广君;郑欣欣;朱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2014年,房山区第一医院护理系统开展了以“创新护理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为主题的“五比五看”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定经验。本文主要从基本做法、取得成效和经验体会三个方面介绍了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深度思考。
作者:张蕾蕾;田双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创伤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0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患者,制定相应护理方案,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骨创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时,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2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其分为A1组和A2组,每组26名护理实习生,A1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带教管理,A2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带教管理。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操作成绩,调查患者对两组实习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A1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低于A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带教老师对A1实习生的满意度较高,与A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16,P<0.05)。结论在医院带教管理中,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够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习学生的业务水平,提高医院护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蕾;李汝珂;陈万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六何分析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级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两个班32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人。在护理教学中,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用“六何分析法。结果“六何分析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将“六何分析法”应用于护理教学,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张艳培;刘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46例COPD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和69.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对于治疗COPD能使治疗效果得到加强,将二者联合治疗COPD应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魏会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主要观察知觉性外斜视斜视眼内转时伴有下转这种特殊的眼球运动现象。方法回顾性收集知觉性外斜视患者临床资料13例,观察患者视力,三棱镜度数、眼球运动、眼底照相及手术方式。结果知觉性外斜视主导眼注视时,患眼明显大角度向外偏斜,眼球运动检查时,还发现患眼眼球内转出现下转。这13例患者均表现出患眼上斜肌亢进,其中2例患者伴有A征,1例患者伴有A征及内旋。结论知觉性外斜视这种特殊的眼球运动可能与患眼上斜肌亢进和眼底内旋有关,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吴亚娇;陈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PBL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为提升PBL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0名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3次《儿童少年卫生学》PBL教学,采用自编制《教师对学生评价问卷》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3次PBL教学后《教师对学生评价问卷》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第1次PBL、第2次PBL教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分高于第3次PBL(P<0.01),主要体现在本身自主学习能力为良好、优秀的学生。结论伴随PBL教学次数的增加,教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作者:付连国;孙丽丽;姚荣英;韩慧;张勤;吴学森;庄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共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4.4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χ2=5.460, P=0.019)。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实施系统化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作者:张华;刘桂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结合替加环素治疗新生儿重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严重细菌感染的新生儿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98例患者均获得细菌学检查阳性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重症多重耐药菌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马金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射血分数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依据左室射血分数值(50%)分为保留正常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HFPEF)组和射血分数减损的心力衰竭(HFDEF)组,随访评价临床表现及生存情况等。结果 HFPEF组比较,HFDEF组患者临床症状更重,死亡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血分数减损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邱明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检查的患者,对获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个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比。结果121个结节中,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111个,常规超声74个,相比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阴性预测值、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均比较高,且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有效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作者:高艳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中抽取5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25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为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的药物为α-糜蛋白酶联合抗生素,两组患者的用药方法均为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2%(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效的缓解病情。
作者:齐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成人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成人麻疹住院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给药,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与体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退热时间、退疹起始时间、基本退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成人麻疹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蔡丙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注意事项。方法选取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共5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过本院精心的治疗,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情况良好,骨折情况恢复良好。50例患者中痊愈共40例(80.0%),好转共10例(20.0%)。无病例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住院过程中死亡,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可得,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结论对于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应首先考虑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中尽量控制手术时间,以预防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术后辅助患者进行下肢按摩,避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作者:庄桂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I 期缝合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就诊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I期缝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除2例中转开腹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无复发以及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I期缝合术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钟振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应用及观察。方法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用组患者给予吲达帕胺治疗,联用组患者给予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明显下降,其中联用组各指标改善降幅度大于单用组(P<0.05)。联用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单用组(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情况,减少硝酸甘油用量。
作者:孙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