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过去的40年中已显著降低。这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治疗策略的改进、无创性心血管成像等的应用有关。特别是,心血管CT成像正逐步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精确诊断和危险度精细分层方向发展,已取代了一些传统的、具有较大风险的或诊断精确度较低的检查方法。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这势必导致心血管CT越来越多的使用,随之而来的电离辐射损伤日益成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CT的辐射损伤可以导致恶性肿瘤,但基于线性非阈值的理念,即使小剂量的电离辐射也可能有致癌风险。因此,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原则得到普遍认可,该原则要求在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下,保证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1-4]。
作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儿女,系孕38周足月因“胎膜早破”于2014年9月19日16:45于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产科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9 kg,生后即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气促明显,皮肤青紫,立即给予吸氧,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时发现“舌根部囊肿”,遂转入我院新生儿科。入院查体,复苏囊正压通气,三凹征阳性,予以更换气管插管,直视喉镜下见舌根部一大小约1 cm ×2 cm白色囊样物,压迫会厌,插管后气促缓解,三凹征消失。连接呼吸机,持续脉氧监测及血气分析,初步诊断舌根囊肿。
作者:孙晓卫;窦芬芬;李文杰;李晓梅;赵建设;蔡晓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一种老年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轻度认知障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则被认为是AD前的高危状态。随着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AD的患病率也随之明显升高:新的WHO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已有超过3500万患者,预计2030年将翻倍,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1.15亿人患病[1]。我国60~69岁人群中AD的患病率为2.30%,70~79岁为3.97%,80岁以上为32.00%,2010年我国AD患病人数达569万,位居世界各国之首[2]。 AD患者大脑显著的病理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肽( beta-amyloid peptide, Aβ),神经元纤维缠结则是由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上述病理改变早期主要累及内颞叶,表现为记忆障碍,随着疾病进展大脑新皮质受累,出现痴呆症状。近年来大脑枕叶受累及随之出现的视觉症状也越来越受重视。
作者:成璐;许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我刊要求论著类文章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 CmeSH )所列的词,或登录万方医学网:http://med. wanfangdata.com.cn/Mesh/Mesh.aspx 查找。如果查不到相应的关键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后。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空2个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男,19岁,因“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3 d”入院。患者于运动后2h突发剧烈腹痛,后感腹部向双下肢一过性放射痛,随即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以左下肢为重,伴小便失禁。当地医院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具体治疗不详),3 d后疗效欠佳,于我院就诊。患者平日无低热、盗汗,无背部疼痛,无感觉运动障碍,无大、小便异常,饮食、睡眠可,近期无明显体重变化。既往:左侧背部出生后发现暗红色斑片,随生长而逐渐扩大;发现血压升高3年,约150/95 mmHg(1 mmHg=0.133 kPa),未予治疗;否认结核病史及接触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7℃,心率11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48/89 mmHg。左侧腰背部可见约20 cm ×12 cm暗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境界清,压之稍褪色,下方未触及肿块,无震颤或血管杂音(图1)。脊柱及椎旁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无放射性疼痛。胸8平面以下、会阴部、鞍区及双下肢感觉减退,左下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4级,膝反射、踝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结核菌素( PPD)、结核抗体、结核特异抗原( T-SPOT)、肿瘤标志物( C-12)、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皮肤软组织彩超:左侧背部以暗红色斑片为中心扫查层次清晰,内未见明显肿块声像。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CT平扫增强三维成像:(1) T4水平椎管内脂肪密度灶;(2)T10水平椎管及左侧椎间孔内软组织灶,T5、T8-10椎体及附件骨、左侧第5~10后肋可见成骨及骨质破坏;(3)椎旁大量迂曲增粗血管影,增粗血管与奇静脉汇合,血管畸形。 MRI平扫增强:(1)平T3、4椎体水平髓外脂肪瘤;(2) T7-10髓内、椎管、椎体及附件区见迂曲血管影,考虑动静脉畸形可能性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T7-T12节段椎管内外可见异常染色团块,并见部分脊髓静脉增粗,提示富血供占位性病变(图2~4)。诊断:Cobb综合征。治疗:入院后嘱患者绝对卧床,给予激素、脱水及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积极控制血压,并行脊髓功能康复训练。20 d后患者神经症状消失,脊髓功能恢复正常。1年后于外院行脊髓血管造影术,术中因微导丝到位困难放弃栓塞治疗,遂进一步行外科手术切除脊髓畸形血管团,术后效果满意,至今未复发。
作者:赵鹏;张沈茜;马千权;廖伟华;王君宇;陈明亮;胡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为了加强骨科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为骨科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全国骨科医师的临床诊治水平与科研能力,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主办,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承办的2016中国骨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 FIO2016)定于2016年8月12—1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WHO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1]。本指南主要涉及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大脑胶质瘤病和室管膜瘤的诊治。
作者:《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组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指端离断伤是较为常见的手外伤,修复重建的方法首选指端再植[1-4],但对于一些指端血管纤细或损伤严重及老年患者血管硬化退变没有再植条件的断指,如何进行合理修复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本研究采用急诊V-Y推进皮瓣覆盖营养回植的指骨及甲床修复指端离断伤15例,术后随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周晓;薛明宇;强力;芮永军;许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能否通过遏制β-catenin转录活性影响甲状腺癌的同位素敏感性。方法分别建立3组细胞模型:以1%的无水乙醇处理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株SW1736(阴性对照组),以1μmol/L ATRA处理SW1736(ATRA组),pSUPER/β-catenin封闭质粒转染SW1736(阳性对照组)。 Western印迹法检测钠碘转运体( NIS)、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调节蛋白的表达变化、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EMT )属性蛋白和转移侵袭相关功能蛋白的表达变化。 Transwell和MTT法对比各组细胞的体外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差异。摄碘试验进一步评价各组细胞体外摄碘能力的变化。制作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皮下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肿瘤质量以及对放射碘剂的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细胞模型相比,经ATRA 处理后,β-catenin Ser45、Y654以及GSK-3βSer9位点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遏制了β-catenin由胞质“入核”的效率,且上皮表型蛋白[包括E-钙黏素(E-cadherin)和细胞角蛋白(CK)18]表达转阳,而间质属性蛋白[包括波形蛋白( Vimentin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uPA )及其受体 uPAR、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则表达转阴,钠碘转运体( NIS)表达水平显著上升,ATRA处理后72 h,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分别下降39%和37%(均P<0.05),细胞摄碘能力增强3.5倍(P=0.007),这些变化趋势与阳性对照组细胞模型一致。 ATRA组小鼠较阴性对照组小鼠对131 I治疗更加敏感,肿瘤体积增长趋势被显著抑制(P=0.004),并显示与阳性对照组小鼠相似的131 I治疗趋势,ATRA组小鼠的平均瘤体质量也比阴性对照组减少47.8%(P=0.035),并与阳性对照组接近(P=0.091)。结论 ATRA能够通过遏制β-catenin核易位效率并降低其转录活性,增高NIS表达水平,改善未分化甲状腺癌同位素敏感性。
作者:兰玲;邓微;陈海翎;霍丽丽;邓丽丽;张国英;罗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或可能症状性学龄期癫痫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对2014年5—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癫痫专病门诊就诊的51例癫痫儿童(年龄为5~12周岁)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严格匹配的37名健康儿童,采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家长问卷( BRIEF)和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生态学执行功能各指标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并应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生态学执行功能各指标对癫痫患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结果(1)原发性或可能症状性癫痫儿童BRIEF量表总分(GEC)及行为管理指数(BRI)、元认知指数(MI)两个维度得分[分别为(62±12)分、(58±13)分、(63±12)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6±7)分、(44±6)分、(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或可能症状性学龄期癫痫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商数(ADQ)及其所属的独立因子、认知因子及社会自制因子得分[分别为(86±22)分、(32±17)分、(49±14)分、(41±16)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0±12)分、(59±14)分、(59±7)分、(68±10)分]( P<0.01)。(2)相关分析显示:BRIEF总分、BRI、MI及其所属的抑制、转换、感情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和任务监控因子与学龄期癫痫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商数( ADQ)及独立和社会自制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13~-0.741,P<0.05)。 BRIEF总分、BRI所属抑制因子、MI及其所属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和任务监控因子与认知因子呈负相关(r=-0.335~-0.437,P<0.05)。(3)多重逐步线性回归显示:BRI及其所属抑制因子、MI所属工作记忆因子是学龄期癫痫儿童适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原发性或可能症状性学龄期癫痫儿童存在全面性的生态学执行功能损害和社会适应能力减退;(2)学龄期癫痫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与其社会适应能力相关;其中生态学执行功能之BRI、抑制因子、工作记忆因子的损害是学龄期癫痫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减退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许向军;汪兰兰;周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条件下治疗颅内动脉瘤现状。方法第二炮兵总医院新纪元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实施颅内动脉瘤治疗共99例,其中包括介入治疗、开颅手术治疗、复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切换等多种治疗方式。结果99例中4例死亡,89例神经功能明显改善,4例稳定,1例加重,1例失访;94例随访3~675 d,其中4例动脉瘤复发,2例进行了二次手术。90例在后一次随访时仍达到完全栓塞或夹闭。结论在神经血管疾病复合手术室条件下实施颅内动脉瘤治疗是理想的选择。
作者:仇汉诚;张轶群;李晨;赵元立;赵继宗;姜卫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规范医务人员的临床医疗行为,为他们提供与时俱进、指导临床工作的信息,是临床指南的目的。个体化治疗或精准医学的前提也是在医者共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因此,指南的编写,必须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评估相关诊疗方法的利弊,形成推荐意见,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毛颖;周良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当今,基于单种细胞的组织工程构建或再生医学治疗已经无法满足组织结构和生理作用的模拟、组织稳定性和活力保持的要求。尤其是大块组织和滋养血管缺乏组织的构建和对缺血坏死组织的再生,亟待克服的困难是良好血液供给系统的建立。而组织良好的血供滋养不仅是再生治疗成功的关键[1],还要求其中的血管能拥有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管中及其周围的多样化细胞成分,以长期维持血管功能[2]。基于上述事实,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倾向联合应用多种细胞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再生医学治疗要求。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常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用于再生组织的诱导和组织预血管化。一方面,在内皮细胞参与下,新生血管网的形成则意味着组织有更好的血供滋养和更优的再生存活;另一方面,尽管内皮细胞是正常大小血管重要的功能细胞,但血管生理功能的稳定和维持离不开其固有血管间充质干细胞的存在。
作者:张磊;付炜;张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女,77岁,主因“间断发热4个月,活动后心悸、气短2周”于2014年10月28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未测,具体不详),偶伴咳嗽、咳白色黏痰,无腹痛。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查腹膜透析液常规示:有核细胞数320×106/L,多个核细胞0.80。初步诊断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予腹腔内注射万古霉素(1 g/次,每5天1次)+头孢哌酮(1 g)/舒巴坦(0.5 g),1次/d;口服氟康唑150 mg,1次/d。期间监测有核细胞数仍高[(110~450)×106/L],以多个核细胞为主(55%~60%),间断伴有中度发热(38.3~38.9℃)。3个月前出现高热,体温高39.2℃,多次查腹透液常规示有核细胞数增多(高480×106/L),以单核细胞为主,占60%~90%。腹腔CT平扫:腹盆腔积液,腹膜增厚性病变,腹腔内脂肪密度增高,腹腔肿大淋巴结,考虑腹膜炎可能性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示:右侧颈部Ⅳ区、肝门区、腹主动脉前、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短径0.5~1.3 cm;盆腔腹膜结节样、条状增厚,葡萄糖代谢增高。浅表淋巴结超声: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者1.6 cm ×1.1 cm。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T-SPOT )阳性。考虑结核可能性大,于3个月前(2014年7月24日)开始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异烟肼200 mg,1次/d+利福喷丁600 mg,1次/周)。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腹透液常规:有核细胞数92×106/L,单个核细胞43×106/L。2周前,患者轻微活动后心悸、气短,休息后可缓解,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可平卧。无呕血与黑便。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94×109/L,血红蛋白102 g/L,血小板118×109/L;血生化:丙氨酸转氨酶( ALT )3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109 U/L,白蛋白30 g/L。1周前血常规:白细胞2.7×109/L,血红蛋白91 g/L,血小板140×109/L,血生化:ALT 23 U/L,AST 71 U/L,白蛋白28.2 g/L。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作者:刘莉;贾志芳;王瑾;康磊;周福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周围性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周围性神经鞘瘤的超声图像及临床表现。结果31例患者中14例具有触压疼痛等临床症状,17例表现为无痛性浅表肿物。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30例,平均大小(2.9±1.6)cm;包膜完整,边界清,其中1例出现部分囊性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70%(21/30例)病变内无血流信号,30%有少量血流信号(9/30例);2例为多发病变。另1例术前超声检查显示为无回声,误诊为腱鞘囊肿。结论低回声,包膜完整,边界清,少或无血流信号是超声诊断神经鞘瘤的主要依据,部分病例超声可出现囊性变,少数为多发病变。
作者:焦卫平;陈述;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等,本刊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清楚以下事项:(1)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2)遗传背景或其来源;(3)微生物检测状况;(4)性别、年龄、体重;(5)质量等级及合格证书编号;(6)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健康状况;(8)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9)研究所遵循的实验动物保护条例名称以及颁布机构的名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针针刺委中穴、大肠俞穴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疼痛中枢和默认网络的改变。方法2015年1—2月从甘肃省中医院职工及学生中招募健康志愿者20例(右利手),在3.0 T磁共振扫描间针刺被试委中和大肠俞穴得气后留针,以同轴屏蔽线连接韩氏( HANS)电针仪。通过电针仪的通电( ON 60 s)和关闭( OFF 120 s)进行交替穴位刺激,采集任务态组块设计模式数据。以FSL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剔除2例头动>2 mm影像,对18例影像进行了数据处理。 Talairach图谱显示激活区域主要有颞叶外侧沟、双侧丘脑、双侧岛叶(BA 13)、缘上回(BA 40)、额叶中央前回等脑区( Z=5.5)。负激活区域主要集中在海马旁回、额中回、右侧扣带皮质、顶叶皮质等脑区( Z=7.0)。其中双侧岛叶、右侧缘上回激活及右侧扣带负激活均为疼痛矩阵的主要脑区;而双侧岛叶、左侧颞叶外侧沟正激活,双侧海马、右侧扣带皮质及额中回负激活等脑区为默认网络脑区。结论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其针刺镇痛机制可能是调节疼痛中枢、默认网络的状态。
作者:周晟;曹红霞;俞连春;金钰钧;贾润慧;温玉蓉;陈晓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应用替加环素治疗VAP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纳入79例患者(男83.5%),平均年龄84(65~100)岁。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39.1%)、铜绿假单胞菌(35.0%)和肺炎克雷伯菌(23.8%)。所有患者均接受替加环素治疗,其中54.4%的患者联合其他抗菌药物,35.4%为加倍剂量应用,抗生素应用的平均时间为9(2~22) d。治疗结束后,临床成功44例(55.7%),临床失败29例(36.7%),临床不确定6例(7.6%)。治疗结束28 d后,患者总体病死率为39.0%。亚组分析表明,临床成功率与APACHEⅡ评分是否<15相关( APACHEⅡ<15与APACHEⅡ≥15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72.2%和41.9%,P=0.007),同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替加环素是否使用加倍剂量(71.4%比47.1%,P=0.037),以及是否联合应用其他抗菌药物(67.4%比41.7%,P=0.022)。结论替加环素治疗VAP的老年危重症患者联合用药或使用加倍剂量均可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吕晓春;蔡国龙;许强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