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妮
目的 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2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比组患者采用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比组的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8.76±20.11)min、住院时间为(10.22±2.25)d,均短于对比组患者的(196.56±50.07)min、(21.07±6.5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较为显著,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恢复速度也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欣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肺宁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并发热、咳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小儿支气管炎并发热、咳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宁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后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50%(31/4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38/4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肺宁颗粒可显著缩短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发热、咳喘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霞;程春红;冯雪影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8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记录患者手术前后1、4、12周的视力情况,比较手术前后1、4、12周视力≥0.5的患者,观察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视力<0.1的12例,0.1~0.3的6例;术后1周视力<0.1的1例,0.1~0.3的3例,0.4~0.5的4例,≥0.5的10例;术后4周视力<0.1的1例,0.1~0.3的2例,0.4~0.5的2例,≥0.5的13例;术后12周视力<0.1的1例,0.1~0.3的1例,0.4~0.5的2例,≥0.5的14例,术后1、4、12周视力≥0.5的患者多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期间出现后囊破裂1例,虹膜出血3例,但并未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术后1周内有3例患者葡萄膜炎发作,经阿托品散瞳,球周注射甲强龙20 mg等对症治疗,数天后病情稳定,逐渐痊愈,未复发;术后出现的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经治疗后全部恢复.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作者:毛俊锋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检验在诊断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0例肺炎患儿设为观察组,依据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 分为阴性组(854例)、低滴度组(231例)和高滴度组(115例),并选取1200例无呼吸道感染的非肺炎患儿设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中阴性组、低滴度组、高滴度组的总IgE阳性率分别为41.10%、60.61%、76.52% 均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IgE阳性率随着滴度的升高而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阴性组、低滴度组、高滴度组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为(81.30±21.45)、(124.78±18.89)、(258.23±22.13)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38±7.57)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总IgE水平随着滴度的升高而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娇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促进临床安全、合理、规范使用抗肿瘤辅助药.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肿瘤病区180份恶性肿瘤化疗或放疗病历中抗肿瘤辅助药的品种、规格、销售金额、使用频度,分析抗肿瘤辅助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5~2017年抗肿瘤辅助用药分别占肿瘤科药品销售总额的35.66%、34.92%、34.11%.其中护胃抑酸药、止吐药、扶正祛邪中成药制剂销售额占比处于上升趋势,又以扶正祛邪中成药制剂销售金额高,护胃抑酸药用药频度(DDDs)高.180份病历中存在溶剂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规范、超疗程用药等不合理现象.结论 本院抗肿瘤辅助用药占总销售金额比例较高,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需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保障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经济、规范的治疗.
作者:孙燕芬;丁晓瑜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随访模式,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
作者:徐继国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前肌力评分为(2.42±1.24)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31.23±4.5)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48.45±5.6)分;护理后肌力评分为(4.21±0.52)分,NIHSS评分为(12.57±2.4)分,ADL评分为(23.78±1.7)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肌力评分为(2.51±1.04)分,NIHSS评分为(30.78±3.6)分,ADL评分为(47.38±4.9)分;护理后肌力评分为(3.35±0.31)分,NIHSS评分为(21.57±1.4)分,ADL评分为(32.87±2.27)分.护理后,两组患者肌力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1例,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0例,肢体功能恢复率65.52%.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能力的恢复,能够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神经系统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晓玉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筛查和免疫治疗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实施过敏原筛查和免疫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过敏原筛查、免疫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高乐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明确阿魏酸(FA)是否具有抑制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并分别用磷酸盐(PBS)缓冲液和FA滴眼液进行治疗,通过角膜组织铺片及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以及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并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qPCR)检测角膜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FA治疗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为(31.12±5.88)%,低于PBS对照组的(50.12±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治疗组巨噬细胞数量为(46.67±4.20)105个/g,少于PBS对照组的(86.75±5.10)105个/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治疗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趋化因子2(C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分别为(3.12±0.37)pg/ml、(12.45±1.15)ng/ml、(5.11±0.58)ng/ml,均少于PBS对照组的(5.32±0.46)pg/ml、(17.12±1.56)ng/ml、(10.32±0.7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BS相比,FA能够明显抑制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发育,减少巨噬细胞浸润,抑制IL-6、CCL2和MMP-9等炎症因子表达.FA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为炎症相关性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策略.
作者:孙晓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组织蛋白酶D(CTSD)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参与神经炎症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PP/PS1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中CTSD的mRNA和蛋白水平差异;构建Ctsd敲除鼠模型,检测其脑组织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mRNA水平,检测脑中核因子 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PP/PS1小鼠中CTSD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WT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sd敲除小鼠中促炎因子显著增加,抑炎因子显著减少,NF-κB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CTSD在AD模型小鼠体内明显减少;CTSD可通过调控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表达水平并可能通过调控NF-κB通路而影响AD的神经炎症反应.
作者:马琪林;井初雅;吕哲;郑良城;洪甘济;方杰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生骨片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OVCF老年患者,按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VP联合生骨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高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能下床活动时间和Oswestry指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随访1年内骨折再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两组椎体中线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能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Oswestry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内骨折再发生率4.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联合生骨片治疗OVCF老年患者,在改善脊柱侧弯程度、提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提前下地活动时间、改善功能障碍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文超;黄黎;王理德;唐荣德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10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2例)与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0.12±9.05)分高于对照组的(56.75±5.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率4.96% 低于对照组1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低血压的效果突出,可以显著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吕超群;李瑾;罗小花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的影响,评价护理措施.方法 68例急性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明显高于常规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有效纾解其自身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梅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改良双J管置入法在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26例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均采用7号丝线绑扎金属导丝的改良双J管置入法经后腹腔镜行肾盂及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观察患者改良双J管置入情况、置管用时、拔除尿管及双J管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26例患者采取改良双J管置入法放置双J管全部获得成功,置管用时1~3 min,术后2~3 d复查腹部平片检查双J管留置位置正常,无移位或滑脱.术后3~5 d拔除尿管,除肾内结石残留者外其余患者均于术后4周拔除双J管,无发热及漏尿.随访2~48个月,无肾盂、输尿管狭窄及梗阻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下改良双J管置入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畅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纤维桩辅助固位高嵌体修复后牙短冠的效果.方法 106例大面积缺损短冠后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全瓷高嵌体修复,观察组采用纤维桩辅助固位全瓷高嵌体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桩辅助固位高嵌体修复后牙短冠的效果显著,能紧密连接修复体和基牙,达到良好修复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艳艳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urke吞咽障碍量表评分(Burke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7.5% 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urk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urk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NIHSS评分(2.2±1.2)分、Burke评分(0.6±0.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4±1.0)、(3.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SWAL-QOL评分(97.2±2.6)分高于对照组的(77.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昭民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71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间歇组(采用NIPPV,36例)与持续组(采用NCPAP,35例).比较两组治疗3 d后血气变化、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开奶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PaO2、PaCO2、FiO2均明显改善,且间歇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持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组呼吸机使用时间(76.24±5.91)h、氧疗时间(86.19±5.01)h明显短于持续组的(98.33±9.73)、(106.84±10.4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组开奶时间(47.18±6.10)h明显早于持续组的(54.37±5.0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组并发症发生率13.89%(5/36)明显低于持续组的34.29%(1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能有效缩短NRDS患儿治疗时间,且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治疗中患儿出现CO2潴留、腹胀等并发症出现,改善预后,可临床推广.
作者:张敏敏;刘存勇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对血管腔内腹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方法 30例行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在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进行,同时在手术完成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总出院率为100.00%,治疗、护理效果较为优异.结论 针对行血管腔内腹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尚春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付海龙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8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新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治疗期间,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孙悦玲 刊期: 2018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