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斌;姚敏
目的:探讨应用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掌侧及背侧入路切开复位、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18个月,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2周,平均愈合时间10.6周。根据Dienst等功能评估表进行评定:优26例,良9例,差3例。结论 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利于复杂骨折的解剖复位、更多骨块坚强固定及大程度保留腕关节功能。
作者:刘卓;孙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66例新生儿进行了婴幼儿早期行为干预的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养育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全人格培养的个体化指导。婴儿2个月内时由其父母填写人格量表,对1~4个月及2.5~3岁阶段进行儿童气质量表的评定并进行比较,对2.5~3岁阶段进行人格发展趋向量表(PTSC)及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定。结果对于1~4个月的婴幼儿两组儿童气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2.5~3岁的婴幼儿,干预组儿童气质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神经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人格发展趋向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行为干预可有效促进婴幼儿的健康人格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虹;吴红媛;程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妊娠期糖尿病(GDM)已成为严重危害孕产妇健康和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的发生与孕妇脂质代谢障碍、遗传因素、孕妇及胎盘血管内皮损伤有密切关系,并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分子、组织、器官和系统改变与遗传因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由于氧化应激引起的血管内皮病变,进而导致胎盘低灌注状态,胎盘和脐带供血、供氧不足,是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发生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主要原因。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讨论氧化应激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艳;邹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38例均经过X线检查的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法进行HLA-B27检测,计算各项诊断性能指标,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3.1%、91.3%、0.824。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0.05),而且吻合度较好(к=0.885>0.7)。另外有7例(3.5%)AS患者X线检查正常而HLA-B27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AS的诊断价值较高,适合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张静;何其瑞;金玉林;周小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除1例中转开腹外,其余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6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 ml,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21 h。术后均未发生出血、切口感染以及排尿障碍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9 d。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14个月复发并肝转移,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复发、转移等并发症。结论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术后不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马美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60例患有病毒性脑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阿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如脱水降颅压、激素、退热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提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小后遗症的发生率,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方法。
作者:王昆;刘新生;冯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显微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全切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手术均具有显著疗效,且各有利弊,而神经内镜手术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更少,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余孔谋;李成林;梁上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认知电位P300与智力残疾之间的关系。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收集6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精神发育迟滞组),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智力残疾程度评定,并进行认知电位P300检测,与40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精神发育迟滞组P300潜伏期(584.58±149.72)ms较对照组(332.65±37.78)ms显著延长(P<0.01), P300波幅降低(P<0.01)。②经Pearson相关分析,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总分与P300潜伏期正向相关(r=0.405, P<0.05)。结论 P300可作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以及判断其社会适应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
作者:谢志兵;蔡华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异常,呼吸道的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加之下颌松弛,舌根后坠引起呼吸道梗阻。另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多在伤后有呕吐症状,呕吐物易引起堵塞,使患者缺氧,颅内压升高,加重患者病情。行气管切开是治疗的有效措施,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加强气管套管护理,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是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周密精细,能降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7例颅内肿瘤患者,均予以护理干预,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稳定生理体征。
作者:杨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依托咪酯伍用丙泊酚和芬太尼无痛人流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60例。两组:麻醉诱导前2 min先给芬太尼1μg/kg,1%丙泊酚静脉推注至患者角膜反射消失,Ⅰ组患者停止注药且手术开始,术中体动追加1%丙泊酚;Ⅱ组患者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 mg/kg手术开始,术中体动追加1%丙泊酚。结果Ⅱ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血液流变学较Ⅰ组稳定。体动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依托咪酯伍用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较合理的方法。
作者:李甲莲;莫宝昆;宋文平;吴世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茂华;叶彬;黎小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基层医院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医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半年复发率为6.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1.8%,半年复发率为15.1%,观察组临床效果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可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基层医院易开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利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5例,分别给予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以及两者联合。连续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C组降压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A组82.86%和B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且安全性高,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和借鉴。
作者:陈芳;李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手术对于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良性卵巢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更利于患者接受。
作者:钟丽君;王永周;汪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理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羊水异常以及胎膜早破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孕妇围生儿出现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儿的几率相较对照组也更高(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产儿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因而需要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尽可能的减少孕妇在妊娠期的并发症,同时减少产儿的死亡率,保证孕妇和产儿的健康。
作者:伍永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治疗中针灸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90例实施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再此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加上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晓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和重点是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健康教育已被各国及地区的政府、卫生部门和医学界作为改善和管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全程健康教育在银屑病防治中主要是以提高银屑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使银屑病患者掌握更多医学知识及健康促进手段,促进康复,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针对不良治疗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系统的检测、评估、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1]。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就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延长缓解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②增进患者与医生间的沟通交流,改善医患关系。③促进临床银屑病治疗的规范化程度与整体的治疗水平共同提高。
作者:张朝晖;李振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equesne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提升患者膝关节康复效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袁瑞利;罗少英;吕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红细胞输注的疗效,以提高红细胞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3年红细胞输注患者185例的病案,记录输血前后血色素,红细胞输注量,计算血色素(Hb)改变值。结果输注前Hb检测率为93.5%,输注后Hb检测率为81.1%。输血前后Hb外科患者较高,内科较低。内科患者红细胞输注量略有增加。内科输血Hb改变值优于外科输血(P<0.05)。结论应加强对患者输血前后Hb的检测,客观分析红细胞输注适应证,评价输注后疗效。
作者:涂源泉;张婵;梁格为;车忠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