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李皓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综合调查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风险进行调查统计,并根据存在的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防范控制。结果未实施针对性防范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调查显示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达20起,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护理工作流程不规范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下降,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结论供应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余艺英;苏秀凤;黄少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5.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骨折及早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患者负重时间短,是目前临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佳方法。
作者:付振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方法8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韩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常见抗菌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选取6种较为常见的抗菌中药,采用水提法提取浓度至1 g/ml,后采用稀释方法对上述抗菌中药100株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结果黄连、连翘及大黄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效的抑菌作用,并以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而同一种中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菌株可表现出几乎一致的抑菌活性。结论现临床上几种较为常见的抗菌中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效的抑菌作用,且对防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120例有剖宫产史的二次剖宫产产妇,根据其首次剖宫产术式将其分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传统组)42例、新式剖宫产组(新式组)40例及改良新式剖宫产组(改良组)38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感染及腹腔粘连程度等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稍微低于新式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腹腔粘连程度较传统组及新式组较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产妇进行二次剖宫产,其所用手术时间较短,切口感染率及腹腔粘连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范鹏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偏瘫、失语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颅脑外伤术后出现偏瘫、失语的患者共31例,均采取康复护理,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患者语言障碍评分和肢倦乏力评分较康复护理前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康复护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偏瘫、失语的患者中能促进肢体及语言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满翠;孙宏帅;伊淑玲;刘玉华;葛立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气管主支气管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肿瘤。对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在AW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VR)、肺透明化重建(VR)和仿真内窥镜(CTVE)软件对图像重建数据行后处理重建,分别得到MPVR、VR和CTVE图像,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8例,11例分布在气管,4例分布在左主支气管,5例分布在右主支气管;管腔内窄基底结节6例,管腔内宽基底结节14例;生长不规则11例,成环状生长3例,偏心生长6例;6例向管腔内突出未向外浸润,4例轻度向外浸润,10例向外浸润并与相邻结构粘连;平滑肌肉瘤密度均匀,中度强化,脂肪瘤为低密度影,不强化,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强化不均匀。结论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能够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帮助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权生;刘华;杨鹏;吴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分析临床护理是否存在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1例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观察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表现,包括患者的意识、表情、呼吸,并且采取测定中心静脉压等护理方法。结果21例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均被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在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采取临床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几率,使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上升,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揣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细致护理对肺癌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放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致护理,观察期为6周,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比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放疗患者住院期间开展相应的细致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
作者:牛慧;姜蕾;贾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宫颈锥切术(冷刀)与Leep刀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效果。方法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两组,每组28例,康复组采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接受治疗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eep刀进行切除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更具优势,虽然在疗效上冷刀和Leep刀并没有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时间等项目上Leep刀更具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蔡春燕;谭凤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诊断造影剂肾病(CI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0例行血管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前后血清肌酐(Scr)值的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每组50例。分别检测两组造影前24 h内、造影后8、24、48 h CysC的水平,对比两组造影前后血清CysC的变化情况,评估CysC在CI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CIN组患者的血清CysC在造影后8 h时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随后下降,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CIN组相应时间点相比, CIN组患者的血清CysC也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N组患者的血清CysC在造影前及造影后24 h与相应时间点的血清肌酐呈正相关(r=0.870、0.715)。结论在CIN患者中,血清CysC能比血肌酐更早地反映肾功能的损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淦桐;曾勇;练雄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00例前置胎盘产妇,根据是否为瘢痕子宫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为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对照组为单纯前置胎盘产妇,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胎盘植入以及子宫切除率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52.0%、胎盘植入40.0%、术中出血量(1627.3±285.6)ml以及手术时间(67.9±11.1)min相比于对照组12.0%、8.0%、(861.4±186.9)ml以及(29.7±4.4)min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切除率10.0%、休克10.0%、血管内凝血12.0%相比于对照组0、4.0%、2.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早产58.0%相比于对照组2.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窘迫、死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为妊娠晚期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母婴妊娠结局受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影响很大,临床极易并发产后出血、胎盘植入等并发症,产前应当采取重点关注,必要时可进行子宫切除处理。
作者:白幼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30例37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内翻角度。结果术后1年的HSS评分为(79.22±6.69)分,明显高于术前(50.26±8.63)分,内翻角度为(1.19±1.59)°,明显低于术前(12.06±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矫正膝关节内翻畸形,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
作者:武豪杰;王晓;张永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单纯锁骨内固定与联合肩胛颈内固定治疗浮肩损伤疗效。方法35例行手术治疗的浮肩损伤患者,通过内固定方式归为单纯锁骨内固定组(A组22例)和锁骨联合肩胛骨双内固定组(B组13例),采用Rowe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分析两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钢板断裂断钉及感染等并发症。功能评分两组疗效良好。结论浮肩损伤破坏了上肩胛带复合体的稳定性,如存在不可接受的骨折移位,切开复位固定1或2处断裂是有必要的。
作者:熊健;安荣泽;赵振营;王国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经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42例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显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良池;况杭;胡富裕;张大川;赵继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48例CMV肝炎患儿以入院时未予治疗前血CMV-DNA拷贝数≤1×104为组Ⅰ(25例),>1×104为组Ⅱ(23例),同时选择同期行体检的35例健康婴儿作为正常组,分析三组婴儿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48例CMV肝炎患儿中合并心肌损伤35例,占72.9%。心电图异常15例,分别为窦性心动过速11例, ST-T改变3例,房性早搏1例。组Ⅰ、组Ⅱ患儿治疗前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Ⅱ较组Ⅰ患儿AST、CK、CK-M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组Ⅱ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AST、CK、CK-MB、LHD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正常组心肌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肝炎患儿易发生心肌损伤,病毒负荷越大,心肌损伤越重;其心电图改变多为非特异性,可通过CK-MB等心肌酶检测早期发现。给予及时治疗,心肌损伤绝大部分可恢复正常。
作者:汤昔康;李汝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索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以番茄红素灌胃治疗,并建立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小鼠整体外观、组织形态变化以及各组小鼠肝脏匀浆中谷草转氨酶( AST )、谷丙转氨酶( ALT )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肝脏的治疗作用。结果番茄红素对小鼠营养状态、应激能力等有所提升,可以降低肝组织AST、ALT活力,并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结论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蔡丽梅;李嘉慧;肖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红细胞输注的疗效,以提高红细胞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3年红细胞输注患者185例的病案,记录输血前后血色素,红细胞输注量,计算血色素(Hb)改变值。结果输注前Hb检测率为93.5%,输注后Hb检测率为81.1%。输血前后Hb外科患者较高,内科较低。内科患者红细胞输注量略有增加。内科输血Hb改变值优于外科输血(P<0.05)。结论应加强对患者输血前后Hb的检测,客观分析红细胞输注适应证,评价输注后疗效。
作者:涂源泉;张婵;梁格为;车忠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的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为其进行超早期溶栓及溶栓后的护理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结果70例患者中36例患者完全康复,34例患者经过后续的康复治疗,随访6个月,全部生活自理。患者从进入病区至第1次溶栓药物输注完毕时间为(90±10)min。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的护理流程科学、严谨、无缝隙,为脑梗死溶栓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探索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法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396例足月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8例。观察组均应用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法,对照组均应用传统托肛会阴保护法。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会阴裂伤率、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h出血量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会阴撕裂Ⅱ度裂伤率为2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64%,会阴完整率为6.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两组均无Ⅲ度裂伤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 h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方式进行分娩,其操作比较方便、可以产生较好的会阴保护效果,过程安全有效,符合自然分娩理念,有利于母婴健康,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慧;梁江;邱小容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