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梁江;邱小容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肠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超声首诊并通过随访证实的肠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腹部超声及高频超声探头联合扫查,依次探查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及脐周,观察有无包块,肠管有无扩张,肠管壁有无增厚,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肠间隙及腹腔内有无积液。结果105例患者中,肠壁肿块或腹腔内包块和腹腔积液或肠间隙积液是常见的超声阳性表现,其次为肠管扩张,腹膜增厚检出率低。结论超声显像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方便快捷,结合病史,有意识地进行肠道超声检查,可以首先发现一些疾病初期的表现及某些特征性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玮;陈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抚触法护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抚触护理和一般常规护理,并于出生时、出生42 d及出生后4个月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身长、体重和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方面的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42 d及4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系统的抚触可以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作者:胡殿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依托咪酯伍用丙泊酚和芬太尼无痛人流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60例。两组:麻醉诱导前2 min先给芬太尼1μg/kg,1%丙泊酚静脉推注至患者角膜反射消失,Ⅰ组患者停止注药且手术开始,术中体动追加1%丙泊酚;Ⅱ组患者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 mg/kg手术开始,术中体动追加1%丙泊酚。结果Ⅱ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血液流变学较Ⅰ组稳定。体动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依托咪酯伍用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较合理的方法。
作者:李甲莲;莫宝昆;宋文平;吴世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446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根据B超检查羊水指数将患者分为羊水过少组(84例)和羊水正常组(362例)。观察两组患者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率、宫内感染发生率、羊水胎粪污染、低体重儿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根据观察结果选择正确分娩方式,羊水过少组患者剖宫产占46.4%,羊水正常组患者剖宫产占20.4%,两组在分娩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宫内感染、羊水胎粪污染、低体重儿发生率均高于羊水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组新生儿Apgar评分≤7指标高于羊水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且羊水过少时对妊娠影响较大,宫内胎儿状况可能危急,应在分娩过程中严格监护,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刘文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的临床方法及价值。方法92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6例,在第二产程延长或者出现胎儿窘迫时观察组采用胎头吸引助产,参考组采用产钳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助产成功率、失血量、无痛分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胎位异常多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较高,操作方便,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利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显微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全切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手术均具有显著疗效,且各有利弊,而神经内镜手术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更少,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余孔谋;李成林;梁上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耳鸣、耳聋是常见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患此病的更多,本文从中医理论来剖析此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原则,以便和同仁们进行交流。
作者:李文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引导下食管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0例患者在DSA引导下经口腔植入国产带膜支架的护理体会。结果30例患者DSA引导成功,都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顺利植入支架。结论掌握正确的DSA引导,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时秀霞;李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联合术后伽玛刀治疗窦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窦旁脑膜瘤患者,给予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联合术后伽玛刀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其中22例行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9.09%。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联合术后伽玛刀治疗窦旁脑膜瘤疗效确切,有利于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胜斌;姚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60例患有病毒性脑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阿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如脱水降颅压、激素、退热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提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小后遗症的发生率,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方法。
作者:王昆;刘新生;冯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红细胞输注的疗效,以提高红细胞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3年红细胞输注患者185例的病案,记录输血前后血色素,红细胞输注量,计算血色素(Hb)改变值。结果输注前Hb检测率为93.5%,输注后Hb检测率为81.1%。输血前后Hb外科患者较高,内科较低。内科患者红细胞输注量略有增加。内科输血Hb改变值优于外科输血(P<0.05)。结论应加强对患者输血前后Hb的检测,客观分析红细胞输注适应证,评价输注后疗效。
作者:涂源泉;张婵;梁格为;车忠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妊娠期糖尿病(GDM)已成为严重危害孕产妇健康和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的发生与孕妇脂质代谢障碍、遗传因素、孕妇及胎盘血管内皮损伤有密切关系,并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分子、组织、器官和系统改变与遗传因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由于氧化应激引起的血管内皮病变,进而导致胎盘低灌注状态,胎盘和脐带供血、供氧不足,是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发生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主要原因。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讨论氧化应激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艳;邹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综合调查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风险进行调查统计,并根据存在的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防范控制。结果未实施针对性防范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调查显示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达20起,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护理工作流程不规范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下降,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结论供应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余艺英;苏秀凤;黄少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equesne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提升患者膝关节康复效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袁瑞利;罗少英;吕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施行个体化延续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对照组中的患者除了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两项指标外,其他的指标得分都低于实验组的得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个体化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实现对高血压护理的延伸性和持续性。
作者:季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以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顺产组(72例)和剖宫产组(30例),比较两组产妇骨盆肌力评分。结果阴道顺产组中肌力≤3分者51例,占70.8%;肌力≥4分者21例,占29.2%;平均肌力评分为(3.4±1.3)分;剖宫产组产妇肌力≤3分者13例,占43.3%;肌力≥4分者17例,占56.7%;平均肌力评分为(4.2±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及剖宫产均会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产生影响,但阴道顺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因而,分娩后应及早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有效的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
作者:温延丽;张振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73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6例(X线)、研究组37例(CT)。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检查结果,并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77.78%相比,研究组诊断符合率94.59%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价值较大,符合率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家才;温琳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及ICU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本院综合性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目前ICU护士的压力较大,处于中等水平。ICU护士的压力大小与学历或年龄关系不明显,与护龄有明显关系。结论要尽可能的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设施配备完整,大限度的降低医疗器械的噪音。以有效减轻ICU护士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贾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认知电位P300与智力残疾之间的关系。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收集6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精神发育迟滞组),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智力残疾程度评定,并进行认知电位P300检测,与40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精神发育迟滞组P300潜伏期(584.58±149.72)ms较对照组(332.65±37.78)ms显著延长(P<0.01), P300波幅降低(P<0.01)。②经Pearson相关分析,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总分与P300潜伏期正向相关(r=0.405, P<0.05)。结论 P300可作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以及判断其社会适应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
作者:谢志兵;蔡华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66例新生儿进行了婴幼儿早期行为干预的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养育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全人格培养的个体化指导。婴儿2个月内时由其父母填写人格量表,对1~4个月及2.5~3岁阶段进行儿童气质量表的评定并进行比较,对2.5~3岁阶段进行人格发展趋向量表(PTSC)及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定。结果对于1~4个月的婴幼儿两组儿童气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2.5~3岁的婴幼儿,干预组儿童气质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神经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人格发展趋向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行为干预可有效促进婴幼儿的健康人格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虹;吴红媛;程黎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