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温延丽;张振武

关键词:顺产, 剖宫产, 早期盆底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以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顺产组(72例)和剖宫产组(30例),比较两组产妇骨盆肌力评分。结果阴道顺产组中肌力≤3分者51例,占70.8%;肌力≥4分者21例,占29.2%;平均肌力评分为(3.4±1.3)分;剖宫产组产妇肌力≤3分者13例,占43.3%;肌力≥4分者17例,占56.7%;平均肌力评分为(4.2±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及剖宫产均会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产生影响,但阴道顺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因而,分娩后应及早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有效的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产科联合ICU救治孕产妇危急重症临床分析

    目的:对产科联合重症监护室(ICU)救治危急重症孕产妇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23例危急重症孕产妇,均经产科与ICU联合救治,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孕产妇转入ICU的原因主要是妊娠期高血压、产科出血以及合并重症肺炎等;有19例实施剖宫产(82.61%),4例阴道分娩(17.39%);25例围生儿中,6例死亡,其中有3例为胎死宫内,2例为家属终止妊娠,1例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围生儿死亡率为24.00%(6/25)。结论对危急重症孕产妇实施产科联合ICU救治,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简凤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基层医院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医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半年复发率为6.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1.8%,半年复发率为15.1%,观察组临床效果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可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基层医院易开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利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观察抚触法护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抚触护理和一般常规护理,并于出生时、出生42 d及出生后4个月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身长、体重和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方面的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42 d及4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系统的抚触可以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作者:胡殿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的临床方法及价值。方法92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6例,在第二产程延长或者出现胎儿窘迫时观察组采用胎头吸引助产,参考组采用产钳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助产成功率、失血量、无痛分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胎位异常多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较高,操作方便,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利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胱抑素C在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诊断造影剂肾病(CI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0例行血管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前后血清肌酐(Scr)值的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每组50例。分别检测两组造影前24 h内、造影后8、24、48 h CysC的水平,对比两组造影前后血清CysC的变化情况,评估CysC在CI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CIN组患者的血清CysC在造影后8 h时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随后下降,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CIN组相应时间点相比, CIN组患者的血清CysC也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N组患者的血清CysC在造影前及造影后24 h与相应时间点的血清肌酐呈正相关(r=0.870、0.715)。结论在CIN患者中,血清CysC能比血肌酐更早地反映肾功能的损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淦桐;曾勇;练雄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以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顺产组(72例)和剖宫产组(30例),比较两组产妇骨盆肌力评分。结果阴道顺产组中肌力≤3分者51例,占70.8%;肌力≥4分者21例,占29.2%;平均肌力评分为(3.4±1.3)分;剖宫产组产妇肌力≤3分者13例,占43.3%;肌力≥4分者17例,占56.7%;平均肌力评分为(4.2±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及剖宫产均会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产生影响,但阴道顺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因而,分娩后应及早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有效的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

    作者:温延丽;张振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3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30例患者给予复方地芬诺酯片联合乳酶生片和四神丸治疗,30例患者均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多数腹泻属于功能性腹泻,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了复方地芬诺酯片联合乳酶生和四神丸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确切。

    作者:李玉香;张淑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5例,分别给予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以及两者联合。连续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C组降压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A组82.86%和B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且安全性高,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和借鉴。

    作者:陈芳;李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肛门镜下注射聚桂醇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肛门镜下注射聚桂醇对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出血性内痔患者2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聚桂醇注射)126例,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122例;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与体征变化,并记录术后的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后止血有效率均达到100.0%,但术后肛门内胀痛、肛缘水肿、尿潴留、术后2~6个月便血复发及肛门内硬结伴排便困难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镜下聚桂醇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优于消痔灵注射,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起寿;刘成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超声诊断及漏诊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OVSS)的超声表现及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OVSS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分析漏诊原因。结果10例阴道斜隔综合征中,4例超声检查漏诊,仅提示双子宫或纵隔子宫,其中伴有阴道及宫腔积液3例,未见宫腔积液伴有阴道囊肿1例;6例超声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表现为双子宫或纵隔子宫、双宫颈、斜隔侧阴道腔及宫腔积液;6例均伴斜隔侧肾脏缺如,漏诊4例肾脏情况不明。结论 OVSS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可以作为OVSS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翠平;姜伟;卫红艳;范丽萍;庞慧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合理饮食、限制饮酒并戒烟,对照组口服一清胶囊治疗,2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本院中成药制剂慢性咽炎合剂,3次/d,20 ml/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喉镜检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6, P<0.05);观察组喉镜疗效为90.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8, P<0.01)。观察组咽干不适、咽异物感、咳嗽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45、6.519、6.829, P<0.05)。结论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慢性咽炎患者不适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及喉镜疗效,无明显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锡丰;陈兆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88例瘢痕子宫患者,对其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88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试产40例,阴道分娩27例,阴道试产成功率为45.5%,产后出血量为180~580 ml。结论做好瘢痕子宫的临床观察,并根据产妇阴道的具体情况而决定采用适合的分娩方式。

    作者:刘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氧化应激和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GDM)已成为严重危害孕产妇健康和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的发生与孕妇脂质代谢障碍、遗传因素、孕妇及胎盘血管内皮损伤有密切关系,并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分子、组织、器官和系统改变与遗传因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由于氧化应激引起的血管内皮病变,进而导致胎盘低灌注状态,胎盘和脐带供血、供氧不足,是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发生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主要原因。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讨论氧化应激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艳;邹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药物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胸腔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随访期内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存活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确切安全,同时远期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秋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前术中护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术前术中护理措施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成功治疗的促进作用。方法5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TUVP)患者,对其实施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中人文护理、严密病情观察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50例患者术前达到佳心理状态,手术顺利,术后2例发生术后出血,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顺利,术后患者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频、尿急、尿潴留等症状改善。结论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术前、术中护理可以使患者以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对TUVP的成功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胃炎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两组临床效果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62%(55/49)显著优于对照组81.36%(4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DS、SAS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治疗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向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恐惧评分(2.2±0.6)分、疼痛评分(2.1±0.2)分、情绪不安评分(1.6±0.5)分,均低于对照组恐惧评分(3.4±0.5)分、疼痛评分(3.3±0.7)分、情绪不安评分(2.9±0.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胃肠外科管道护理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爱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开胸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开胸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影响。方法76例开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取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照组采取标准疼痛护理管理,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结果使用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平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度、剧烈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可以加强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对患者康复速度有着较大的影响。

    作者:杨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时机与康复措施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价值。方法对25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措施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254例患者均有偏瘫,瘫肢肌力增加Ⅲ级的66例,增加Ⅱ级以上的132例,增加Ⅰ级的56例。109例患者失语,其中能说出整句子49例,能说正确单词或字的52例,无变化8例。未见因早期康复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的病例,避免了各种继发症和废用综合征。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宜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使患者早恢复生活与劳动能力。

    作者:李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索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以番茄红素灌胃治疗,并建立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小鼠整体外观、组织形态变化以及各组小鼠肝脏匀浆中谷草转氨酶( AST )、谷丙转氨酶( ALT )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肝脏的治疗作用。结果番茄红素对小鼠营养状态、应激能力等有所提升,可以降低肝组织AST、ALT活力,并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结论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蔡丽梅;李嘉慧;肖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