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胡向云

关键词:慢性胃炎, 护理干预,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胃炎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两组临床效果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62%(55/49)显著优于对照组81.36%(4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DS、SAS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治疗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与奥扎格雷钠的联合疗法对脑血栓进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16例脑血栓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LWMH)联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缓解情况以及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及血小板的粘附率等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WMH有着显著的抗凝作用,而奥扎格雷钠则可抑制血栓素A2(TXA2)的活性,从而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两者联用在治疗脑血栓方面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大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腹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肠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肠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超声首诊并通过随访证实的肠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腹部超声及高频超声探头联合扫查,依次探查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及脐周,观察有无包块,肠管有无扩张,肠管壁有无增厚,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肠间隙及腹腔内有无积液。结果105例患者中,肠壁肿块或腹腔内包块和腹腔积液或肠间隙积液是常见的超声阳性表现,其次为肠管扩张,腹膜增厚检出率低。结论超声显像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方便快捷,结合病史,有意识地进行肠道超声检查,可以首先发现一些疾病初期的表现及某些特征性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玮;陈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鸟巢式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新生儿疼痛评分、平均出箱时间、新生儿身体发育基本状况3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加鸟巢式护理能缩短新生儿出箱时间,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改善新生儿出生后的基本身体发育。

    作者:裴小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优于对照组70.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8%,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9%,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梁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和心理因素研究

    目的:为提高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对肠激综合征患者的个性和心理因素进行研究。方法6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正常体检的61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分别进行进行艾森克(EPQ)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神经质(E),精神质(P),性格内外向(N),掩饰质(L)及SCL-90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性、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的各项差异。结果观察组的E、P、N、L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性、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正常人相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个性及心理因素存在明显的特异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

    作者:刘建庄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合理饮食、限制饮酒并戒烟,对照组口服一清胶囊治疗,2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本院中成药制剂慢性咽炎合剂,3次/d,20 ml/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喉镜检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6, P<0.05);观察组喉镜疗效为90.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8, P<0.01)。观察组咽干不适、咽异物感、咳嗽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45、6.519、6.829, P<0.05)。结论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慢性咽炎患者不适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及喉镜疗效,无明显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锡丰;陈兆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颈锥切术(冷刀)与Leep刀宫颈锥切术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宫颈锥切术(冷刀)与Leep刀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效果。方法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两组,每组28例,康复组采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接受治疗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eep刀进行切除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更具优势,虽然在疗效上冷刀和Leep刀并没有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时间等项目上Leep刀更具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蔡春燕;谭凤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120例有剖宫产史的二次剖宫产产妇,根据其首次剖宫产术式将其分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传统组)42例、新式剖宫产组(新式组)40例及改良新式剖宫产组(改良组)38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感染及腹腔粘连程度等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稍微低于新式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腹腔粘连程度较传统组及新式组较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产妇进行二次剖宫产,其所用手术时间较短,切口感染率及腹腔粘连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范鹏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剂量依托咪酯伍用丙泊酚和芬太尼无痛人流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小剂量依托咪酯伍用丙泊酚和芬太尼无痛人流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60例。两组:麻醉诱导前2 min先给芬太尼1μg/kg,1%丙泊酚静脉推注至患者角膜反射消失,Ⅰ组患者停止注药且手术开始,术中体动追加1%丙泊酚;Ⅱ组患者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 mg/kg手术开始,术中体动追加1%丙泊酚。结果Ⅱ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血液流变学较Ⅰ组稳定。体动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依托咪酯伍用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较合理的方法。

    作者:李甲莲;莫宝昆;宋文平;吴世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术后开展延续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168例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均接受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月经恢复正常者58例(69.0%),疾病认知良好者69例(82.1%),对护理满意者82例(97.6%),无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患者开展宫腔镜手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良好促进预后恢复,改善疾病认知程度,抑制并发症并提升临床满意度,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48例CMV肝炎患儿以入院时未予治疗前血CMV-DNA拷贝数≤1×104为组Ⅰ(25例),>1×104为组Ⅱ(23例),同时选择同期行体检的35例健康婴儿作为正常组,分析三组婴儿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48例CMV肝炎患儿中合并心肌损伤35例,占72.9%。心电图异常15例,分别为窦性心动过速11例, ST-T改变3例,房性早搏1例。组Ⅰ、组Ⅱ患儿治疗前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Ⅱ较组Ⅰ患儿AST、CK、CK-M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组Ⅱ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AST、CK、CK-MB、LHD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正常组心肌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肝炎患儿易发生心肌损伤,病毒负荷越大,心肌损伤越重;其心电图改变多为非特异性,可通过CK-MB等心肌酶检测早期发现。给予及时治疗,心肌损伤绝大部分可恢复正常。

    作者:汤昔康;李汝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胸部术后情感障碍患者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患者情感障碍问题。方法对36例胸部手术后出现各种不同程度情感障碍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干预及治疗,纠正患者的心理问题。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32例使用上述方法效果良好,4例患者治疗有效后2~3 d内症状复发,但较首次出现症状明显要轻,经心理安抚治疗后均痊愈。结论胸部手术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的一般手术,合理的干预治疗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此类情况出现。

    作者:李学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36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肝囊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开窗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创伤小、恢复快,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肝功能,治疗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肝囊肿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观察组)纳入本次研究,另取同期4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空腹静脉血免疫球蛋白水平,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清IgG、IgA水平更低, IgM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大多伴有免疫功能低下与紊乱状况,通过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有效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因而测定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来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敏华;唐莉;祝俭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胃炎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两组临床效果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62%(55/49)显著优于对照组81.36%(4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DS、SAS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治疗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向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1年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30例37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内翻角度。结果术后1年的HSS评分为(79.22±6.69)分,明显高于术前(50.26±8.63)分,内翻角度为(1.19±1.59)°,明显低于术前(12.06±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矫正膝关节内翻畸形,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

    作者:武豪杰;王晓;张永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偏瘫、失语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颅脑外伤术后出现偏瘫、失语的患者共31例,均采取康复护理,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患者语言障碍评分和肢倦乏力评分较康复护理前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康复护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偏瘫、失语的患者中能促进肢体及语言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满翠;孙宏帅;伊淑玲;刘玉华;葛立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观察抚触法护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抚触护理和一般常规护理,并于出生时、出生42 d及出生后4个月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身长、体重和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方面的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42 d及4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系统的抚触可以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作者:胡殿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以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顺产组(72例)和剖宫产组(30例),比较两组产妇骨盆肌力评分。结果阴道顺产组中肌力≤3分者51例,占70.8%;肌力≥4分者21例,占29.2%;平均肌力评分为(3.4±1.3)分;剖宫产组产妇肌力≤3分者13例,占43.3%;肌力≥4分者17例,占56.7%;平均肌力评分为(4.2±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及剖宫产均会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产生影响,但阴道顺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因而,分娩后应及早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有效的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

    作者:温延丽;张振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结直肠间质瘤20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随访。结果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0例、腹部不适5例、腹部肿块3例,体检发现直肠肿物2例。直肠15例,结肠5例。20例均行手术治疗,诊断为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17例。免疫组化CD117(+)95%(19/20), CD34(+)80%(16/20)。随访率8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结论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后诊断需依靠病理,结直肠间质瘤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应行局部完全切除。

    作者:李福顺;李海;郭希伟;董国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