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汤昔康;李汝霞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炎, 心肌损伤, 心电图, 心肌酶谱
摘要: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48例CMV肝炎患儿以入院时未予治疗前血CMV-DNA拷贝数≤1×104为组Ⅰ(25例),>1×104为组Ⅱ(23例),同时选择同期行体检的35例健康婴儿作为正常组,分析三组婴儿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48例CMV肝炎患儿中合并心肌损伤35例,占72.9%。心电图异常15例,分别为窦性心动过速11例, ST-T改变3例,房性早搏1例。组Ⅰ、组Ⅱ患儿治疗前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Ⅱ较组Ⅰ患儿AST、CK、CK-M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组Ⅱ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AST、CK、CK-MB、LHD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正常组心肌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肝炎患儿易发生心肌损伤,病毒负荷越大,心肌损伤越重;其心电图改变多为非特异性,可通过CK-MB等心肌酶检测早期发现。给予及时治疗,心肌损伤绝大部分可恢复正常。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前术中护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术前术中护理措施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成功治疗的促进作用。方法5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TUVP)患者,对其实施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中人文护理、严密病情观察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50例患者术前达到佳心理状态,手术顺利,术后2例发生术后出血,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顺利,术后患者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频、尿急、尿潴留等症状改善。结论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术前、术中护理可以使患者以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对TUVP的成功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基层医院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医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半年复发率为6.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1.8%,半年复发率为15.1%,观察组临床效果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可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基层医院易开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利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除1例中转开腹外,其余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6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 ml,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21 h。术后均未发生出血、切口感染以及排尿障碍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9 d。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14个月复发并肝转移,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复发、转移等并发症。结论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术后不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马美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科联合ICU救治孕产妇危急重症临床分析

    目的:对产科联合重症监护室(ICU)救治危急重症孕产妇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23例危急重症孕产妇,均经产科与ICU联合救治,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孕产妇转入ICU的原因主要是妊娠期高血压、产科出血以及合并重症肺炎等;有19例实施剖宫产(82.61%),4例阴道分娩(17.39%);25例围生儿中,6例死亡,其中有3例为胎死宫内,2例为家属终止妊娠,1例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围生儿死亡率为24.00%(6/25)。结论对危急重症孕产妇实施产科联合ICU救治,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简凤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对辅助诊断AS作用的评估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38例均经过X线检查的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法进行HLA-B27检测,计算各项诊断性能指标,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3.1%、91.3%、0.824。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0.05),而且吻合度较好(к=0.885>0.7)。另外有7例(3.5%)AS患者X线检查正常而HLA-B27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AS的诊断价值较高,适合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张静;何其瑞;金玉林;周小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观察抚触法护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抚触护理和一般常规护理,并于出生时、出生42 d及出生后4个月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身长、体重和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方面的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42 d及4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系统的抚触可以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作者:胡殿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手术对于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良性卵巢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更利于患者接受。

    作者:钟丽君;王永周;汪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胃炎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两组临床效果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62%(55/49)显著优于对照组81.36%(4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DS、SAS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治疗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向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观察组)纳入本次研究,另取同期4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空腹静脉血免疫球蛋白水平,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清IgG、IgA水平更低, IgM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大多伴有免疫功能低下与紊乱状况,通过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有效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因而测定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来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敏华;唐莉;祝俭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索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以番茄红素灌胃治疗,并建立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小鼠整体外观、组织形态变化以及各组小鼠肝脏匀浆中谷草转氨酶( AST )、谷丙转氨酶( ALT )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肝脏的治疗作用。结果番茄红素对小鼠营养状态、应激能力等有所提升,可以降低肝组织AST、ALT活力,并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结论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蔡丽梅;李嘉慧;肖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究常见抗菌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目的:探究与分析常见抗菌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选取6种较为常见的抗菌中药,采用水提法提取浓度至1 g/ml,后采用稀释方法对上述抗菌中药100株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结果黄连、连翘及大黄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效的抑菌作用,并以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而同一种中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菌株可表现出几乎一致的抑菌活性。结论现临床上几种较为常见的抗菌中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效的抑菌作用,且对防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核查量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设计机械通气镇静每日唤醒核查量表,以提高唤醒措施执行的依从性。方法将重症监护室(ICU)中32例使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实施机械通气镇静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未使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遵照医嘱进行常规护理实施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护士执行管理措施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镇静药物总量。结果对照组唤醒措施执行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镇静药物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提高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良凤;刘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鼓室成形术后采用纳吸棉填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纳吸棉在鼓室成形术后填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行乳突根治/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纳吸棉材料填塞术耳腔;对照组27例采用明胶海绵及碘仿纱条材料填塞术耳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术耳疼痛情况及术后干耳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48 h内术耳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2.51±0.49)分与(3.24±0.69)分,干耳时间分别为(23.67±2.14)d与(25.92±1.7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成形术后应用纳吸棉填塞术腔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抽取填塞物时对术耳的损伤,促进术耳康复。

    作者:周丰;张盛金;张耀明;尹娜;卓庆博;黄华艳;徐运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5.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骨折及早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患者负重时间短,是目前临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佳方法。

    作者:付振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腹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肠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肠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超声首诊并通过随访证实的肠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腹部超声及高频超声探头联合扫查,依次探查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及脐周,观察有无包块,肠管有无扩张,肠管壁有无增厚,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肠间隙及腹腔内有无积液。结果105例患者中,肠壁肿块或腹腔内包块和腹腔积液或肠间隙积液是常见的超声阳性表现,其次为肠管扩张,腹膜增厚检出率低。结论超声显像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方便快捷,结合病史,有意识地进行肠道超声检查,可以首先发现一些疾病初期的表现及某些特征性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玮;陈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偏瘫、失语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颅脑外伤术后出现偏瘫、失语的患者共31例,均采取康复护理,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患者语言障碍评分和肢倦乏力评分较康复护理前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康复护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偏瘫、失语的患者中能促进肢体及语言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满翠;孙宏帅;伊淑玲;刘玉华;葛立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的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为其进行超早期溶栓及溶栓后的护理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结果70例患者中36例患者完全康复,34例患者经过后续的康复治疗,随访6个月,全部生活自理。患者从进入病区至第1次溶栓药物输注完毕时间为(90±10)min。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的护理流程科学、严谨、无缝隙,为脑梗死溶栓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病毒性脑炎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60例患有病毒性脑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阿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如脱水降颅压、激素、退热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提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小后遗症的发生率,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方法。

    作者:王昆;刘新生;冯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皮下脂肪不缝合在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分析皮下脂肪不缝合在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0例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观察组给予分层撕开法开腹以及皮下脂肪不缝合,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层开腹后缝合皮下脂肪,两组均后应用可吸收线进行皮内连续缝合。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9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脂肪液化、伤口感染、术后硬结、术后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不缝合应用于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手术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手术切口尽快愈合,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袁孝禹;杨开琼;龚正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茂华;叶彬;黎小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