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凤;刘敏
目的:讨论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开胸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影响。方法76例开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取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照组采取标准疼痛护理管理,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结果使用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平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度、剧烈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可以加强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对患者康复速度有着较大的影响。
作者:杨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新生儿疼痛评分、平均出箱时间、新生儿身体发育基本状况3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加鸟巢式护理能缩短新生儿出箱时间,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改善新生儿出生后的基本身体发育。
作者:裴小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将首次显现慢性支气管炎征象的29例划分为A组,首次表现支气管扩张征象的19例划分为B组,观察两组临床表现、肺功能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A组吸烟率、咯血率、咳大量黄脓痰率、固定部位湿啰音出现率(82.76%VS 47.37%,6.90%VS 57.89%,10.34%VS 57.89%,10.34%VS 52.6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未显现杵状指,支气管扩张部位多见于肺大泡、双上肺、肺气肿周围,后者多见杵状指,支气管扩张部位多见于双下肺、左舌叶。结论临床上可同时存在支气管扩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辅以高分辨率CT和辅助肺功能检查可保证诊断率。
作者:李敏莉;毛蓓;袁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设计机械通气镇静每日唤醒核查量表,以提高唤醒措施执行的依从性。方法将重症监护室(ICU)中32例使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实施机械通气镇静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未使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遵照医嘱进行常规护理实施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护士执行管理措施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镇静药物总量。结果对照组唤醒措施执行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镇静药物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提高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良凤;刘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66例新生儿进行了婴幼儿早期行为干预的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养育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全人格培养的个体化指导。婴儿2个月内时由其父母填写人格量表,对1~4个月及2.5~3岁阶段进行儿童气质量表的评定并进行比较,对2.5~3岁阶段进行人格发展趋向量表(PTSC)及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定。结果对于1~4个月的婴幼儿两组儿童气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2.5~3岁的婴幼儿,干预组儿童气质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神经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人格发展趋向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行为干预可有效促进婴幼儿的健康人格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虹;吴红媛;程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综合调查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风险进行调查统计,并根据存在的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防范控制。结果未实施针对性防范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调查显示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达20起,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护理工作流程不规范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下降,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结论供应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余艺英;苏秀凤;黄少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掌侧及背侧入路切开复位、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18个月,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2周,平均愈合时间10.6周。根据Dienst等功能评估表进行评定:优26例,良9例,差3例。结论 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利于复杂骨折的解剖复位、更多骨块坚强固定及大程度保留腕关节功能。
作者:刘卓;孙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38例均经过X线检查的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法进行HLA-B27检测,计算各项诊断性能指标,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3.1%、91.3%、0.824。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0.05),而且吻合度较好(к=0.885>0.7)。另外有7例(3.5%)AS患者X线检查正常而HLA-B27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AS的诊断价值较高,适合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张静;何其瑞;金玉林;周小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基层医院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医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半年复发率为6.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1.8%,半年复发率为15.1%,观察组临床效果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可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基层医院易开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利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和重点是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健康教育已被各国及地区的政府、卫生部门和医学界作为改善和管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全程健康教育在银屑病防治中主要是以提高银屑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使银屑病患者掌握更多医学知识及健康促进手段,促进康复,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针对不良治疗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系统的检测、评估、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1]。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就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延长缓解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②增进患者与医生间的沟通交流,改善医患关系。③促进临床银屑病治疗的规范化程度与整体的治疗水平共同提高。
作者:张朝晖;李振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观察组)纳入本次研究,另取同期4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空腹静脉血免疫球蛋白水平,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清IgG、IgA水平更低, IgM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大多伴有免疫功能低下与紊乱状况,通过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有效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因而测定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来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敏华;唐莉;祝俭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5.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骨折及早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患者负重时间短,是目前临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佳方法。
作者:付振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优于对照组70.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8%,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9%,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梁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合理饮食、限制饮酒并戒烟,对照组口服一清胶囊治疗,2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本院中成药制剂慢性咽炎合剂,3次/d,20 ml/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喉镜检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6, P<0.05);观察组喉镜疗效为90.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8, P<0.01)。观察组咽干不适、咽异物感、咳嗽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45、6.519、6.829, P<0.05)。结论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慢性咽炎患者不适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及喉镜疗效,无明显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锡丰;陈兆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7例颅内肿瘤患者,均予以护理干预,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稳定生理体征。
作者:杨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异常,呼吸道的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加之下颌松弛,舌根后坠引起呼吸道梗阻。另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多在伤后有呕吐症状,呕吐物易引起堵塞,使患者缺氧,颅内压升高,加重患者病情。行气管切开是治疗的有效措施,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加强气管套管护理,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是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周密精细,能降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以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顺产组(72例)和剖宫产组(30例),比较两组产妇骨盆肌力评分。结果阴道顺产组中肌力≤3分者51例,占70.8%;肌力≥4分者21例,占29.2%;平均肌力评分为(3.4±1.3)分;剖宫产组产妇肌力≤3分者13例,占43.3%;肌力≥4分者17例,占56.7%;平均肌力评分为(4.2±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及剖宫产均会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产生影响,但阴道顺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因而,分娩后应及早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有效的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
作者:温延丽;张振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气管主支气管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肿瘤。对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在AW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VR)、肺透明化重建(VR)和仿真内窥镜(CTVE)软件对图像重建数据行后处理重建,分别得到MPVR、VR和CTVE图像,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8例,11例分布在气管,4例分布在左主支气管,5例分布在右主支气管;管腔内窄基底结节6例,管腔内宽基底结节14例;生长不规则11例,成环状生长3例,偏心生长6例;6例向管腔内突出未向外浸润,4例轻度向外浸润,10例向外浸润并与相邻结构粘连;平滑肌肉瘤密度均匀,中度强化,脂肪瘤为低密度影,不强化,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强化不均匀。结论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能够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帮助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权生;刘华;杨鹏;吴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显微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全切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手术均具有显著疗效,且各有利弊,而神经内镜手术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更少,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余孔谋;李成林;梁上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耳鸣、耳聋是常见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患此病的更多,本文从中医理论来剖析此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原则,以便和同仁们进行交流。
作者:李文志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