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丽
目的:探讨早期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66例新生儿进行了婴幼儿早期行为干预的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养育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全人格培养的个体化指导。婴儿2个月内时由其父母填写人格量表,对1~4个月及2.5~3岁阶段进行儿童气质量表的评定并进行比较,对2.5~3岁阶段进行人格发展趋向量表(PTSC)及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定。结果对于1~4个月的婴幼儿两组儿童气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2.5~3岁的婴幼儿,干预组儿童气质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神经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人格发展趋向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行为干预可有效促进婴幼儿的健康人格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虹;吴红媛;程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抚触法护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抚触护理和一般常规护理,并于出生时、出生42 d及出生后4个月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身长、体重和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方面的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42 d及4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系统的抚触可以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作者:胡殿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探索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法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396例足月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8例。观察组均应用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法,对照组均应用传统托肛会阴保护法。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会阴裂伤率、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h出血量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会阴撕裂Ⅱ度裂伤率为2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64%,会阴完整率为6.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两组均无Ⅲ度裂伤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 h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方式进行分娩,其操作比较方便、可以产生较好的会阴保护效果,过程安全有效,符合自然分娩理念,有利于母婴健康,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慧;梁江;邱小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73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6例(X线)、研究组37例(CT)。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检查结果,并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77.78%相比,研究组诊断符合率94.59%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价值较大,符合率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家才;温琳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茂华;叶彬;黎小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48例CMV肝炎患儿以入院时未予治疗前血CMV-DNA拷贝数≤1×104为组Ⅰ(25例),>1×104为组Ⅱ(23例),同时选择同期行体检的35例健康婴儿作为正常组,分析三组婴儿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48例CMV肝炎患儿中合并心肌损伤35例,占72.9%。心电图异常15例,分别为窦性心动过速11例, ST-T改变3例,房性早搏1例。组Ⅰ、组Ⅱ患儿治疗前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Ⅱ较组Ⅰ患儿AST、CK、CK-M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组Ⅱ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AST、CK、CK-MB、LHD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正常组心肌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肝炎患儿易发生心肌损伤,病毒负荷越大,心肌损伤越重;其心电图改变多为非特异性,可通过CK-MB等心肌酶检测早期发现。给予及时治疗,心肌损伤绝大部分可恢复正常。
作者:汤昔康;李汝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及ICU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本院综合性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目前ICU护士的压力较大,处于中等水平。ICU护士的压力大小与学历或年龄关系不明显,与护龄有明显关系。结论要尽可能的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设施配备完整,大限度的降低医疗器械的噪音。以有效减轻ICU护士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贾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产科联合重症监护室(ICU)救治危急重症孕产妇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23例危急重症孕产妇,均经产科与ICU联合救治,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孕产妇转入ICU的原因主要是妊娠期高血压、产科出血以及合并重症肺炎等;有19例实施剖宫产(82.61%),4例阴道分娩(17.39%);25例围生儿中,6例死亡,其中有3例为胎死宫内,2例为家属终止妊娠,1例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围生儿死亡率为24.00%(6/25)。结论对危急重症孕产妇实施产科联合ICU救治,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简凤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异常,呼吸道的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加之下颌松弛,舌根后坠引起呼吸道梗阻。另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多在伤后有呕吐症状,呕吐物易引起堵塞,使患者缺氧,颅内压升高,加重患者病情。行气管切开是治疗的有效措施,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加强气管套管护理,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是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周密精细,能降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治疗严重视网膜脱离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治疗严重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视网膜平伏34例占97.14%,但有部分病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早期眼压升高5例,其中需经引流阀抽出少量硅油1例,行折叠式人工玻璃体取出术1例;3 d后眼压低于10 mm Hg 2例,均经引流阀注入生理盐水;前房积血3例。结论术前关注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做好出院的健康指导是手术远期疗效的关键。
作者:谭均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纳吸棉在鼓室成形术后填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行乳突根治/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纳吸棉材料填塞术耳腔;对照组27例采用明胶海绵及碘仿纱条材料填塞术耳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术耳疼痛情况及术后干耳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48 h内术耳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2.51±0.49)分与(3.24±0.69)分,干耳时间分别为(23.67±2.14)d与(25.92±1.7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成形术后应用纳吸棉填塞术腔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抽取填塞物时对术耳的损伤,促进术耳康复。
作者:周丰;张盛金;张耀明;尹娜;卓庆博;黄华艳;徐运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在急腹症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2例急腹症患者,通过测定膀胱压力测定腹内压,并依据腹内压测定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对腹内压为Ⅳ级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愿意进行手术减压治疗分为减压组(17例)和非减压组(16例)。测定患者腹内压测定前后的心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吸频率差异,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腹内压差异。结果腹内压监测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末梢SpO2以及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CVP、腹内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aO2/Fi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腹内压为Ⅳ级的患者,减压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减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对急腹症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依据腹内压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治疗可提升急腹症患者预后质量。
作者:吴贵才;李仕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30例37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内翻角度。结果术后1年的HSS评分为(79.22±6.69)分,明显高于术前(50.26±8.63)分,内翻角度为(1.19±1.59)°,明显低于术前(12.06±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矫正膝关节内翻畸形,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
作者:武豪杰;王晓;张永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经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42例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显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良池;况杭;胡富裕;张大川;赵继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优于对照组70.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8%,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9%,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梁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将首次显现慢性支气管炎征象的29例划分为A组,首次表现支气管扩张征象的19例划分为B组,观察两组临床表现、肺功能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A组吸烟率、咯血率、咳大量黄脓痰率、固定部位湿啰音出现率(82.76%VS 47.37%,6.90%VS 57.89%,10.34%VS 57.89%,10.34%VS 52.6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未显现杵状指,支气管扩张部位多见于肺大泡、双上肺、肺气肿周围,后者多见杵状指,支气管扩张部位多见于双下肺、左舌叶。结论临床上可同时存在支气管扩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辅以高分辨率CT和辅助肺功能检查可保证诊断率。
作者:李敏莉;毛蓓;袁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合理饮食、限制饮酒并戒烟,对照组口服一清胶囊治疗,2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本院中成药制剂慢性咽炎合剂,3次/d,20 ml/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喉镜检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6, P<0.05);观察组喉镜疗效为90.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8, P<0.01)。观察组咽干不适、咽异物感、咳嗽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45、6.519、6.829, P<0.05)。结论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慢性咽炎患者不适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及喉镜疗效,无明显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锡丰;陈兆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分析临床护理是否存在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1例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观察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表现,包括患者的意识、表情、呼吸,并且采取测定中心静脉压等护理方法。结果21例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均被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在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采取临床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几率,使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上升,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揣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认知电位P300与智力残疾之间的关系。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收集6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精神发育迟滞组),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智力残疾程度评定,并进行认知电位P300检测,与40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精神发育迟滞组P300潜伏期(584.58±149.72)ms较对照组(332.65±37.78)ms显著延长(P<0.01), P300波幅降低(P<0.01)。②经Pearson相关分析,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总分与P300潜伏期正向相关(r=0.405, P<0.05)。结论 P300可作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以及判断其社会适应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
作者:谢志兵;蔡华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38例均经过X线检查的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法进行HLA-B27检测,计算各项诊断性能指标,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3.1%、91.3%、0.824。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0.05),而且吻合度较好(к=0.885>0.7)。另外有7例(3.5%)AS患者X线检查正常而HLA-B27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AS的诊断价值较高,适合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张静;何其瑞;金玉林;周小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