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综合效果护理观察

袁朝帆

关键词: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灌流(HD)联合血液透析(HP)在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4月~2014年1月收治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展开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HD治疗,观察组采用HD联合H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昏迷到清醒时间、ChE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阿托品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采取HD联合HP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在治疗中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可促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促使治愈率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辛伐他汀致乳腺疼痛1例报道

    2011年12月~2012年6月本院接诊1例短时间内血脂急剧增高患者,该患者,女,42岁,半年内在饮食控制情况下,患者甘油三酯从6.6 mmol/L增加到9.13 mmol/L,随即于2012年6月2日开始口服辛伐他汀40 mg,1次/d。6月16日,患者左侧乳腺乳头处出现难以忍受的局限性疼痛,呈刺痛,阵发加剧,查体左侧乳腺乳头处直径约2 cm大小范围压痛明显,随即停用该药,停药3d后疼痛缓解,压之疼痛减轻,停药1周后,疼痛完全消失。随即换为服用脂必妥900 mg/次,2次/d,未再出现疼痛。

    作者:王欣;李浩;高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我院386例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分布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院前急救与转运患儿的疾病谱,旨在提高危重患儿的临床救治率。方法统计本院院前急救的386例急救网络转运协议书,通过对出诊医师填写的出诊记录及第6版儿科学相关内容进行诊断并分类,并对运转范围进行总结。结果新生儿患儿占83.9%;余患儿约占16.1%;新生儿疾病中,前三位分别为早产儿(129例,39.9%)、新生儿肺炎(39例,12.0%)、缺血缺氧性脑病(36例,11.1%);儿科疾病中,前三位分别为重症肺炎(25例,39.7%),先天性心脏病(6例,9.5%),颅内感染(6例,9.5%),其中室内运转患儿约占44.3%,市外运转患儿约占55.7%;运转半径为0.5~330 km,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3~215 min。结论对院前急救与转运的疾病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可有效的制定急救的工作重点,从而能够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治率。

    作者:赵亮;张涛;周汴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伤椎置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观察分析伤椎置钉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无感染,脊髓神经无恶化症状,神经功能有所改善,均进行1~2年随访。随访结束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椎弓根螺钉断钉、松动情况,椎体前缘高度矫正良好,伤椎脱位基本恢复。结论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安全有效的复位和固定伤椎,矫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并减少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达到维持伤椎矫正效果的目的。

    作者:袁国伟;钟巍巍;巫水周;张建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外来器械护理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外来器械护理管理。方法2010年01月~2013年01月采取手术室外来器械手术578台次进行统计观察,了解手术室外来器械手术存在问题及风险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发现器械和内植入物管理问题98台次,协调配合不良189台次,清洗消毒质量问题11台次,人员控制问题57台次,一共造成医疗纠纷19台次,发生率3.28%。结论手术室外来器械护理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对手术室外来器械护理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外来器械实行政策层面准入管理、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制定详细外来器械及植人物消毒灭菌、护理人员培训及外来人员管理及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防范手术室外来器械带来的风险,防止纠纷发生。

    作者:姜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部手术后患者辨证施膳的临床研究

    腹部手术后给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使患者的体质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出现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厌食等症状。常规的饮食指导对改善食欲效果不理想。为此,运用中医理论,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象及脾胃功能,讲究饮食宜忌,协调人体阴阳、和胃扶正进行辨证施膳,以促进食欲,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受脊柱结核治疗的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椎体骨性融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舒文政;杨景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018例女性不孕原因及结局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了解赤峰地区女性不孕的现状,便于病因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1年门诊就诊的不孕症妇女资料,剔除男方因素所致不孕,共选择3018例女性不孕患者,随访妊娠情况至治疗后2年,分析不孕的年龄因素,原因及治疗后妊娠率。结果2009~2011年女性不孕平均年龄分别为21.58岁,24.28岁,28.14岁,年龄构成情况,以年龄≤35岁为主,占76.74%。≤35岁首位不孕原因是排卵障碍占36.78%,而>35岁首位不孕原因为输卵管因素占28.63%。治疗后妊娠率:≤35岁妊娠率71.93%,而>35岁妊娠率26.92%。结论本地区女性不孕平均年龄呈增长趋势,以≤35岁女性为主,首位不孕原因为排卵障碍,而>35岁不孕为输卵管因素。治疗后妊娠率与年龄相关,35岁及以下的治疗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年龄超过35岁的妊娠率。

    作者:尚利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压节律变化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压节律变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进行观察,其中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LEAD组),另60例非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非LEAD组),两组患者实施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LEAD组比较, LEAD组患者24 hSBP、24 hPP、nSBP、nPP上升、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等血压节律出现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非LEAD组患者杓型血压占68.33%, LEAD组杓型血压占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AD组患者起床晨峰血压和起床前晨峰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强度大于非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患者的夜间血压、血压晨峰均高于非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林雪英;叶志东;陈晓;高凤;蔡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川崎病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研究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川崎病(KD)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探讨二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疾病早期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55例川崎病患儿、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川崎病患者中,46例早期确诊,9例延迟确诊,早期误诊率约16.4%。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74例早期确诊,38例延迟确诊,早期误诊率约34.0%。KD与IM各自的早期确诊组与延迟确诊组相比,在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症状不典型,常累及其他系统,确诊难度大。因二者均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动态监测患者各实验室指标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作者:陆海明;梁翠苗;李淑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硫普罗宁纳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初探

    目的:探究硫普罗宁纳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对国内外近几年关于硫普罗宁纳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硫普罗宁纳作为一种新型的含巯基甘氨酸药物,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对重金属解毒以及清除自由基等的药理作用。结论硫普罗宁纳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药物肝损伤,同时还可以用来腹部手术后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以及肝肿瘤围术期肝脏功能的保护。

    作者:靳露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突发急重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为其特点。术后护理工作对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的神经外科护理明显的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出现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附44例临床报告)

    目的:据临床病例探讨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44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4个月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79.16%),有效4例(16.67%),无效1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10例(50%),有效6例(30%),无效4例(2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延缓心衰进程。

    作者:杨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3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增加患者安全。方法对2009~2010年发生护理53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与护士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制度、工作流程、管理、带教不到位等因素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高发人群。结论医院管理层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多层面共同采取对策是降低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凤梅;崔海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恢复良好;35例患者恢复不良;7例患者死亡,其中呼吸衰竭所致死亡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所致死亡2例、发生脑疝死亡2例。结论通过对本组患者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发现,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有脑积水、CSF蛋白水平及CSF氯化物等。

    作者:朱增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30例,对其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治疗和护理的方法和效果。结果痊愈率为76.67%,好转率为20.00%,死亡率为3.33%,治疗有效率为96.67%。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选择合理的对症治疗以及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永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青龙合剂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青龙合剂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并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青龙合剂,两组治疗周期为14 d,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并对两组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22%(P<0.05);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合剂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刘志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TE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intrameduary nail, TEIN)在儿童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JudetⅢ型和Ⅳa型的儿童桡骨颈骨折12例,应用TEIN进行复位固定。术后石膏支具固定3周,石膏支具拆除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畸形,在随访期无桡骨头过度生长、桡骨头缺血坏死及桡骨头骨骺早闭。根据Tibone和Stoltz功能评价标准,优10例,良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TEIN在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中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并发症少及美观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鹏;徐光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于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满意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食管癌合并食管潴留性囊肿1例

    患者女,58岁。因“呛逆4月,吞咽不畅1月余”于2006年11月27日入院。PE:T 37℃, P 80次/min, R 20次/min, BP 150/70 mmHg,心肺(-)。胃镜示:距门齿24~27 cm见菜花样隆起,表面糜烂,质硬,侵及管腔1/3周径。食管钡透点片:食管中段钡剂通过缓慢,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度差,黏膜中断、破坏,受侵范围约4.0 cm。于2006年11月30日在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奇静脉弓水平,约4 cm×3 cm×2 cm大小,外侵奇静脉;食管下段有一直径约1.0 cm椭圆形囊性肿物,切开见肿物位于黏膜下,边界清楚,囊内含有半透明液体。术后病理(20066295)示:食管溃疡型腺鳞癌;食管(下段)潴留囊肿(病理示:平滑肌组织构成囊壁样结构,内衬单层柱状上皮)。

    作者:叶怀华;蒋毅;张新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变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变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7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指标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组血脂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变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高血脂及血流变状态,更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尚伶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