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变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7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指标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组血脂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变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高血脂及血流变状态,更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尚伶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中的86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心脏介入术患者,根据其年龄不同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段患者术后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患者年龄越大各项指标评分降低程度越高,同时术后失眠、迷走反射及排尿困难发生率也明显增大。结论心脏介入术可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心脏介入术患者应结合其临床特点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促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侯翠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的一种类型,其日后可分化成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神经元细胞、肝细胞等。经过多项实验资料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或抑制肝纤维化,并且不诱发免疫排异,在治疗肝硬化、修复肝细胞损伤的前景非常突出。
作者:张丹;王允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突发急重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为其特点。术后护理工作对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的神经外科护理明显的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出现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96%的集中优质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改革成了“重中之重”。而在如今社会的生产利润平均化、市场相对稳定和产品价格上调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医院的效率是公立医院发展自身经济的必然。但是影响公立医院效率的因素却很多,如何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有针对性的改善医院效率的主要工作。公立医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极大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对医院本身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作用也不可取代。
作者:王艳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误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通气时间、GCS评分及误吸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种常见因素,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的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蔺瑞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TECAN-BEPIII全自动筛查仪器应用于输血检验过程中佳参数的选择,提高TECAN-BEPIII全自动筛查仪器在医学实践应用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由TECAN全自动加样器完成样品处理后,再由BEPⅢ按照标准的设定程序进行酶标板孵育、洗板、加试剂以及判读结果等实验步骤。结果在抗-HIV检测中,对于较粘稠的液体如阿克苏抗-HIV的稀释液, TECAN全自动加样器的吸液速度、拖尾气隙、过量体积、附加体积需依次设定为:100、20、150、150μl;对于ALT丙酮酸标准品, TECAN全自动加样器的吸液顺序为①基质;②磷酸缓冲液;③丙酮酸。结论在优化机器参数的基础上, TECAN-BEPⅢ全自动筛查仪器能够实现包括血液ALT和抗-HIV等检测项目的自动化操作,不仅降低了本院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对提高血站的整体检验水平,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廷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原因,并探讨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1042例,对患儿临床资料及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3岁、低体重、术前住院时间超过7d、多人病房、手术切口类型为Ⅲ类、医护人员年资<5年及手术用时在60 min以上的患儿伤口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患儿年龄小、体重轻、切口等级高、术前住院时间长、手术用时长、医护人员年资低、多人病房等均是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原因,在手术操作中做好围术期准备工作、提升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伤口护理等均可有效预防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郜向阳;侯广军;耿现杰;张现伟;张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场MRI各扫描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CA 25例,所有病例除MRI常规序列外,所有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25例患者中,多发病灶8例,单发病灶17例;T1WI共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32个, T2WI发现病灶65个, DWI发现病灶73个,SWI发现病灶个88个。结论 SWI序列较MRI常规序列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方面有明显优势,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余卫民;卢占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腹部手术后给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使患者的体质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出现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厌食等症状。常规的饮食指导对改善食欲效果不理想。为此,运用中医理论,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象及脾胃功能,讲究饮食宜忌,协调人体阴阳、和胃扶正进行辨证施膳,以促进食欲,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诊的244例神经内科住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结果244例神经内科住院感染患者主要为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与黏膜感染;通过感染因素分析可知主要为患者年龄、意识状态、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侵入性操作、慢性基础疾病及吸烟和饮酒等,其中患者年龄越大,感染发生率则越高。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患者主要以泌尿道、上下呼吸道及皮肤与黏膜等感染为主,患者年龄越大则感染发生率越高,同时抗生素应用与侵入性操作也极易引发感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进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听力,对患者采取耳穴压豆配合听宫穴点叩术,观察并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11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听力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耳穴压豆配合听宫穴点叩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根据其疗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的疗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50例(80.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47例(94.00%),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听力有不同程度障碍的患者采取耳穴压豆配合听宫穴点叩术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对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核医学工作是一种直接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开放型操作的放射性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时根据检查需要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引入患者体内,标记化合物将参与人体的代谢转化过程,通过一定方式采集标记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信息,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或重建获得所需要的定位、定量和定性的结果,后得出临床诊断。核医学工作中存在射线危害的条件,因此,必须重视放射性卫生防护,重视放射性卫生防护的要求既能保护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及其后代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又能有利于促进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及放射性公众的顺利进行,所以接受核医学检查患者的放射性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刘增;顾虹;康宇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满意度等进行分析,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舒适护理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命质量,增加了护理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秀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的157例意外伤害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6岁意外伤害患儿入住PICU比例高,儿童监护室意外伤害类型及顺位为车外伤、中毒、跌落伤, PICU平均住院日高的意外伤害类型为车外伤。结论要降低儿童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应以预防为主。
作者:李宁;郭军;陈海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深入探究外科急腹症的优诊断和鉴别诊断方式。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之间参与的132例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外科急腹症通过诊断鉴别后,采取保守治疗84例,手术治疗48例,其中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治疗,终痊愈131例,死亡1例。结论实施各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对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再加上采用合适的检测方式对于急腹症患者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百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洛阳市报告的乙肝病例的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洛阳市报告的乙肝年发病率为165.5/10万~46.9/10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5-岁组是乙肝的高发人群,乙肝发病以农民为主,男女比为1.3:1,不同的年龄组性别比不同。结论洛阳市乙肝防控效果显著,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和产妇产前乙肝标志物的筛查,加大农村防控力度。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受脊柱结核治疗的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椎体骨性融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舒文政;杨景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人工股骨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观察组优良率92.50%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具有独立行走能力,活动量较大的老年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早期获得较好的功能。
作者:肖建斌;李世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忌含碘饮食及药物,所有患者均口服甲状腺激素(优甲乐100~200μg/d)进行治疗,并于术后1个月对患者采用放射性元素131I核素以清除术后功能性残留组织。结果本研究72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疗效较好,术中及术后均无死亡病例;其中3例(4.17%)复发,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8.06%。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雷;石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