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立医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艳婷

关键词:公立医院, 效率, 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96%的集中优质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改革成了“重中之重”。而在如今社会的生产利润平均化、市场相对稳定和产品价格上调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医院的效率是公立医院发展自身经济的必然。但是影响公立医院效率的因素却很多,如何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有针对性的改善医院效率的主要工作。公立医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极大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对医院本身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作用也不可取代。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压豆配合听宫穴点叩术对提升听力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听力,对患者采取耳穴压豆配合听宫穴点叩术,观察并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11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听力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耳穴压豆配合听宫穴点叩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根据其疗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的疗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50例(80.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47例(94.00%),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听力有不同程度障碍的患者采取耳穴压豆配合听宫穴点叩术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对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菌群分布以及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1800例育龄妇女中展开问卷调查,对于怀疑为生殖道感染的患者进一步进行相关感染检查,给予诊断为生殖道感染的患者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为36.7%,病原菌中主要以G+菌为主,G-次之,之后为真菌、支原体及衣原体;影响生殖道感染的因素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个人卫生习惯、流产史、避孕措施、性伴侣以及洗浴方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菌群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掌握,在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值得重视。

    作者:王爱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分析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患者60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旋多巴,观察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熊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诊的244例神经内科住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结果244例神经内科住院感染患者主要为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与黏膜感染;通过感染因素分析可知主要为患者年龄、意识状态、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侵入性操作、慢性基础疾病及吸烟和饮酒等,其中患者年龄越大,感染发生率则越高。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患者主要以泌尿道、上下呼吸道及皮肤与黏膜等感染为主,患者年龄越大则感染发生率越高,同时抗生素应用与侵入性操作也极易引发感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进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附48例分析)

    目的:探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进行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由患者家属护送入院就诊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前未采取任何救治措施,仅采取院内急救,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可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云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TECAN-BEPIII全自动筛查仪器应用于输血检验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TECAN-BEPIII全自动筛查仪器应用于输血检验过程中佳参数的选择,提高TECAN-BEPIII全自动筛查仪器在医学实践应用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由TECAN全自动加样器完成样品处理后,再由BEPⅢ按照标准的设定程序进行酶标板孵育、洗板、加试剂以及判读结果等实验步骤。结果在抗-HIV检测中,对于较粘稠的液体如阿克苏抗-HIV的稀释液, TECAN全自动加样器的吸液速度、拖尾气隙、过量体积、附加体积需依次设定为:100、20、150、150μl;对于ALT丙酮酸标准品, TECAN全自动加样器的吸液顺序为①基质;②磷酸缓冲液;③丙酮酸。结论在优化机器参数的基础上, TECAN-BEPⅢ全自动筛查仪器能够实现包括血液ALT和抗-HIV等检测项目的自动化操作,不仅降低了本院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对提高血站的整体检验水平,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廷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电子叫号系统应用于门诊药房的实践与体会

    门诊药房通过采用电子叫号系统,并与医院原有的HIS系统相结合,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取药的等候时间,得到了患者更多的满意。

    作者:张雪玲;李建绪;王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压节律变化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压节律变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进行观察,其中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LEAD组),另60例非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非LEAD组),两组患者实施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LEAD组比较, LEAD组患者24 hSBP、24 hPP、nSBP、nPP上升、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等血压节律出现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非LEAD组患者杓型血压占68.33%, LEAD组杓型血压占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AD组患者起床晨峰血压和起床前晨峰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强度大于非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患者的夜间血压、血压晨峰均高于非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林雪英;叶志东;陈晓;高凤;蔡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附44例临床报告)

    目的:据临床病例探讨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44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4个月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79.16%),有效4例(16.67%),无效1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10例(50%),有效6例(30%),无效4例(2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延缓心衰进程。

    作者:杨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09~2013年洛阳市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人群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洛阳市报告的乙肝病例的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洛阳市报告的乙肝年发病率为165.5/10万~46.9/10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5-岁组是乙肝的高发人群,乙肝发病以农民为主,男女比为1.3:1,不同的年龄组性别比不同。结论洛阳市乙肝防控效果显著,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和产妇产前乙肝标志物的筛查,加大农村防控力度。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循证手术室护理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并分析循证手术室护理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收集某医院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一组和二组各65例。一组脑梗死患者进行一般的手术室护理,而二组的脑梗死患者则在一般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在患者心理、生理指标、饮食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循证手术室护理。结果二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均比一组的患者好,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愈合也较快。结论循证手术室护理有助于脑梗死的治疗,相对于一般手术室护理,愈合较快,并发症少,是脑梗死治疗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应秀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实验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医用弹力袜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好。

    作者:王君玉;彭华;翁琼英;吴靖华;颜昭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硫普罗宁纳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初探

    目的:探究硫普罗宁纳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对国内外近几年关于硫普罗宁纳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硫普罗宁纳作为一种新型的含巯基甘氨酸药物,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对重金属解毒以及清除自由基等的药理作用。结论硫普罗宁纳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药物肝损伤,同时还可以用来腹部手术后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以及肝肿瘤围术期肝脏功能的保护。

    作者:靳露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影像医学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自2013年8月起根据PCAS建立方案建立PCAS系统,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展开PACS运行,并对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PACS系统的运行促使本院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图像传输及储存更为便利,有利于远程会诊的实现。结论在临床中有效应用PCAS系统可大大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缩短报告周期,图像更为清晰且储存更加便利,可实现远程会诊,为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作者:范彦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川崎病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研究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川崎病(KD)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探讨二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疾病早期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55例川崎病患儿、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川崎病患者中,46例早期确诊,9例延迟确诊,早期误诊率约16.4%。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74例早期确诊,38例延迟确诊,早期误诊率约34.0%。KD与IM各自的早期确诊组与延迟确诊组相比,在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症状不典型,常累及其他系统,确诊难度大。因二者均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动态监测患者各实验室指标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作者:陆海明;梁翠苗;李淑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研究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进行治疗时,尼莫地平的使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该类患者为对象,等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的神经营养以及止血和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微量泵入尼莫地平,剂量1 mg/h,连续使用14 d后更换为以3次/d为频率的30 mg尼莫地平片剂。治疗后首日、第3日、第7日及第14日,采用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等情况,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进行预后评分以统计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随访所得之预后结果均好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应用尼莫地平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值得推广。

    作者:郭锡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的培养

    通过医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深切感悟到现今我们医学检验学生需要一种新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希望通过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深刻确切地学好本门专业。

    作者:苗小艳;饶世竹;赵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突发急重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为其特点。术后护理工作对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的神经外科护理明显的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出现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中的86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心脏介入术患者,根据其年龄不同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段患者术后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患者年龄越大各项指标评分降低程度越高,同时术后失眠、迷走反射及排尿困难发生率也明显增大。结论心脏介入术可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心脏介入术患者应结合其临床特点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促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侯翠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75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5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中加用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采用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良;张玉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